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永嘉

作品数:2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稻瘟
  • 11篇稻瘟病
  • 11篇水稻
  • 11篇瘟病
  • 8篇基因
  • 7篇抗性
  • 6篇水稻品种
  • 5篇抗病
  • 4篇性基因
  • 4篇香石竹
  • 4篇抗性基因
  • 3篇育种
  • 3篇香石竹斑驳病...
  • 3篇斑驳病
  • 3篇斑驳病毒
  • 3篇病毒
  • 2篇稻瘟病抗性
  • 2篇毒病
  • 2篇抗病性
  • 2篇病毒病

机构

  • 18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9篇段永嘉
  • 7篇朱有勇
  • 6篇蔡红
  • 6篇刘二明
  • 5篇陈海如
  • 4篇孔宝华
  • 3篇顾山
  • 3篇吴建宇
  • 2篇曾东方
  • 2篇刘进元
  • 1篇李凡
  • 1篇常胜军
  • 1篇章琦
  • 1篇张世光
  • 1篇朱立宏
  • 1篇李文君
  • 1篇范静华
  • 1篇凌忠专
  • 1篇何耀锋
  • 1篇王云月

传媒

  • 9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8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仙人掌丛枝病植原体检测和16SrDNA片段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对仙人掌丛生幼嫩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在韧皮部筛管中存在大量植原体 ;根据植原体 16 S r 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的通用引物对 R16 F2 /R2 ,应用 PCR技术对仙人掌丛枝病进行分子检测 ,结果扩增到约 1.2 kb的特异性片段 ,而在健康组织中却没有此特异片段 ;通过 16 S r DNA片段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结果表明仙人掌丛枝病植原体与花生丛枝病植原体亲缘关系最近 ,据此可初步判断仙人掌丛枝病植原体是一种属于 16 Sr II组的植原体 ,基本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蔡红孔宝华李凡陈海如段永嘉刘进元
关键词:植原体
花卉杂色花的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在云南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地区,我们发现四种花卉有杂色花。所谓杂色花是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一种特殊花,它鲜艳美丽比无病的花还好看。这种花早在十六世纪于荷兰种植的郁金香上发现,即在花瓣上产生一种白色花斑或条纹,比一般的单色花更加美丽,于是身价倍增,当时人们互相争购,因此把此时期称为“郁金香疯狂时代(Tulipomania)”,后来经病毒接种试验证明是由郁金香碎色病毒(TBV)引起的。
段永嘉蔡红
关键词:花卉病毒病
香石竹斑驳病毒的鉴定和RT-PCR检测被引量:7
2002年
从表现为叶斑驳、花碎色症状的香石竹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 ,电镜负染观察到直径为 2 8~ 33nm的球状粒子。病毒提取液经紫外光测定呈典型核蛋白吸收曲线 ,OD2 60 /OD2 80 =1 70 ;血清学反应与Car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通过以上实验结果 ,确定该病毒分离物为香石竹斑驳病毒 (carnationmottlevirus ,CarMV)。根据该病毒的RNA序列设计引物 ,对病健材料进行了RT PCR检测 ,结果从感病材料中扩增出大约 6 0 0bp的特异片段 ,而健康植物无此扩增带。将PCR产物连接 pGEM-T-easy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得到了含目的片段的重组子 ,经双脱氧序列分析 ,与Guilley报道的序列对应部分的核苷酸序列基本一致 (其同源性达 96 % ) ,最低检出病毒核酸含量为 5ng ,表明应用RT
孔宝华蔡红刘进元陈海如常胜军李文君段永嘉
关键词:香石竹斑驳病毒RT-PCR检测
香石竹斑驳病毒的初步研究 Ⅰ 病毒的生物学及病理学变化被引量:1
1999年
香石竹斑驳病毒在供试的5科13种植物中,能侵染3科5种植物,在苋色藜、昆诺阿藜、菠菜、千日红上产生枯斑,系统侵染中国石竹,中国石竹是最理想的繁殖寄主.该病毒的钝化温度为80℃,稀释限点为10-5~10-6,体外存活期为60d.电镜观察纯化病毒是直径为28nm的球状粒子,观察病叶超薄切片,可看到在木质部导管中存在呈晶状排列或散生的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病毒则排列在鞘状膜的结构中.
蔡红吴建宇段永嘉孔宝华陈海如
关键词:香石竹斑驳病毒生物学病理学
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的筛选被引量:2
1992年
1986—1990年,本研究在利用日本9个鉴别菌系和国内7个菌系对近300个品种进行抗性分类,并在鉴定出71个单基因品种的基础上,选出19个分属8种基因型的云南粳稻品种,进一步以日本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作对照,用云南35个菌株测定,筛选出丽江新团黑谷(Pi—k^s)、云玉一号(Pi—a)、高梁程(Pi—i)、关东51(P_1—k)、楚粳1号(Pi—k^m)滇榆1号×福锦(Pi—z)、大理782(Pi—ta)、单83—3(Pi—ta^2)、城堡1号(Pi—z^1)等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日本和我们新筛选的两套鉴别品种,以云南35个菌系进行接种测定,可划分出相同的17个小种,这说明新筛选的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具有日本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同等鉴别能力。新筛选出的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和我国7个鉴别品种用这35个菌株接种,前者可划分出17个小种,后者只划分出9个小种。结果表明,新筛选出的单基因鉴别品种在鉴别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我国7个鉴别品种。
