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重楼总皂苷巴布剂的基质处方优化及含量测定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优选重楼总皂苷巴布剂的基质处方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涂展性、透布性、均匀性、赋形性、皮肤追随性、黏附性、反复揭帖性为综合评价指标,在预试验基础上,选择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及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重楼总皂苷巴布剂的基质处方;利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Ⅱ,Ⅶ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40 min,30%-60%A;40-50 min,60%-30%A;50-55 min,30%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明胶-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甘油-甘羟铝-氮酮-重楼总皂苷(2.0∶4.0∶1.25∶15∶0.16∶1.2∶4);重楼皂苷Ⅱ,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55-5.5,0.086 8-8.68μg,质量分数分别为1.06,3.79 mg·g^-1。结论:制备的巴布剂载药量大,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外观。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 罗云熊志伟梁新丽赵国巍张婧赵海平杨明廖正根
- 关键词:重楼总皂苷巴布剂均匀设计法基质处方
- 用抽球模型预测粉体的最小取样量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抽球模型预测粉体最小取样量的可行性。方法将粉体粒子抽象为小球,建立抽球模型,推导出能够代表所测粉体的最小取样量;并以微晶纤维素(MCC)、淀粉2种不同粒径的药用辅料为模型粉体,测定取样量分别为5、10、100 mg时的粒径分布,用粒径分布的重合性判断取样的均匀性。结果根据抽球模型推算出MCC的最小取样量大于5 mg,淀粉的最小取样量小于5 mg,与实验结果一致;当取样量为100 mg时,MCC的样本也能代表总体。结论用抽球模型研究粉体的最小取样量可行,粉体粒径越小,最小取样量越小。
- 熊志伟罗云廖正根明良山赵国巍蒋且英李哲罗娟
- 关键词:粉体均匀性粒径分布
- 丹参提取物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与微丸成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中药提取物具有诸多不良特性,导致以其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微丸成型性较差。该研究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与不同比例的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混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90%累积平均粒径、粒径的跨度、松密度、紧密度、压缩度、豪森比及休止角等指标表征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以Feret粒径、横纵比、得率、密度及脆碎度等指标评价微丸的成型性,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物料粉体学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粉体的粒度与微丸的粒径、密度及得率呈负相关,与脆碎度呈正相关;粉体的粒径跨度、密度、压缩度及休止角与微丸的粒径、密度及得率呈正相关,与脆碎度呈负相关。结果表明,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成型性与物料粉体学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为建立符合中药提取物特点的微丸成型技术和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
- 熊志伟罗云廖正根赵国巍李哲罗娟
- 关键词:丹参提取物挤出滚圆粉体学性质成型性
- 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粉体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文章综合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粉体理化性质、稳定性的影响,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推广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通用性方法,为实际生产中中药材的超微粉碎提供工艺指导;初步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适宜性和适宜超微粉碎中药材粉碎程度,减少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盲目性。
- 赵国巍梁新丽廖正根熊志伟李哲罗娟
- 关键词:中药材超微粉碎
