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轶竹 作品数:53 被引量:95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化学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6433例精神科急诊患者人口及疾病学资料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对精神科急诊就诊非取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学资料进行调查.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3日~2016年1月31日在北京安定医院急诊就诊的6433例非取药患者,按照攻击风险评估表及自杀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分为攻击组、自杀组、攻击自杀组、非攻击非自杀组,并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口学资料显示女性:男性(3628/2805),居住在北京、汉族、年龄在21~30岁的患者占多数;疾病学资料显示起病无诱因、性格内向、无家族史的患者占多数.攻击组和非攻击非自杀组进行比较,性别、居住地、有无伴侣、父母关系、是否在职、有无诱因、性格、家族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513,9.46,17.40,27.21,11.078,8.402,11.059,9.129;P<0.01);自杀组和非攻击非自杀组进行比较,性别、父母关系、有无诱因、性格、家族史、躯体疾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894,6.594,67.309,4.309,5.715,32.779;P<0.05).诊断躁狂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诊断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行为(P<0.01).结论 精神科急诊就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就诊年龄以21~30岁居多,居住地在北京、无伴侣、父母关系不好、目前在职、发病有诱因、性格外向、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诊断躁狂状态的男性多出现攻击行为;而父母关系不好、性格内向,有起病诱因、家族史阳性、有躯体疾病、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的女性患者多出现自杀行为. 李京渊 潘轶竹 马征 朱辉 李广泽 及晓 李小强 王威 尹利 陈媛关键词:自杀 精神科 急诊 流行病调查 新冠疫情前后某精神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特点及趋势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新冠疫情前后精神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特征,探究新冠疫情对精神专科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回顾性调查2019.1.1~2022.12.31期间北京市某精神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收集医院感染患者基本信息及感染特征,比较分析新冠疫情前、后精神专科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特征差异。结果共调查出院患者38611例,医院感染951例。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日及精神疾病类型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019~2022年各年医院感染率依次为1.71%、3.15%、2.76%、2.35%;年度医院感染率2019年低于2020~2022年各年,2022年低于2020年(P<0.05);2019年男性、年龄<65岁、住院日30~90 d、下呼吸道部位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2020~2022年各年(P<0.05),2022年住院日<30 d、下呼吸道部位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2020年(P<0.05)。结论精神专科医院受建筑布局、患者特点、管理方式影响,在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存在短板与局限性,新冠疫情后医院感染率高于疫情前。强化疫情防控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精神专科医院院感防控有积极作用,疫情后第三年医院感染率低于疫情后第一年。应重点防控下呼吸道部位感染,对于男性、高龄、住院日长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应重点关注,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罗凤琪 潘轶竹 丁卉 宋琳楠 甄雪洋关键词:医院感染 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社会人口学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比较分析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全国13家精神科医院和机构中的1 478例抑郁症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使用MDQ及HCL-32筛查轻躁狂症状的出现,使用MINI建立符合DSM-Ⅳ的诊断,并采用两两比较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两类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双相障碍Ⅰ型和双相障碍Ⅱ型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分别为7.9%(118/1 487)和12.9%(191/1 487).(2)抑郁症患者每年抑郁频繁发作(>4次/年)占7.6%(90/1 178),抑郁发作伴随肥胖、睡眠和体质量增加占15.2%(179/1 178),抑郁发作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占13.4%(158/1 178),终身抑郁发作(1.9±2.6)次,首次发作年龄(34.6±12.5)岁,双相障碍Ⅰ型以上指标分别为29.7%(35/118)、39.8%(47/118)、38.1%(45/118)、(3.9±4.1)次、(28±10.5)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或P<0.01);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占28.8%(55/191)、终身抑郁发作(2.5±3.0)次、首次发作年龄(28.8±10.9)岁,与抑郁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或P<0.01).结论 双相障碍Ⅰ型和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抑郁临床特征. 