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芳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危险指数与绝经后卵巢肿块546例诊疗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恶性危险指数(RMI)中超声影像学指标的可行性,并探讨RMI在绝经后卵巢肿块的术前良恶性的诊断及处理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卵巢肿块双侧病变的恶性率大于单侧病变者;单侧卵巢肿块最大径线>10 cm的恶性率大于最大径线≤10 cm者;多个分隔无助于良恶性的判断。RMI 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大于RMI 1、RMI 3及血清CA125。血清CA125、RMI 1、RMI 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均大于超声评分,RMI 1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大于RMI 2。绝经后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且囊壁光滑,且检测血清CA125者22例,血清CA125均<35 U/ML,最大径线均<10 cm,按RMI 2进行危险度分型,低危型均无恶性病变发生。结论:RMI 2更值得应用于绝经后卵巢肿块术前良恶性的判断,从而指导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但仍存在改良的必要性和空间。RMI 2<25为低危型,可应用于绝经后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囊壁光滑者,行保守治疗的筛选中。
- 董瑞丽谷丽萍许天敏刘苏曹成成王俊芳
- 关键词:卵巢肿块绝经后妇女
- 子宫内膜癌455例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差异,以期增强对非子宫内膜样癌的认识及重视。方法:对4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的构成比、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在已绝经患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Ⅲ/Ⅳ期、中、低分化、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内膜样腺癌,更易发生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 刘苏谷丽萍蔡明哲董瑞丽王俊芳曹成成
- 关键词: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
- 核因子-κB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NF-κB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的相关性,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NF-κBp65的表达,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图像分析软件测灰度值,测得的灰度值越小表达阳性越强。结果子宫内膜癌中NF-κBp65的表达灰度值为(93.93±3.96)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组[(126.65±5.02),P<0.01]和正常子宫内膜组[(123.20±4.78),P<0.01],而子宫内膜增生症(126.65±5.02)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123.20±4.78),P>0.05];子宫内膜癌中NF-κBp65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与ER的表达成负相关,与PR表达无关。结论 NF-κBp65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浸润有关,雌激素可能调控NF-κB的表达。
- 王俊芳谷丽萍许天敏曹成成刘菲菲刘影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核因子ΚB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多蜂房蛋白BMI-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BMI-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结果 BMI-1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增生症子宫内膜组织(分别为106.31±11.696、199.47±9.151、143.60±9.361,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BMI-1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而对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雌、孕激素受体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
- 曹成成谷丽萍夏志梅王俊芳刘菲菲刘影
- 关键词:BMI-1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双侧输卵管原位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eareinomaoffallopi—antube)是女性生殖道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14%~1.8%,发病高峰年龄为54—66岁,2/3为绝经后发病,40岁以下发病少于9%。因输卵管位于腹腔内,输卵管癌早期无症状,体征多不典型,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断,故早期发现输卵管癌较少,双侧输卵管原位癌更为罕见,多为其他原因切除输卵管偶被发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刘菲菲谷丽萍王俊芳曹成成
- 关键词: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