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只初

作品数:34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8篇生物学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荧光
  • 5篇驱油
  • 4篇蛋白
  • 4篇润湿
  • 4篇润湿性
  • 4篇活性剂
  • 4篇表面活性
  • 4篇表面活性剂
  • 3篇蛋白质
  • 3篇原油
  • 3篇水溶液
  • 3篇磷脂
  • 3篇化学驱油
  • 3篇胶束
  • 3篇光电
  • 3篇光谱
  • 3篇发射光谱
  • 3篇分子
  • 3篇复合驱
  • 3篇白质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法国国家科研...
  • 1篇法国国家科学...

作者

  • 33篇毕只初
  • 8篇俞稼镛
  • 4篇钱越英
  • 3篇何靳安
  • 3篇廖文胜
  • 3篇蒋丽金
  • 3篇江龙
  • 3篇李峻柏
  • 2篇沈涛
  • 2篇张恒建
  • 2篇徐飞
  • 2篇史彦
  • 1篇董栋
  • 1篇赵井泉
  • 1篇刘忠范
  • 1篇顾惕人
  • 1篇张曼华
  • 1篇周亚琳
  • 1篇陈志坚
  • 1篇颜玲珑

传媒

  • 5篇感光科学与光...
  • 4篇油田化学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中国科学(B...
  • 2篇化学试剂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化学学报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化学传感器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藻胆蛋白在复合累积LB膜中的能量传递被引量:4
1996年
制备了R-藻红蛋白(R-PE)、C-藻蓝蛋白(C-PC)及变藻蓝蛋白(APC)的单组分累积LB膜及三组分复合累积LB膜.吸收及荧光光谱测定表明三种蛋白的LB膜的光谱重叠性质与他们在水溶液中的性质相同.结构测定表明,三种蛋白在其LB膜中排列有序,且由它们组装的复合累积LB膜结构类似于藻类植物中的藻胆体结构.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及其光谱解叠,观察到了三种蛋白在复合累积LB膜中的激发能量传递现象.根据给体荧光峰的猝灭,计算出在复合累积LB膜中从给体R-PE经C-PC到受体AP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1%.
何靳安蒋丽金赵井泉毕只初江龙
关键词:藻胆蛋白LB膜
从双层类脂膜到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从本世纪60年代起,人们对双层类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BLM)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以BLM作为生物膜的模型。近年来,微电子学的进展和人们对包括BLM在内的超薄有机膜的研究导致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涉及化学、电子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新学科,生物分子电子学。这个新领域是半导体后电子技术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对于双分子类脂膜研究的灵感来自于生物界。虽然关于在玻璃试管内的自组装双分子类脂膜(BLMs)的最早报道是在1961年,但是自从Robet Hoole时代(1672年)科学家们一直从事着这些界面现象的研究,他们当中包括表面、胶体和生物等方面的科学家,双分子类脂膜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其中包括通过水的光解作用来实现太阳能的转变的基本膜生物物理研究及利用支撑双分子类脂膜(S—BLMs)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建等。本文简单总结了我们实验室自1974年以来关于双分子类脂膜作为特定生物膜模式的研究成果。我们还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我们目前关于作为实用的生物传感器的支撑双分子类脂膜的研究工作。关于双分子类脂膜,我们和别人密切合作的实验工作也将被涉及。支撑双分子类脂膜为那些敏感、通用、廉价及对于各种实验都适用的种类繁多的具有类脂双层结构的分子传感器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田心棣毕只初
关键词:传感器生物分子生物膜
藻胆蛋白的Langmuir-Blodgett膜——Ⅰ.R-藻红蛋白单分子膜及蛋白构象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测定了R-藻红蛋白(R-PE)在气/液界面上的表面压-面积曲线(tt-A等温线),结果表明R-PE具有很好的成膜性能,且由n-A等温线求得的单分子占有面积与R-PE以盘状形态“平躺”于液面上时的分子占有面积相同。R-PELB膜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象和椭圆偏振关于R-PE单分子膜厚度的测定,说明R-PE分子在基片上的取向是其盘平面与基片表面平行。根据这些依据,提出了R-PE单分子膜的结构。将R-PE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的单分子膜在适当表面压下用LB技术转移到基片上,测得了蛋白累积单分子膜的吸收及荧光光谱,R-PE单分子膜的吸收和荧光光谱与其在水溶液中无显著差别。膜的CD光谱与R-PE水溶液的CD光谱比较说明,当R-PE成膜后其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即蛋白的p-折叠片构象组分增加。
何靳安蒋丽金江龙毕只初李津如
