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爱红
- 作品数:49 被引量:531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青春期前后少女卵巢肿瘤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后少女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北京妇产医院1982年1月-2006年5月间收治的全部20岁以下卵巢肿瘤患者1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例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就诊的占67.2%。良性肿瘤144例(82.8%),恶性肿瘤30例(17.2%)。生殖细胞肿瘤患者97例(55.8%),上皮性肿瘤42例(24.1%),性索间质肿瘤8例(4.6%),卵巢瘤样病变27例(15.5%)。上皮性肿瘤中黏液性肿瘤占76.2%。初潮前、后上皮性肿瘤及卵巢瘤样病变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别。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全子宫+附件切除术后10年存活率与附件切除术者相比无增高。结论:青春期前后少女卵巢肿瘤以良性、生殖细胞肿瘤为主。黏液性肿瘤是上皮性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初潮是判断青春期少女卵巢肿瘤病理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应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应重视青春期少女的临床表现并及时、定期妇科检查。
- 段爱红张亚兰孙瑜卢丹张建平
- 关键词:卵巢肿瘤青春期幼少女
- 影响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6月我科行腹腔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507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年龄、不孕年限、宫内节育器(IUD)史、妊娠史、异位妊娠史、人工流产史、手术史、盆腔炎史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因素进一步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术后妊娠241例,总妊娠率47.5%,其中术后随访满2年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为55.2%(190/344)。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盆腔正常、盆腔炎性疾病(PID)、卵巢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其他因素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59.5%(78/131)、37.9%(92/243)、44.6%(41/92)、73.2%(30/4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不孕年限及放置IUD史、盆腔病变类型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Logistic综合评估各因素,不孕年限、放置IUD史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疗效的主要因素为不孕年限>3年和既往放置IUD史,有这些因素的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妊娠率低。
- 段爱红卢丹张建萍汤丽荣
- 关键词:不孕症腹腔镜妊娠率疗效
-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1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5年6月我院138例APA的临床资料。年龄22-78岁,平均48.9岁,绝经前77例(55.8%),绝经后61例(44.2%)。26例无妊娠史,14例合并不孕症。异常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92例,66.7%),41例(29.7%)无明显症状,但其中95.1%(39/41)超声提示异常。结果 135例行宫腔镜检查,其中119例(88.1%)镜下见单发病灶。138例病理均诊断APA,其中59例(42.8%)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内膜增生55例,癌变4例。术后随访10-115个月,(46.8±23.1)月,失访6例。单纯经宫腔镜病灶切除47例,术后辅助药物治疗31例,术后补充手术治疗47例。复发2例,保留子宫病例中的复发率2.6%(2/76)。7例合并或发展为癌,总癌变率5.3%(7/132),无死亡。6例宫腔镜切除病灶后妊娠,其中4例术前为不孕症患者。结论 APA是良性肿瘤,有低度潜在恶性可能,临床预后总体良好。经宫腔镜完整切除病灶是治疗APA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年龄、有无生育要求个体化治疗,均需密切随访。
- 张丽娟段爱红盛洁
-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切除术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时机的选择
- 肌瘤是生育期妇女非常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但大约30%的患者伴有月经量多,盆腔痛和不孕而需要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了肌瘤剔除术后3个月即可妊娠,前提是术中尽量采用分层缝合止血,尤其注意避免子宫内膜的损伤,并联合应用...
- 段爱红卢丹
-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妊娠时机
-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2月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数目≤5个,肌壁间肌瘤直径≤6 cm,浆膜下肌瘤直径≤10 cm,按术者不同分为腹腔镜超声组(研究组)及腹腔镜组(对照组),最终完成随访研究组86例,对照组96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尽可能剔除肌瘤,研究组经腹腔镜超声探查,发现的肌层残留肌瘤尽量剔除。术后3、6、9、12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术后3个月B超提示正常,术后6个月或之后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结果研究组剔除可视及器械可探及的不可视肌瘤后,经腹腔镜超声发现存在残留肌瘤37例(43.0%),共80枚,剔除肌瘤58枚。研究组剔除肌瘤明显多于对照组[中位数4枚vs.2.5枚,Z=-2.413,P=0.016]。研究组残留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残留率23.3%(20/86)vs.39.6%(38/96),χ~2=5.570,P=0.018;复发率11.6%(10/86)vs.27.1%(26/96),χ~2=6.829,P=0.009]。结论腹腔镜超声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安全地减少术后肌瘤残留及复发。
- 郝焰吴青青卢丹郑萍吴霞周琦盛洁魏薇段爱红李慧李斯静
- 关键词:腹腔镜超声腹腔镜子宫肌瘤复发
- 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9例诊治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的临床特征和腹腔镜切除病灶的有效性。方法 2002年6月~2015年6月病理诊断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9例,年龄16~35岁,(23. 4±5. 9)岁。均有严重痛经,均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结果病灶均位于子宫圆韧带起点处或其偏下方。病灶直径2. 2~4. 0 cm,(3. 2±0. 6) cm,内见一囊腔,直径0. 6~3. 5 cm,(1. 7±0. 8) cm。病理结果显示为囊性腺肌瘤样特征,但周围肌层中除紧邻囊腔部位外均未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分布。术后1个月痛经的疼痛评分由(9. 8±0. 6)分降至(0. 4±0. 7)分(P=0. 004)。随访2. 5~11. 5年,(6. 6±3. 2)年,无痛经和病灶复发。结论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是一种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可致严重痛经的罕见疾病,腹腔镜下单纯病灶切除术安全、有效。
- 骆黎静盛洁卢丹段爱红李巍詹阳
- 关键词:痛经
- 内异症生育指数在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
-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指导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进行不同分组及指导妊娠,探索提高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的方法。方法 应用内异症生育指数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妇科...
- 钱睿亚吴霞盛洁郑萍周琦段爱红张建萍张亚兰卢丹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不孕
- “GT-4A导乐分娩镇痛工作站”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0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为使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工作站”进行镇痛;B组(40例)为吸入含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镇痛;C组(40例)为空白对照。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结果A组、B组均有镇痛作用,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镇痛效果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活跃期为[(206.7±15.4)min]、第二产程[(28.8±2.4)min],均明显短于B组[(254.7±13.9)min和(49.8±3.8)min]、C组[(259.4±14.8)和(50.4±4.4)min](P值均<0.05),A组总产程(654.2±35.1)min短于C组(759.5±25.7)min(P<0.05)。结论“GT-4A导乐分娩镇痛工作站”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操作简单方便,产妇乐于接受,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适于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 段爱红范玲
- 关键词:氧化亚氮临床效果观察分娩镇痛工作站导乐镇痛方法
- 影响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 :探讨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疗效的主要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6月我科行腹腔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507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年龄、不孕年限、宫内节育器(IUD)史...
- 段爱红卢丹张建萍汤丽荣
- 关键词:不孕症腹腔镜妊娠率疗效
- 平滑肌电刺激对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平滑肌电刺激对促进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均记录肠粘连的程度及部位,并于术后24 h开始腰腹部皮肤仿生物电刺激,观察组选择平滑肌电刺激模式,对照组使用传统横纹肌电刺激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规律肠鸣音出现、排气、排便、耐受普食的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规律肠鸣音的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耐受普食无不适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电刺激不良反应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平滑肌电刺激对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治疗效果优于横纹肌电刺激模式。
- 王静璇卢丹段爱红张宇迪刘冰孙如意吴静冯怡赵馨
- 关键词:肠功能恢复肠粘连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