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源新

作品数:162 被引量:366H指数:11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3篇生物学
  • 28篇农业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3篇植物
  • 56篇苔藓
  • 50篇苔藓植物
  • 37篇物种
  • 32篇区系
  • 23篇自然保护
  • 23篇自然保护区
  • 23篇保护区
  • 20篇物种组成
  • 17篇区系分析
  • 16篇藓类
  • 14篇苔类
  • 13篇新记录种
  • 13篇植物研究
  • 13篇区系研究
  • 13篇记录种
  • 11篇药用
  • 11篇植物分类
  • 10篇藓类植物
  • 10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160篇贵州大学
  • 5篇遵义师范学院
  • 4篇学研究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毕节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衡水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贵州教育学院
  • 1篇铜仁职业技术...

作者

  • 161篇熊源新
  • 28篇曹威
  • 23篇杨冰
  • 23篇孙中文
  • 13篇韩敏敏
  • 13篇罗先真
  • 12篇夏欣
  • 11篇王晓宇
  • 10篇周书芹
  • 9篇罗应春
  • 9篇杨林
  • 9篇刘正东
  • 9篇贾鹏
  • 8篇黎小冰
  • 7篇王美会
  • 7篇苟光前
  • 6篇梁阿喜
  • 6篇石磊
  • 6篇赵智艳
  • 5篇刘伟才

传媒

  • 53篇山地农业生物...
  • 17篇贵州农业科学
  • 16篇贵州科学
  • 8篇广西植物
  • 6篇贵州农学院学...
  • 4篇贵州林业科技
  • 3篇贵州大学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植物分类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浙江林学院学...
  • 2篇植物研究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2012年全...
  • 2篇2012年全...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18篇2013
  • 14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优势属有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n,短肠蕨属Allantadia,铁角蕨属Asplenium,线蕨属Colysis。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含26属)为主,频率达44.83%;种的区系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含103种),频率达59.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蕨类区系与深圳南山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最为相似。
高焕晔熊源新苟光前
关键词:植物学蕨类植物季雨林
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对采自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279份苔藓植物标本整理鉴定表明,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5科,74属,13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苔类植物9科,10属,18种;藓类植物26科,64属,113种。优势科为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灰藓科Hypnaceae、细鳞苔科Lejeuneaceae;优势属为凤尾藓属Fissidens、扭口藓属Barbula、丝瓜藓属Pohlia、匍灯藓属Plagiomnium、羽藓属Thuidium、青藓属Brahchythecium、细鳞苔属Lejeunea。对该区优势科分析可知,其苔藓植物以温带性质为主。
季必金熊源新郭彩清王晖张盈盈周金川
关键词:苔藓植物优势科优势属物种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
贵州灰藓科Hypnaceae分类研究概述
2007年
笔者对灰藓科分类现状进行论述。分析了我国及地方苔藓志中灰藓科的分类状况,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相关比较;回顾贵州省灰藓科分类的研究简史;并对灰藓科系统分类中争议较大的某些属的归属问题进行了阐述。
郭彩清熊源新王晖季必金
关键词:植物分类
燕尾藓属Bryhnia植物在贵州的发现
2002年
燕尾藓属Bryhnia是青藓科仅分布在北半球的一个小属 ,首次报道了燕尾藓属和该属的燕尾藓B .novae angliae (Sull.etLseq .)Grout在贵州的分布 ,描述了采自贵州台江县该种标本的形态、细胞特征 ,并绘制了该标本的形态结构图。
熊源新
关键词:植物标本
不同植物叶片保存方法对色素降解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野外植物标本采集与色素提取有一定时间差,为了探讨植物叶片保存方法,以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Thunb.)Decne.et Planch、加拿大杨树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法国梧桐Platanus acerifolia(Ait.)Willd为试材,采用4种保存方法,运用分光光度测量法测量植物叶片体内色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保存方法下色素降解速率不同,短期保存下,液氮保存条件下色素降解速率最慢,硅胶次之。而长期保存则需要进一步实验。
王子飞熊源新罗睿
关键词:色素降解
贵州省拟大萼苔属Cephaloziella植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查阅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对贵州省拟大萼苔属Cephaloziella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初步理清了该属植物在贵州的分布,确认贵州省拟大萼苔属植物有8种1变种。其中,刺茎拟大萼苔C.spinicaulis为贵州新记录种,并提供了该种的详细形态描述。本研究还编制了贵州省拟大萼苔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夏欣熊源新杨冰孙中文曹威
黔北丹霞地貌苔类植物区系分析
<正>黔北丹霞地貌区位于贵州省北部,主要包括习水县西北部,赤水市的侏罗纪红色岩石分布的地区,属大娄山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及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5°50′-106°29′,北纬28°07′-28...
孙中文熊源新
文献传递
广西那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组成与区系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解广西那佐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组成情况,对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区系组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苔藓丰富性较低,有苔藓植物31科58属115种(含亚、变种),优势科为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占优势的属为灰藓属Hypnum、曲柄藓属Campylopus、凤尾藓属Fissidens等;区系分析中温带与热带所占有的比例相当,说明该地苔藓植物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分布的趋势。
贾鹏熊源新王美会徐力马建鹏赵智艳
关键词: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区系分析丰富度
草海自然保护区的藻类植物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初探被引量:7
1996年
通过1992年和1993年两次对草海湖中淡水藻类的调查,鉴定出淡水藻类164个种。分属七个门.并根据所鉴定的淡水藻类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对草海湖藻类与湖水营养化关系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水体、防止继续污染的建议.
蔡京兰熊源新张宇敏
关键词:藻类植物水体湖泊
贵州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藻类生态分布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贵州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藻类的生态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利用植物区系丰富性综合系数法对保护区内藻类植物的丰富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绿藻和硅藻为保护区内优势种群,水塘和静水河中物种最丰富,该保护区内藻类的物种组成具有亚热带区系性质的特点,藻类丰富性相对贫乏。
郎玉卓熊源新邓佳佳刘伟才梁阿喜
关键词:藻类生态分布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