关键词:藻红蛋白单分子膜蛋白质构象LB技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聚集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用滴体积法测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稀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然后求出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同时通过溶液的电导率、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测定求出其CMC。这样测出的CMC值为1.2~1.6×10-3mol/L,与文献值相符。也研究了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PHPAM)对SDBS聚集性质的影响;发现SDBS的CMC值随PHPAM的加人而减少并且PHPAM水溶液的粘度随SDBS的存在而急剧降低(类似盐效应)。这些方法与性质对强化采油(EOR)是重要的。
毕只初史彦颜文华
关键词:粘度CMC烷基苯磺酸钠
CTAB在硅胶表面吸附引起的润湿性变化和模拟驱油被引量:11
2002年
用椭圆偏振法测定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水溶液在光滑的二氧化硅膜片上的吸附,其结果符合两阶段模型,即在不同浓度下发生单分子层和近似双分子层的吸附,并与其表面润湿性变化的数据吻合.用改进的Washburn方程测量改性硅胶粉末的润湿性,研究了CTAB水溶液在硅胶粉末表面上吸附引起的润湿性变化.并由此探讨了CTAB水溶液在硅胶粉末表面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对在非超低界面张力条件下通过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了实验探讨.
毕只初廖文胜
关键词:CTAB硅胶润湿性石油化学驱油表面活性剂
一些光敏剂水溶液体系光生电势与光催化产氢的关系被引量:2
1990年
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产氢要消耗化学试剂(电子给体),以人们研究得很多的Ru(bpy)_3^(2+)-MV^(2+)-EDTA-铂催化剂体系为例,光照下产氢时,其净的化学反应为:
毕只初钱越英俞稼镛
关键词:光敏剂电子给体电势
Pr_2O_3、Sm_2O_3、Eu_2O_3及Dy_2O_3掺杂SrTiO_3的发光光谱被引量:1
1992年
SrTiO_3粉末分别用Pr_2O3、Sm_2O_3、Eu_2O_3以及Dy_2O_3掺杂处理后,以SrTiO_3能吸收的光波(≤387nm)激发后发出的荧光具有稀土离子的发光特征。
毕只初J.Kossanyi
关键词:发射光谱稀土离子钛酸锶
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室研究被引量:39
2000年
利用改进的Washburn方程测量固体粉末的润湿性,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在硅胶及高岭土两种固体粉末表面上引起的润湿性变化,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SDBS在水溶液里的胶束平均聚集数. 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固体粉末表面的润湿性,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 对在非超低界面张力条件下, 通过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了实验探讨.
毕只初俞稼镛
关键词:润湿性采收率原油SDBS采油
乙二亚甲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稀水溶液的特性被引量:12
2003年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乙二亚甲基-α,β-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16-2一16)。用表面张力和粘度法确定了其cmc,通过表面张力曲线计算了16-2-16的表面吸附量、吸附分子面积和胶束形成自由能;并用悬滴法测定了16-2-16在空气表面和十二烷界面的动态表(界)面张力。用改进的Washburn方法测定16-2-16水溶液在硅胶粉末表面的接触角,并进一步讨论了16-2-16在硅胶表面的吸附引起的润湿性变化。探讨润湿性变化与动态张力的关系。将16-2-16与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做比较:两种物质在含油硅胶粉末上引起的最高脱油率(实验室模拟驱油)均发生在cmc附近,但16-2-16的最高脱油率是68%,CTAB的是63%。而所用CTAB的cmc比16-2-16的约大50倍,也就是说用16-2-16可以获得更高的脱油率。
毕只初廖文胜齐丽云
关键词:临界胶束浓度动态表面张力润湿性石油开采化学驱油
各种荧光素酯-蒽甲酸酯的光电性能研究
1997年
Fluorescein ethyl ester as a model and four dyads of Fluorescein and Anthroic acid linked with different length spacer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y were put in bilayer membrane and on SnO2 coated substrate, The photoinduced voltaic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when fluorescein was excited using visible light. It was found that the dyads have higher responses than the model, and the dyad with a butylene spaser (n=4) has the highest response.The result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何建军高迎红毕只初沈涛
关键词:光电性能荧光素二元化合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