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抛光
  • 2篇抛光片
  • 2篇化学机械抛光
  • 2篇机械抛光
  • 2篇半导体
  • 2篇超薄
  • 1篇单晶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致密
  • 1篇致密性
  • 1篇条纹
  • 1篇抛光工艺
  • 1篇抛光技术
  • 1篇气相沉积
  • 1篇重掺硅
  • 1篇自掺杂
  • 1篇微观形貌
  • 1篇磷化铟

机构

  • 9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9篇武永超
  • 6篇赵权
  • 3篇杨洪星
  • 3篇王云彪
  • 2篇陈亚楠
  • 2篇刘春香
  • 2篇张伟才
  • 1篇刘玉岭
  • 1篇佟丽英
  • 1篇林健
  • 1篇吕菲
  • 1篇陆峰
  • 1篇田原
  • 1篇刘晓伟
  • 1篇宋晶

传媒

  • 5篇电子工业专用...
  • 3篇半导体技术
  • 1篇电子工艺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掺<100>硅单晶抛光片条纹状起伏缺陷研究
2012年
重掺<100>硅单晶片抛光后经微分干涉显微镜观测,抛光片边缘区域存在条纹状起伏缺陷。通过分析条纹状起伏缺陷与重掺硅单晶中杂质的分布状况和<100>晶面本身腐蚀特性的关系,阐述了条纹状起伏缺陷形成的机理。通过工艺试验,对比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抛光片表面微观形貌状况,分析了抛光过程中各工艺条件对表面条纹起伏缺陷的影响,采用3步抛光工艺,得到了表面平整和一致性好的抛光片表面,抛光片边缘无条纹起伏缺陷。
王云彪张为才武永超陈亚楠
关键词:微观形貌抛光片
超薄硅双面抛光片抛光工艺技术被引量:4
2011年
MEMS器件、保护电路、空间太阳电池等的制作需要使用硅双面抛光片,并且要求抛光片的厚度很薄,传统的硅抛光片加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介绍了一种用于超薄硅单晶双面抛光片加工的抛光工艺方法。通过对硅片抛光机理[1]、抛光方式、抛光工艺的研究和对抛光工艺试验结果的分析,解决了超薄硅单晶双面抛光片在加工过程中碎片率高、抛光片背面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的技术难题,研制出了高质量的超薄硅单晶双面抛光片。
赵权杨洪星刘春香吕菲王云彪武永超
关键词:超薄抛光工艺
硅抛光片表面颗粒度控制被引量:4
2010年
硅片表面的颗粒、有机物、金属、吸附分子、微粗糙度、自然氧化层等会严重影响器件性能,其中表面颗粒度会引起图形缺陷、外延缺陷、影响布线的完整性,是高成品率的最大障碍。探讨了如何减少硅表面颗粒度的方法。第一部分从兆声波清洗的机理出发,研究了清洗温度及清洗时间对硅抛光片表面颗粒度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了增加多片盒清洗工艺对硅抛光片表面颗粒度的影响。
武永超杨洪星张伟才宋晶赵权
重掺硅片表面APCVD法生长SiO_(2)薄膜的致密性
2024年
在硅片加工过程中,金属杂质的存在会增大pn结器件的漏电流,甚至直接导致pn结禁带宽度变窄,为防止出现硅外延过程中造成的自掺杂现象,通常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高致密性的SiO_(2)薄膜。基于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法在6英寸(1英寸≈2.54 cm)n型硅片表面生长SiO_(2)薄膜,首先研究不同沉积温度、SiH_(4)和O_(2)的体积流量比对沉积速率和SiO_(2)薄膜致密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SiO_(2)薄膜致密性的影响,以期获得致密性较高的SiO_(2)薄膜。采用HF腐蚀速率法表征其致密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SiO_(2)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F50膜厚测试仪测试SiO_(2)薄膜的厚度。结果表明,沉积温度为400℃,SiH_(4)和O_(2)的体积流量比为1∶10,退火温度为1100℃时,制备的SiO_(2)薄膜的致密性为0.096 nm/s(采用体积分数为1%的HF腐蚀)。
史延爽王浩铭田原张旭武永超
关键词:致密性自掺杂
200mm超薄硅片边缘抛光技术
2023年
在大尺寸硅片外延加工过程中,边缘损伤极易导致外延层位错的产生。厚度为450μm的超薄硅片因其机械强度较低,在边缘抛光过程中极易导致碎片产生。为此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对8英寸(1英寸=2.54 cm)超薄硅片进行边缘抛光,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善硅片边缘粗糙度及过抛量,并讨论了边缘抛光前后硅片倒角角度及边缘残余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边缘抛光工序对硅片边缘去除量较小,且仅对边缘损伤层起到去除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硅片边缘残余应力,而对倒角角度影响较小,有助于获得边缘质量较好的硅片,为后续外延加工打下良好基础。
武永超史延爽王浩铭龚一夫张旭赵权
半导体材料加工过程的化学方法应用
2009年
在半导体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很多重要步骤都涉及到了化学作用,讨论了半导体材料加工过程中化学缓蚀、化学机械抛光和清洗步骤的化学作用原理,介绍了从化学角度分析和优化半导体加工工艺的观点。
刘玉岭张伟才武永超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缓蚀化学机械抛光
硅片背面软损伤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硅中的金属离子杂质会明显降低少子寿命,并进一步影响硅器件的性能。因此对硅片背面喷砂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喷砂工艺,在硅片背面形成软损伤层,使硅片具有了吸杂能力,并从吸杂机理出发,解决了吸杂工艺带来的硅抛光片表面颗粒效应,并对硅抛光片的吸杂效果及表面颗粒度进行了表征,为具有吸杂性能的"开盒即用"硅抛光片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武永超赵权陆峰佟丽英
关键词:金属
外延生长用磷化铟单晶片清洗技术被引量:3
2016年
根据磷化铟晶片的清洗机理,进行了三组磷化铟晶片清洗实验,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面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晶片的化学成分、表面粗糙度及均匀性进行了表征,最终确定了氧化-酸剥离的磷化铟清洗工艺,并对清洗过程中晶片表面雾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洗后的磷化铟晶片表面粗糙度达到0.12 nm,优于国外磷化铟晶片(0.15~0.17 nm)。XPS测试结果显示晶片表面形成了富铟层,富铟层降低了磷化铟晶片表面化学活性,起到了表面稳定作用,提高了外延生长质量。
武永超林健刘春香王云彪赵权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
激光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激光技术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并逐步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对激光技术在晶片/芯片加工领域的应用、激光打标技术、激光测试技术以及激光脉冲退火技术(LSA)进行简要的介绍。
杨洪星刘晓伟陈亚楠武永超赵权
关键词:激光激光打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