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晓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乳头
  • 4篇瘤病毒
  • 4篇宫颈
  • 4篇病变
  • 3篇糖蛋白
  • 3篇转移酶
  • 3篇细胞
  • 3篇谷胱甘肽
  • 3篇癌组织
  • 3篇P-GP
  • 3篇P-糖蛋白
  • 3篇GST-Π
  • 2篇人类乳头瘤
  • 2篇人类乳头瘤病...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状瘤
  • 2篇人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机构

  • 12篇银川市第一人...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潍坊市妇幼保...

作者

  • 12篇毕晓芳
  • 6篇刘晓霞
  • 6篇王岩
  • 6篇张少华
  • 6篇陈利平
  • 5篇柳春晖
  • 4篇马秀萍
  • 4篇方虹
  • 2篇陈利萍
  • 1篇孙乃英
  • 1篇朴文花
  • 1篇白向东
  • 1篇李玲
  • 1篇李晶
  • 1篇李燕
  • 1篇邓卉
  • 1篇张淼

传媒

  • 9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0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在7组不同抗原修复条件下,在同一实验条件、同一时间内运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法进行实验。结果ER、PR、CD3、Bcl-2用pH9.0Tris-EDTA热修复表达效果好;C-erbB-2、PSA、CD117用10mmol/LpH6.0柠檬酸盐缓冲液热修复效果好;CK用0.125%胰蛋白酶修复表达效果好;CD34修复后表达过强;ER、PR、CD3、Bcl-2、C-erbB-2、PSA、CD117用水浴热修复的表达效果均优于微波热修复法。结论免疫组化的染色质量受不同抗原修复方法的影响。掌握抗体最佳的修复方法能极大提高免疫组化结果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毕晓芳陈利萍方虹
关键词:免疫组化抗原修复
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 HPV 感染和 P16蛋白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SCC)及其癌前病变(CIN) 中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0例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 HPV 感染以及 P16表达的情...
王岩张少华刘晓霞毕晓芳陈利平马秀萍贾支红柳春晖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人类乳头瘤病毒P16INK4A
文献传递
子宫颈病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子宫颈鳞癌(SCC)和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25例子宫颈癌、45例CIN及10例慢性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慢性子宫颈炎相比,CINⅡ级、CINⅢ级、浸润癌HPV16/18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2)子宫颈鳞癌组织、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及慢性子宫颈炎标本中p16INK4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20.0%、46.7%、100.0%和10.0%;(3)在子宫颈鳞癌及CINHPV16/18感染的标本中p16INK4A蛋白表达均是阳性。结论子宫颈鳞癌的形成与HPV感染、p16INK4A蛋白过表达是呈正相关关系,p16INK4A蛋白可能作为子宫颈鳞癌及CIN的标志物,对子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王岩刘晓霞邓卉张少华毕晓芳陈利平马秀萍贾支红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P16^INK4A蛋白
骨保护素对大鼠脑出血后iNOS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对大鼠脑出血后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CH组、OPG组,每组又分为12 h、24 h、72 h共3个亚组。在各个时间点进行Bederson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iNOS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12 h神经功能缺损最重,之后症状逐渐减轻。12 h ICH组、OPG组与Sham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含水量比较,12 h、24 h、72 h,ICH组、OPG组与Sha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 OPG组与ICH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NOS的表达:12 h、24 h、72 h,OPG组、ICH组与Sha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 OPG组明显高于ICH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侧脑室注入重组OPG可引起血肿周围iNOS的表达显著增加,OPG可能增加脑出血后的炎性反应。
李玲毕晓芳李晶杨丽尤吉栋刘欣白向东
关键词:脑出血骨保护素INOS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联合应用在尖锐湿疣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尖锐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免疫组化染色34例(61.8%)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原位杂交46例(83.6%)表达HPV DNA阳性;其中18例(32.7%)在免疫组化染色中不表达或可疑表达而在原位杂交中表达阳性;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52例(94.1%)呈阳性反应。结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P<0.05),二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
毕晓芳陈利萍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Ki-67在宫颈HPV感染相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Ki-67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病例首先进行组织学诊断、HPV原位杂交检测分为慢性宫颈炎、尖锐湿疣、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四组病变,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结果4组病变Ki-67的阳性率不同,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6.56%)、尖锐湿疣(55.77%)、上皮内瘤变(75.00%)、宫颈鳞状细胞癌(100%)。而且阳性信号分布位置也不同,并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而阳性信号强度也增强。结论HPV感染可以使宫颈上皮获得较高的增殖活性,病变级别越高增殖活性也越高。
马秀萍孙乃英毕晓芳
关键词:HPVCINKI-67增殖活性
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与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乳腺癌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水平。结果52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57.7%、53.8%和76.9%,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年龄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P-gp和GST-π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P-gp和TopoⅡ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GST-π和TopoⅡ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前检测P-gp、GST-π及TOPOⅡ耐药基因蛋白,对肿瘤的化疗药物选择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刘晓霞王岩张少华毕晓芳陈利平方虹贾支红柳春晖
关键词:乳腺癌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
P-gp、GST-π与P5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53与多药耐药的基因产物P-gp、GST-π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癌细胞P-gp、GST-π与P53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中P53表达阳性25/46例(54.34%);P-gp表达阳性30/46例(65.21%);GST-π34/46例(73.91%)。胃癌临床分期与P-gp、GST-π和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时,P-gp、GST-π均过表达,分别为78.26%,84.78%,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gp、GST-π与P53的表达,对肿瘤的化疗药物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王岩刘晓霞张少华毕晓芳陈利平方虹贾支红柳春晖
关键词:胃癌P-糖蛋白谷胱甘肽转移酶P53
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与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 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 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乳腺癌中P-gp、G...
刘晓霞王岩张少华毕晓芳陈利平方虹贾支红柳春晖
关键词:乳腺癌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
文献传递
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HPV(16/18型)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SCC)及其癌前病变(CIN)中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0例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感染以及P16INK4A表达的情况。结果(1)与慢性宫颈炎相比,CINⅡ级、CINⅢ级、浸润癌HPV16、18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2)宫颈鳞癌组织、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及慢性宫颈炎标本中P16INK4A阳性率分别为100%、20.0%、46.7%、100.0%和10.0%;(3)在宫颈鳞癌及CINHPV16、18感染的标本中P16INK4A表达均是阳性。结论宫颈鳞癌的形成与HPV感染、P16INK4A过表达是呈正相关关系,P16INK4A可作为CIN的标志物对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王岩张少华刘晓霞毕晓芳陈利平马秀萍贾支红柳春晖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人类乳头瘤病毒P16^INK4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