潘轶竹 王刚 项玉涛 司天梅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方贻儒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绩效改革在门急诊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随着精神科诊疗需求的日益增多,北京安定医院门急诊量不断上升,旧的的运转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诊疗乃至服务需求。为发展急诊科、提高门急诊工作及服务质量,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绩效改革方案由此应运而生。方法基于安定医... 潘轶竹 马征 朱辉 丁伟华 尹利盐酸苯海索致谵妄一例 目的 通过研究一例过量服用盐酸苯海索后出现谵妄的精神病患者分析盐酸苯海索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存在的问题,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门诊维持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方法 患者,男性,24岁,精神病分裂症病史2年... 李颖 潘轶竹 马征 朱辉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总结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识别提供策略。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以精神症状起病且疑似自身免疫性脑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急诊留观及住院的患者62例,经过随访后其中确诊抗NMDAR脑炎18例,精神障碍患者为44例。回顾性统计患者的人口学因素、临床资料、脑脊液及血清抗体、颅脑MRI检查等资料,先后以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不自主运动、言语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等5类临床症状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MDAR脑炎相较于急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性症状(P<0.05)。结论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 及晓 朱辉 潘轶竹 赵希希 刘子军关键词:精神症状 急诊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和MECT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探 目的急诊工作中常见急性躁狂发作的患者,它的治疗力求迅速、有效、安全,以平稳过渡到巩固治疗阶段,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控制这类患者的发作成为精神科急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初步评价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急诊急... 郭城伟 马征 朱辉 潘轶竹DRGs背景下基于改良德尔菲法的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4年 目的遴选目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背景下的精神专科医院的绩效评价指标,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基于国家及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现有DRGs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运用改良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合精神专科医院患者及诊疗服务特点,对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建立适用于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积极程度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8和0.82、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16和0.27,两轮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精神专科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增加“短住院(<60天)平均住院日”“短住院(<60天)人数占比”等适用性指标,删减不适用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不同级别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疗绩效情况,为提升精神专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潘轶竹 郭默宁 蒋锋 李晓虹 王明刚 肖存利关键词:德尔菲法 DRGS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西酞普兰联合用药致皮疹1例 被引量:2 2014年 1病例 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情绪低、失去兴趣、不出门、少语4年,伴害怕、不食不眠,终日卧床4个月”于2013年8月31日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抽搐。既往高血压10余年,血压控制良好。就诊时,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体格检查未见阳性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接触被动,愁苦面容,主诉心烦,说自己没脸见人,什么都不愿意做,认为治疗只是让家人安心,自己无药可治,未引出精神病性症状,存在轻生观念。诊断: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予西酞普兰20 mg∕d治疗,1周后加至40 mg∕d,合并奥沙西泮7.5 mg∕早、午,15 mg∕晚。半月后复诊,心烦略有好转,但仍总躺于床上,夜眠差,难以入睡且无食欲,每日进食1顿甚至不进食,认为自己这个样子无脸见人。渐停奥沙西泮,加用盐酸曲唑酮50 mg∕晚及奥氮平5 mg∕晚。2013年10月12日复诊,患者情绪较前改善,睡眠和进食好转。自诉从9月20日开始发现面部和手指尖、脚趾尖出现皮肤脱屑,渐发展大面积如雪片般脱落,基底发红,无疼痛、烧灼、瘙痒等感觉。患者自查说明书,发现西酞普兰有这方面的不良反应,自行停用。仍继续服用盐酸曲唑酮50 mg∕晚及奥氮平5 mg∕晚,1周后脱屑减少至消失。查体见面部 T区潮红,基本未见脱屑,手指尖、脚趾尖微微发红,未见脱屑、破溃等皮损。患者每月随诊,情绪逐渐好转,在家人劝说下能去参加活动,进食服药规律主动,有笑容,面部及手指尖脚趾尖发红现象已全部消失。维持盐酸曲唑酮100 mg∕晚,奥氮平5 mg∕晚治疗。 潘轶竹关键词:西酞普兰 皮疹 焦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2007年 谈到焦虑,很多人并不陌生,“着急啊”“心烦呀”……有很多的表现。现今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焦虑的情绪没有一个人不曾体验过,那么,这种让我们坐立不安的心境是怎么来的,影响如何呢? 本刊编辑部 王雪 潘轶竹 倪青 龚燕冰关键词:焦虑自评量表 情绪反应 过度焦虑 焦虑程度 惊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