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冰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病患
  • 2篇电图
  • 2篇血清
  • 2篇血液
  • 2篇血脂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生化
  • 2篇贫血
  • 2篇细胞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胆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低温疗法
  • 1篇定量脑电图
  • 1篇动脉

机构

  • 18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冰
  • 3篇王旭萍
  • 1篇徐梦
  • 1篇戴燕
  • 1篇程化坤
  • 1篇陈玉松
  • 1篇陈玉松
  • 1篇王俊波
  • 1篇孙清梅
  • 1篇李庆伟
  • 1篇张瑞
  • 1篇王娜
  • 1篇徐洁
  • 1篇朱鹏飞
  • 1篇汪琪
  • 1篇邓晓波
  • 1篇刘思宁
  • 1篇张浩
  • 1篇徐婷婷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中国处方药
  • 2篇药物与人
  • 2篇黑龙江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09年
大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餐后血糖较高,阿卡波糖在临床应用中对降低餐后血糖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王旭萍王冰
关键词:糖尿病阿卡波糖
冠心病患者116例血脂多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的检测结果 ,以期为临床评价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脂类异常检测值的频数分布、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不增高冠心病患者其他脂类代谢指标异常检测值的频数分布;将多指标联合检测时冠心病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率与单纯检测TC和TG时的脂类代谢异常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po B100升高最为常见,以TC和TG升高最为少见;冠心病患者TC和TG水平均正常,而其他脂类代谢指标至少有一项异常的发生率为100.0%;采用多指标联合检测时其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单纯检测TC和TG(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并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采用血脂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血脂异常检出率,为全面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发展预后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王冰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异常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输注免疫球蛋白的疗效与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IgG)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免疫球蛋白输注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10月来我院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7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手足口病患儿144例,设为比对组。均给予免疫球蛋白输注,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7例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比对组患儿相比,下降明显,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比对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IgG)低于正常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反应机体炎性和抗炎反应,治疗时应在给予隔离、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应用免疫球蛋白足量输注,病程有效缩短,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冰
关键词: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
C-反应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程度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坚持3∽10个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4例患者,透析当日采集空腹血,检测血红蛋白(H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检测Hs-CRP,界限设置为3 mg/L,将患者依据Hs-CRP水平划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对比两组之间Hs-CRP和Hb水平差异,分析和探讨Hs-CRP水平和H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RP增高组Hb平均水平为(76.38±14.62)g/L,正常组Hb平均水平为(95.79±18.71)g/L,正常值较增高组相比优势明显,且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与Hb之间呈现负相关,回归系数为-2.15。结论 C反应蛋白升高,处于微炎症状态,患者的贫血程度加重。
王冰
关键词:C-反应蛋白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程度微炎症
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的判断价值
2015年
目的对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血清生化指标的判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检查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15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分为3组,其中发生癌变的25例患者,设为癌变组;13例高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设为高级组;120例低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设为低级组。对患者血清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D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等指标。采用Bayesian逐步判别分析病理学分级、生活指标的评价。结果血清DB、TB、GGT、ALP、AST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以及癌变之间,P<0.01,呈正相关;血清DB、TB、ALP、GG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并与瘤变程度正相关,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HE随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的严重而逐渐降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TBA、GGT和TB为进入判别模型,符合模型纳入变量,预测低级别瘤变的准确率为83.33%,预测高级别瘤变的准确率为38.46%,预测癌变的准确率为52.00%。总准确率为74.68%。结论血清生化指标TBA、TB、GGT能够有效诊断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冰
关键词:血清生化指标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癌变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2008年
将6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组30例,胰岛素+吡格列酮组30例。观察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记录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情况。胰岛素+吡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比胰岛素组减少20%[(38.2±9.5)u/d,vs(48.0±10.8)u/d,P<0.05],HbA1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亦均低于胰岛素组(P<0.05)。
王旭萍王冰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对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单一的无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观察比较患者在不同的血清ALT指标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诊断结果有无变化。结果经比较分析后发现,患者血清ALT指标较高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增加,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指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诊断结果成正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该表现在重度患者及中度患者中更明显。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可以作为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一个依据。
王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探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98例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9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并记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之间呈现出平行升高的趋势。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王冰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在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60例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抗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90 d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定量脑电图指标﹑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90 d预后良好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定量脑电图δ/α相对功率比﹑(δ+θ)/(α+β)相对功率比﹑脑对称指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使其血管再通,预后良好率得到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定量脑电图指标.
孙宇强陈建王冰徐婷婷李庆伟宋新宇程化坤
关键词:机械取栓定量脑电图
标本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标本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质量控制对策。结果通过对常见分析前主要因素的研究,在临床生化日常检验中有效避免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保证高质量检验标本。结论检验人员应加强对分析前影响因素的控制,医护人员需与检验科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排除可能的干扰和误差,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提供最佳的质量控制措施。
王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