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羽旎
-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论《唐人故事》对唐代传奇故事的创新被引量:1
- 2017年
- 《唐人故事》是王小波的开山之作,但其价值却一直以来未获得普遍认可,地位更是远不及"时代三部曲"。后来随着王小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拾起这部尘封的小说集,多个出版社均发行了单行本。王小波的《唐人故事》是对唐代传奇故事的改编,将唐代传奇故事与现实世界,用自己奇异的想象力使之融合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反映现实社会的古代世界。《唐人故事》既体现了王小波对唐代传奇故事的传承性,但同时更彰显了其自身独特的创新性。本文将紧密围绕其创新性特征来探讨《唐人故事》,借以窥探王小波小说世界的艺术魅力。
- 沈穷竹汪羽旎
- 浅论中国古代诗词中雁的意象问题被引量:2
- 2006年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情感常常被诗人和词人通过不同意象表达。而在诸多意象中,大雁突破怀乡思亲的原型意象约束,用语言的陌生化形式表现坚贞爱情和边塞爱国之情。同时诗人和词人也力图用大雁意象实现诗词的个性化。文章的目的就在于对中国古诗词中大雁的意象作一个梳理和新的诠释。
- 汪羽旎
- 关键词:原型意象陌生化个性化
- 略论庐隐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
- 2014年
- 庐隐以一系列自传性的小说,塑造了"庐隐"式女主人公的群像,真实展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女性勇敢地从旧家庭走出,在追逐理想爱情的过程中痛苦挣扎,但是她们从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庐隐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认识,给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安排和设计一段段爱情,让他们为爱狂,为爱痴,为爱愁,为爱忧。庐隐小说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各种各样,从庐隐小说中分析这些知识女性的婚恋观的类型及其成因和现实意义。
- 汪羽旎
- 关键词:庐隐小说女性婚恋观
- 《为奴隶的母亲》中悲剧女性的形象被引量:1
- 2014年
- 悲剧女性形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俯仰即拾。而在这些成功塑造悲剧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品中,《为奴隶的母亲》又是其中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小说塑造了春宝娘和秀才妻两个悲剧性女性形象,将她们可悲可叹的命运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对社会的感悟和批判算得上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 汪羽旎
- 关键词:悲剧女性形象
- 异化民俗下的人性悲歌——解读《边城》被引量:1
- 2005年
- 民俗文化的描写在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沈从文的《边城》不仅仅被看作是一曲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爱情颂歌,它更是湘西本土“巫鬼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一曲异化民俗下的人性悲歌。
- 汪羽旎沈穷竹
- 关键词:《边城》民俗文化异化人性悲剧
- 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服饰描写艺术
- 2006年
- 服饰描写艺术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两种服饰描写艺术:简笔和工笔对比描写个体服饰:轻外在衣饰而重在精神的略貌取神描写。并透过这个物质层面的表象,在更深意义上揭示了湘西原生本土文化和健康自然人性被外埠经济毁灭的悲剧实质。
- 汪羽旎沈穷竹
- 关键词:民俗文化
- 略论庐隐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
- 2014年
- 卢隐是"五四"时期接受新式知识教育的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处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在新知识的冲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双重作用下,其女性命运难以逃脱"悲"的结局。一方面,她们虽积极地寻求反对宗法男权,但最终却又被迫服从于封建礼教;她们憧憬美好纯洁的爱情,然而往往又屈从于强大的习惯力量,以悲剧而告终。她们的悲剧形象,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典型性色彩,我们在此探究她们的悲剧运命及其原因,具有文学史及社会学上的意义。
- 汪羽旎
- 关键词:小说悲剧女性
- 中国古化诗词“境界”说新探——一个精神分析视角的尝试
- 2006年
- 历代以来,“境界”之说大多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依据而作为至高的审美标准得以广泛应用的。本文从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出发,对中国古代诗词“境界”范畴提出了自我的看法:中国古代诗词“境界”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层次:自我之境、本我之境和超我之境。并且文章还对中国古代诗词三个层次“境界”产生的原因作了文化上的探讨和溯源。
- 沈穷竹汪羽旎
- 关键词:境界人格结构传统文化
-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
- 服饰是身体的政治、文化和历史,是人的自我确认和区分的符号系统,是人在人化过程中的重要凭借和标志。因此,服饰描写也必然是作家经由现实的人到创造文学的人的重要依凭,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特别是在需要种族国家民族和个人...
- 汪羽旎
- 关键词:民俗审美特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