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为出血性转化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1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男性、有脑卒中病史、大脑中动脉梗死、颅内压升高、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体温上升、血压上升、入院高血糖、纤维蛋白原阳性的百分率均为病例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OR=5.676,95%CI(13.964)、大脑中动脉梗死OR=2.764,95%CI(1.387~4.261)、体温上升OR=3.002,95%CI(1.672~6.261)、血压上升OR=2.431,95%CI(1.345~13.576)、入院高血糖OR=3.785,95%CI(1.874~20.571)、发病到溶栓时间<6 h OR=1.764,95%CI(1.275~5.676)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较多,特别关注大面积梗死、中动脉梗死患者,加强急诊管理,提高溶栓的落实效率,同时积极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首次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手术,每组各39例。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与死亡率。结果两组在90 d颅内积气的发生率(0.00% vs 0.00%,P=1.00)、再发出血的发生率(5.13%vs 7.69%,P=0.664)、继发颅内血肿的发生率(2.56% vs 5.13%,P=0.556)、颅内感染的发生率(0.00% vs 0.00%,P=1.00)、脑脊液漏的发生率(2.56% vs 2.56%,P=1.000)、死亡率(2.56% vs 2.56%,P=1.000)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P=0.993)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疗效确切,治疗效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