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凤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教育
  • 3篇政治
  • 3篇政治教育
  • 3篇治教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信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形态教育
  • 1篇学术
  • 1篇仪式
  • 1篇仪式教育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教育
  • 1篇责任感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责任感
  • 1篇审视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篇王小凤
  • 1篇朱会莉

传媒

  • 2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中国德育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孔子道德教育的情感维度
孔子作为中国道德教育的鼻祖,第一次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他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对今天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从情感的角度系统梳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求从这一角度呈现出孔子道德教育的全貌。  孔...
王小凤
关键词:道德教育孔子情感培育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研究现状的思考
2013年
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研究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信任与被认同的程度。通过对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的研究需要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理论基础的厚度,并将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整体研究视域之中,同时整合研究方法,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王小凤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度
当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必要性的三重解读被引量:3
2014年
意识形态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虚假的意识形态,同时预示了未来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指向人的终极关怀——人和人类的解放。立足于意识形态教育本身,当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于个体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促进个体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养成,推动社会各种利益的有效整合,凸显意识形态教育的社会"软实力"的作用;对于国际社会中思想文化交流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中把握自身的话语主动权,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地位。
王小凤
关键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教育话语权
仪式教育改革之路被引量:18
2012年
仪式作为一种承载文化意义的行为方式,是当下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仪式教育以一定的形式作为其外在表现方式,但背后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借鉴美国仪式教育的经验,我国学校仪式教育在仪式教育的理念,仪式教育的方式,仪式教育的程序设计以及仪式教育的评价体系等诸方面亟待完善与创新。
王小凤
关键词:仪式教育审视
“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观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2011年
2010年10月28—30日,"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观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协办,来自美国、
王小凤朱会莉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全球化语境
思想政治教育信任、信度与可信性之辨被引量:5
2013年
思想政治教育信任、信度和可信性三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外延最广泛,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则侧重于从测量学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它通过一定的测量工具,采用一定的测量方式来调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重点研究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任关系,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信度、信任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联系。
王小凤
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刍议被引量:9
2012年
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系社会成员对社会所施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需要兼顾学科的特殊性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失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困境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具备天然的合法性,其合法性可以从教育本身、人的需要以及社会需要三个维度来把握。
王小凤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