- 肿节风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与吸湿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肿节风与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MCC)的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与吸湿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4种工艺、2种处方得到8种肿节风混合粉,以粒径(D90)、比表面积(SSA)、孔容积(PV)、含水量(MC)为指标评价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以吸湿动力学参数[表面吸湿速率常数(k1)、扩散速率常数(k2)]和吸湿热力学参数[平衡吸湿率(EMC)、临界相对湿度(CRH)]为指标评价混合粉的吸湿性,运用回归分析研究吸湿性与粉体学基本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肿节风-可溶性淀粉混合粉,k1与PV呈正相关,与D90呈负相关;k2与MC呈负相关;EMC与PV呈正相关,与SSA、MC呈负相关;CRH与PV呈正相关且与D90呈负相关。对于肿节风-MCC混合粉,k1与D90、SSA、MC均呈负相关;k2与PV呈正相关且与SSA、MC呈负相关;EMC与MC呈负相关;CRH与SSA、PV、MC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的辅料由于其本身性质的差异可能会引起肿节风混合粉吸湿性与粉体学基本性质相关性的变化。
- 王洁赵国巍廖正根明良山罗云李哲熊志伟
- 关键词: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
- 超微粉碎对七厘散主要活性成分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微粉碎对七厘散主要活性成分血竭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七厘散细粉或七厘散微粉分别置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定时测定两种粉体中血竭素及HSYA的剩余量。结果:在研究时间6 h内,与初始含量相比,七厘散细粉和微粉中血竭素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剩余量、HSYA在人工肠液中的剩余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人工胃液中,与七厘散细粉相比,七厘散微粉中HSYA剩余量发生显著性变化的时间较晚,且降解速率更慢。结论:在人工胃液中,对七厘散进行超微粉碎之后没有加剧HSYA的不稳定性,超微粉碎对七厘散中HSYA具有保护作用。
- 赵国巍王春柳梁新丽廖正根熊志伟罗云李哲
- 关键词:七厘散超微粉碎稳定性人工胃液人工肠液
- 三七总皂苷微丸的成型性与原料物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微丸的成型性与物料粉体、软材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PNS粉体与不同比例的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混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90%累积平均粒径、密度、压缩度、豪森比、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等指标表征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以液固比、塑性指数、液点、塑点、稠度等表征软材的性质,以Feret粒径、横纵比、得率、密度、脆碎度及溶出度等指标评价微丸的成型性;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原料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结果 PNS微丸的性质与其粉体性质无直接相关性;软材的液固比、液点、塑点等性质与粉体的孔隙率呈正相关,与粉体的密度、临界相对湿度扩散速率呈负相关;微丸密度与软材含水量呈正相关;微丸的溶出速率与粉体的孔隙率呈正相关,与吸附速率常数呈负相关。结论挤出滚圆法制备PNS微丸的成型性与原料物性有一定相关性。
- 罗云熊志伟张婧赵国巍梁新丽廖正根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挤出滚圆软材成型性
- 高速搅拌制粒过程参数对穿心莲提取物混合粉体成粒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高速搅拌制粒过程参数与混合粉体成粒性的相关性。方法模型药物穿心莲提取物分别与淀粉或微晶纤维素等比例混合制备混合粉体,采用部分因子筛选实验设计设置过程参数,高速搅拌制备颗粒。以颗粒收率、团块和细粉比例为指标评价成粒行为,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过程参数对粉体成粒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标准最小二乘法建立成粒性与过程参数数学模型,预测颗粒收率。结果过程参数对粉体成粒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且对淀粉和微晶纤维素混合粉体表现出不一致的作用。模型预测颗粒收率为(66.7±3.7)%,实际测定淀粉和微晶纤维素混合粉体颗粒收率分别为68.9%,66.1%。结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颗粒收率,为优化高速搅拌制粒过程参数、提高颗粒收率提供了研究基础。
- 廖正根明良山罗云李哲熊志伟王洁赵国巍
- 关键词:穿心莲提取物
- 影响穿心莲颗粒溶出行为的关键颗粒物理特性参数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颗粒的关键物理特性参数对穿心莲颗粒溶出行为的影响。方法以穿心莲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的工艺分别与微晶纤维素/淀粉按质量比1∶1混合,分别采用摇摆挤压与高速搅拌湿法制粒,后测定颗粒的溶出行为。以脱水穿心莲内酯平衡溶出量与溶出速率常数为指标评价颗粒溶出行为,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颗粒关键物理特性参数对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颗粒的粒径、临界相对湿度、含水量、孔体积、密度是影响穿心莲颗粒中脱水穿心莲内酯溶出行为的关键物理特性参数。结论穿心莲颗粒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平衡溶出量与颗粒d50及临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颗粒含水量成正相关;溶出速率常数与颗粒等体积平均径D[4,3]及PV呈负相关,与振实密度成正相关。
- 李哲廖正根罗娟曾荣贵蒋且英赵国巍熊志伟
- 关键词:穿心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