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梁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在杭州召开的价值与认识问题讨论会部分发言(摘要)被引量:2
- 1986年
- 关于“价值与认识”问题的讨论已初步展开。有的问题,如有元价值真理,几种意见已经明朗;但有些问题,如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科学规定,它与具体科学中价值概念的关系,价值与认识、实践、真理的关系,价值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等问题,还刚开始研究。搞清楚有关价值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有助于正确解释人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等根本问题。因此,注意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提出的价值理论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问题,从不同角度考察价值范畴,可能推动价值问题研究的深化。这里发表的一组短文,是5月20日至24日在杭州召开的“价值与认识”阿题讨论会(由浙江省哲学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杭州大学哲学系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上的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
- 黄海澄王玉梁郑国平施一青袁贵仁马志政马俊峰李林昆俞景玮薛克诚何祚榕吴光
- 关键词:价值真理价值论认识客体阶级人类社会
-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变革
- 1994年
-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变革王玉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必然要发生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变革时期,价值观念变革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由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否意味着用个人主...
- 王玉梁
-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道德风尚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进步科技兴市
- 全文增补中
- 皮亚杰关于主体能动性理论浅析
- 1987年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十分重视对主体的作用的研究。他说:“心理学不只是一门个人的科学,而且也是一般人的、特别是广义、‘主体’的科学”。又说:心理学是“关于主体与主体的行动的科学”。皮亚杰认为主体不只是指个人,而且包括一般人,即人类,他把后者叫做“一般的主体”。他还说主体是“活动的发源者”。皮亚杰给心理学和主体所下的定义,就突出地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主体的能动性是发生认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
- 王玉梁
- 关键词:自我调节主体能动性主客体心理学知识结构
- 主客体关系论与人道价值论被引量:1
- 1998年
- 80年代初以来,我国价值哲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理论上作了多方面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不少争议。近几年,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争论,首先是关于价值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主要是主客体关系论与人道价值论之争。80年代初以来,我国研究价值哲学的学者,大多采...
- 王玉梁
- 关键词:关系论主客体关系价值哲学价值论
- 论邓小平价值观的基本思想与精髓
- <正>一、邓小平价值观的基本点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点:(1)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观.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高于...
- 王玉梁
- 文献传递
- 评皮亚杰对认识主客体的研究被引量:1
- 1986年
- 本文认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提出不少发人深思的见解,对主客体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深入探讨了主体能动性问题;对认识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了具体论证;提出图式论和建构学说,揭示主体能力的内在机制;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认为客体是主体认识的极限。他还首次阐明了主客体分化过程,重视对主客体之间的中介的研究,同时指出主客体研究的新的方向和方法。本文还认为,尽管皮亚杰拒绝采用反映范畴、忽视活动的社会性和多样性、忽视社会机制和工具对认识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对推动主客体研究的积极作用。
- 王玉梁
- 关键词:主客体关系发生认识论反映论自我调节
- 论价值的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
- 1989年
- 价值的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人们的看法各异。这里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向大家求教。一、价值的客观性价值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是唯物主义价值观与唯心主义价值观争论的焦点。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学者争论很大。西方的价值论者,大多否定价值的客观性,国内学者大多数肯定价值的客观性,但对客观性的理解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王玉梁
- 关键词:主体性意志客观性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