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
  • 2篇植物
  • 2篇转基因
  • 2篇花粉
  • 2篇花粉管
  • 2篇花粉管通道
  • 2篇花粉管通道法
  • 2篇基因植物
  • 2篇GUS基因
  • 2篇大豆
  • 1篇杂交
  • 1篇植物基因
  • 1篇植物基因工程
  • 1篇植物转化
  • 1篇植株
  • 1篇生物学
  • 1篇转基因植物
  • 1篇转基因植株
  • 1篇无标记
  • 1篇细胞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王利华
  • 3篇包永明
  • 3篇苏乔
  • 2篇安利佳
  • 2篇高晓蓉
  • 1篇吴畏
  • 1篇杨继芳
  • 1篇杨青
  • 1篇卜鹏程
  • 1篇杨君
  • 1篇金礼吉
  • 1篇夏秀英
  • 1篇孙丽
  • 1篇马强
  • 1篇栾雨时
  • 1篇王长海
  • 1篇牛莉莉
  • 1篇刘明
  • 1篇刘明
  • 1篇徐品三

传媒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05
  • 4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转基因植物中载体骨架序列的安全性隐患及解决方案被引量:5
2004年
载体骨架序列等非目的基因外源DNA片段整合入植物染色体中有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载体骨架序列整合进植物染色体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安全性隐患和机理 ,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王利华苏乔包永明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安全性植物基因工程
gus基因线性片段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的研究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避免了组织培养过程,操作简便经济,但由于缺少Southern blot及后代遗传学分析证明外源基因整合进植物染色体上,在大豆转基因育种方面受到了限制.该文将pBI121质粒通过花粉管途径导入大豆,经过...
王利华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GUS基因SOUTHERN杂交共转化
文献传递
无载体、无标记基因植物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安利佳苏乔高晓蓉金礼吉夏秀英杨君包永明王长海杨青栾雨时徐品三李文利刘明吴畏王利华牛莉莉王永锋杨继芳孙丽宋继君马强
该课题采用基因转化序列与花粉管通道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玉米和大豆为对象,对5个外源基因进行了转化研究,同时探索了筛选转化材料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无载体、无标记基因和无组织培养的玉米、大豆转化新体系。设计并构建了由外源基因...
关键词:
关键词:植物转化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的分子表征被引量:3
2004年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 gus基因的pBI12 1质粒DNA导入辽豆 14 ,从处理的 10 0朵花中获得 5 3粒种子。经PCR检测 5 3粒种子的幼苗 ,共检测出 6株阳性植株。采用RT 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所获得阳性植株进行检测 ,其中 2株幼苗 (T0 代 17号和 33号 )均出现阳性结果 ,进一步对这 2株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blot检测 ,同样获得了阳性结果。上述检测结果表明 ,gus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并得到了表达。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了PCR跟踪检测 ,结果从 17号株系的 2 8株中检测出 19株阳性植株 ,33号株系的 35株幼苗中检测出 17株阳性植株 ,表明 gus基因可以在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王利华刘明苏乔高晓蓉安利佳
关键词:大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植株分子生物学GUS基因
菟丝子提取物对活性氧引起已分化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05年
  以常用的神经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为实验模型,通过比较活性氧(ROS)作用细胞后的细胞活力、凋亡相关蛋白(p53、Bax)水平以及细胞中SOD、GSH、MDA的差异,发现菟丝子提取物不仅能提高ROS损伤的已分化PC12细胞活力,调节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且还能提高细胞中SOD和GSH的含量,降低MDA水平。由此表明,菟丝子提取物对ROS造成的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利华卜鹏程包永明
关键词:PC12细胞GSH活性氧分化节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