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兵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磺酸
  • 2篇苷元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2篇磺酸钠
  • 2篇分子
  • 2篇超分子
  • 2篇大豆苷
  • 2篇大豆苷元
  • 1篇单晶X射线衍...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异黄酮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射线衍射
  • 1篇氢键
  • 1篇溴化
  • 1篇溴化物
  • 1篇相色谱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5篇王小兵
  • 3篇张尊听
  • 1篇刘谦光
  • 1篇郑建斌
  • 1篇郭亚宁
  • 1篇王秋亚
  • 1篇薛东
  • 1篇贺云
  • 1篇周宝石
  • 1篇张媛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杨素磺化物的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
以白杨素(1)为先导化合物、浓硫酸为磺化剂,合成了5,7-二羟基黄酮-4′-磺酸钠(2)和新化合物5,7-二羟基黄酮-4′,6-二磺酸钠(3),用2、3为原料分别制备了5,7-二羟基黄酮-4′-磺酸锌(4)和5,7-二羟...
郭亚宁张尊听王小兵刘谦光
关键词:白杨素磺化反应光致发光材料
文献传递
异黄酮晶体结构及超分子作用研究
为了研究异黄酮的反应、晶体结构及超分子作用,本文合成了6种异黄酮溴化物,培养了9个异黄酮衍生物的单晶,对它们的晶体结构及超分子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异黄酮的溴化反应及异黄酮溴化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异黄酮磺化...
王小兵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异黄酮氢键Π-Π堆积作用结构修饰
文献传递
双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以大豆苷元为原料合成了强水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1)和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铜(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的分子组成为[Na(H2O)2](C17H13O4SO3),Na的配位数为6,且相邻钠离子以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根氧原子桥连,与两个磺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1个S原子组成六元环,六元环通过Na—O配位键彼此稠合,在晶体结构中形成延伸的锯齿状聚合八面体配位钠离子链;这些钠离子链之间又通过配位水与配位水、磺酸根之间的氢键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结构的超分子离子聚合物.化合物2的分子组成为[Cu(H2O)6](C17H13O4SO3)2.8H2O,Cu(Ⅱ)位于对称中心上.[Cu(H2O)6]2+,C17H13O4SO3-和H2O之间存在多种氢键;并且异黄酮环反平行排列存在π…π的堆积作用.氢键和π…π的堆积作用使化合物2自组装成三维结构的超分子.抗缺氧缺血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它们的抗缺氧缺血活性比大豆苷元的高.
张尊听王秋亚贺云王小兵薛东郑建斌
关键词:大豆苷元
RP-HPLC法测定大豆苷元-3′-磺酸钠含量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3′-磺酸钠及其胶囊的含量。方法:采用 Hypersil ODS(250 mm×4.0 mm,5μm)色谱柱,甲醇-1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为流动相,对羟基苯甲醛为内标物,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结果:大豆苷元-3′-磺酸钠在1~4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4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大豆苷元-3′-磺酸钠制剂含量的质量控制。
周宝石王小兵张媛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内标法
伊普黄酮溴化物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中的Br…π超分子作用
2005年
通过伊普黄酮与溴在甲醇中反应,得到两个伊普黄酮2,3位双键加成产物:3,8-二溴-2-甲氧基-7-异丙氧基二氢异黄酮(1)和3,6-二溴-2-甲氧基-7-异丙氧基二氢异黄酮(2),1和2混合物能在乙醇溶液中共同结晶,形成两种形状的晶体:片状和柱状,两者采用镊子可人工分离.采用IR,1H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和P21/c.1和2的晶胞参数分别为:1,a=1.3569(3),b=0.6706(2),c=2.0704(4)nm,β=97.50(2)°,V=1.8678(6)nm3,Z=4,Dc=1.672Mg/m3,R=0.0455,wR=0.0779,F(000)=936;2,a=1.3854(17),b=1.1215(14),c=1.3038(17)nm,β=103.71(2)°,V=1.968(4)nm3,Z=4,Dc=1.587Mg/m3,R=0.0306,wR=0.0619,F(000)=936.1和2晶体中存在的Br…π作用、氢键、芳香氢键以及芳香堆积等作用,使它们成为结构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1和2属于3位卤代的二氢异黄酮化合物,该类型二氢异黄酮化合物至今未见文献报道.
张尊听王小兵
关键词:超分子作用晶体结构BR溴化物单晶X射线衍射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