段永嘉刘二明顾山朱有勇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基因
昆明香石竹斑驳病毒鉴定被引量:4
2001年
从表现为叶斑驳、花碎色症状的香石竹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 ,经电镜负染观察 ,该病毒为直径是 2 8~ 33nm的球状粒子 ,病毒提取液经紫外光测定呈典型核蛋白吸收曲线 ,OD2 60 /OD2 80 =1 70 ;血清学反应与Car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由此 ,可基本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香石竹斑驳病毒 (Carnationmottlevirus ,CarMV)。
蔡红孔宝华吴建宇陈海如段永嘉
关键词:香石竹香石竹斑驳病毒毒源电镜观察
昆明香石竹病毒病的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调查昆明附近所种植的香石竹,发现不少植株都感染了病毒病。经过症状观察、电镜观察等,共鉴定了香石竹斑驳病毒病(CarMV)、香石竹潜隐病毒病(CLV)、香石竹蚀环病毒病(CERV)、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病(CNFV)、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病(CaVMV)等5种病毒病。
段永嘉蔡红吴德喜吴建宇
关键词:香石竹病毒病
稻瘟病抗病育种研究
1992年
自1986至1990年对云南西南175、滇榆1号及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之一的南25三个丰产而抗瘟性差的品种,用能抗云南优势小种和潜在危险性小种的16个抗病品种作抗源,与它们杂交,共配制19个杂交组合,进行生产品种改造.通过对 F_4、F_5和5个高代材料的抗性研究表明,对于抗病亲本为单基因的,其杂交后代宜采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进行混合接种,严格淘汰感病植株,在第5代转入以农艺性状为主并继续用混合接种法淘汰感病植株进行选育;对于抗病亲本为二基因或二基因以上的,F_2、F_3可采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混合接种淘汰感病植株,在 F_3根据农艺性状优劣,筛选优良单株,在 F_4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分别接种这些单株后代,把反应型相同的归属一类,以后用对应抗病反应的非致病小种混合接种这一类单株后代,定向选育,这样有可能从一个优良组合后代中选育出多个丰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本研究表明,金刚的抗性基因已导入到西南175,大理1001、福锦、密阳23的抗性基因已导入到滇榆1号,这4个高代材料农艺性状较好,通过继续选育有可能成为优良品种.
段永嘉刘二明顾山朱有勇
关键词:稻瘟病小种抗性基因育种
稻瘟病鉴别菌系的筛选被引量:1
1991年
利用日本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新2号(Pi-K^s)、爱知旭(Pi-a)、藤坂5号(Pi-i)、关东51(Pi-K)、露明(Pi-K^m)、福锦(Pi-z)、Kl(Pi-ta)、PiNo4(Pi-ta^2)和城堡1号(Pi-z^(?)),将采自云南30个县的100个菌株划分为32个生理小种,并从中筛选出对鉴别品种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的YP-69(001)、YP-19(003)、YP-32(007)、YP-81(017)、YP-98(037)、YP-23(047)、YP-45(137)、YP-26(303)和YP-43(403)9个生理小种作为稻瘟病的鉴别菌系,为今后鉴定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段永嘉何耀锋刘二明朱有勇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系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1991年
用13个水稻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用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A_1,ZB_(13),ZC_(13),ZD_1,ZE_1,ZF_1,ZG_1)分别对亲本、F_1和F_2代植株进行接种测定,分析13个品种的基因组成。结果表明:94.5%抗性呈显性,5.5%抗性呈隐性。13个品种对2个测试小种的抗性多数受一对或两对显性基因控制(3:1或15:1),少数受两对抑制基因控制(13:3)或两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9:7)以及三对显性基因控制(63:1)。基因分析结果还表明,13个品种至少各含有两对不尽相同的抗瘟性基因。故认为,品种属于不同的抗源。就抗病品种作母本或父本情况看,稻瘟病抗性属细胞核遗传。
段永嘉顾山刘二明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病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