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
- 作品数:55 被引量:35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比较研究纳米炭示踪剂在低位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及病理检查中的价值被引量:3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淋巴结病理检查中的价值。方法60例腹膜返折及其下方的直肠癌,随机分为常规与纳米炭病检组2组,比较2组淋巴结检获情况。结果2组共计检获淋巴结1070枚,其中纳米炭组平均为(20.2±4.9)枚/例,显著高于常规病检组(15.4±6.8)枚/例,P=0.003。纳米炭组检获更多微小淋巴结(P=0.029),炭着色淋巴结癌转移检出率更高(P=0.000)。2组检获淋巴结均以沿直肠上血管及其分支分布为主。结论纳米炭示踪剂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确保了病理检查的准确性;直肠系膜内淋巴结主要沿直肠上血管及其分支分布,证实了TME手术的廓清效果。
- 于永扬王存郑阳春舒晔杨烈周总光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纳米炭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临床指南(四)被引量:21
- 2009年
- 李立汪晓东舒晔于永扬王存王自强王天才周总光
-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管理流程
- PPARδ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干扰结肠癌细胞株KM12C的建立被引量:2
- 2010年
-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正逐年递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δ(peroxisome pro1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是结肠腺瘤性息肉基因通路的下游靶标,很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病机制。然而,目前对该基因在大肠癌中的功能尚未阐明。本实验采用慢病毒三质粒包装系统构建特异靶向人PPARδ基因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用以建立PPARδ基因稳定沉默的结肠癌细胞株。测序证实,成功构建编码表达PPARδ短发夹结构RNA(sh-PPARδ)的慢病毒载体pLVshPPARδ以及对照载体pLVControl。病毒载体转导结肠癌细胞株KM12C后,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证实细胞转染效率>90%,RT-PCR测定实验组KM12C细胞PPARδ的mRNA表达比未处理细胞下降70%,对照组与未处理细胞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PPARδ蛋白表达量比未处理细胞明显下降,对照组与未处理细胞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特异靶向人PPARδ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并成功建立PPARδ表达稳定干扰的人结肠癌细胞株KM12C,为PPARδ在大肠癌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
- 蒋小杨烈周总光李园王玲于永扬王存
- 关键词:结直肠癌RNA干扰慢病毒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一)被引量:7
- 2008年
- 于永扬王存周总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
- 促肝再生磷酸酶-3拮抗剂原钒酸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钒酸钠(SoV)通过对促肝再生磷酸酶-3(PRL-3)抑制,观察对大肠癌细胞株Colo-320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L-3在7株大肠癌细胞中表达情况,筛选出表达最强的一株做下一步抑制实验。选择PRL-3拮抗剂SoV,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观察其在0.1~0.5μmol/L浓度范围对癌细胞增殖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计算增殖指数(PI),观察其对癌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方法筛选出表达PRL-3最强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MTT实验显示SoV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生长能力,呈量-效(0.1—0.5μmol/L)、时-效(0~120h)相关性。0.5μmol/L SoV作用48h后,S期细胞比例为(17.5±0.6)%,与对照组S期所占比例(28.0±1.1)%比较明显下降(P〈0.01),细胞分裂阻滞在S期,PI值亦明显降低(P〈0.01),没有发现细胞凋亡。结论SoV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增殖,其机制与抑制PRL-3酶活性以及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而与细胞凋亡过程无关。
- 赵高平周总光郑雪莲王存
- 关键词:大肠癌脱噬作用
- 选择素与急性胰腺炎
- 2003年
- 目的 了解选择素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指导临床治疗实践。方法 综述选择素在急性胰腺炎时的病理生理作用机理。结果 选择素水平在急性胰腺炎过程中有明显变化 ,并与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补体等密切相关。结论 选择素是急性胰腺炎病理机理的组成部分 ,其表达水平对临床疾病的观察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 王存
- 关键词:选择素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作用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补体
- 结直肠外科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随着实验研究的进展,结直肠外科医生对大肠癌、炎性肠病(IBD)、结直肠息肉、微创外科等专业领域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结直肠癌发生的遗传证据逐渐被揭示,遗传不稳定机制得以阐释,表观遗传学研究不断进展,肠癌干细胞的实验依据不断积累;IBD发病相关的遗传及屏障机制逐渐完善,炎症相关大肠癌的认识逐步深入;结直肠息肉的恶变风险及机制日渐得到认识,防治手段得以进步;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得以推广,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对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简要回顾与展望.
- 王存周总光
-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微创外科技术结直肠息肉表观遗传学大肠癌外科医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二)被引量:18
- 2008年
- 王存于永扬周总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三)被引量:2
- 2008年
- 于永扬王存周总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
- 遗传性结直肠癌突变基因序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总结遗传性结直肠癌不同病种相关基因测序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遗传性结直肠癌基因测序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依据是否与已知致癌基因的种系突变相关可将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两大类。已知种系突变基因中,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MUTYH基因、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1(NTHL1)基因、编码DNA聚合酶ε基因[polymerase(DNA)epsilon,catalytic subunit,POLE]和编码DNA聚合酶δ基因[polymerase(DNA)delta 1,catalytic subunit,POLD1]与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相关;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相关基因与林奇综合征相关;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基因与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个体中发现SMAD4基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1A,BMPR1A)基因突变;考登综合征由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突变引起。种系突变未知但遗传特性明显的结直肠癌病种中(如增生性息肉病),也逐渐搜寻出可能相关的基因,有待进一步取证。结论结直肠癌是一种具有遗传特性的恶性肿瘤,相比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性结直肠癌从腺瘤演变为癌的时间缩短更明显,并且发生异时性肿瘤的概率也明显增高,但积极干预后的生存率却高于散发者。研究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病种的突变基因序列,是当代医学在疾病掌控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 张云璐荆鹏飞聂攀王存
- 关键词:突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