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芬 作品数:26 被引量:5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AMs在贲门癌和非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胃癌(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hags,TAMs)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TAMs(抗CD68抗体)和血管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检测90例胃癌中(包括18例贲门癌与72例非贲门癌)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①TAMs与胃癌的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②MVD与胃癌的部位和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AM可以促进胃癌的发展,这可能与TAM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TAM的表达可能是影响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因素之一。 韩伟 王正彩 周敏 顾云鹤 胡成乙 张淑君 吴红梅 齐蕾 周秋锋 王瑞芬 管雯斌 王立峰关键词:胃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贲门癌 血管生成 儿童伴RELA融合基因阳性的室管膜瘤临床病理分析 王瑞芬 孙也淇 管雯斌 乔萌 王立峰EBV相关性胃癌中CLDN18.2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Claudin18.2在EBV相关性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EBVaG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laudin18.2与PD-L1、ARID1A、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胃癌根治手术标本694例,根据EBER检测筛选出25例EBVaGC进行逐一配对。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laudin18.2、PD-L1、ARID1A及HER2在EBVaGC及非EBV相关性胃癌(non-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non-EBVaGC)中的表达;Kaplan-Meier法分析Claudin18.2、PD-L1、ARID1A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laudin18.2与PD-L1、ARID1A及HER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BVaGC中Claudin18.2表达率/高表达率分别为76%和64%;而non-EBVaGC中Claudin18.2表达率/高表达率分别为32%和20%;Claudin18.2表达与胃癌肿瘤部位(近端胃)呈正相关。此外,与non-EBVaGC相比,EBVaGC中PD-L1 CPS评分高(P<0.001)、ARID1A表达缺失率高(P=0.012);而HE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laudin18.2表达/高表达不影响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laudin18.2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r=0.3384,P=0.0162),Claudin18.2与ARID1A表达呈负相关(r=-0.3545,P=0.0115),Claudin18.2与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laudin18.2在EBVaGC中高表达,且Claudin18.2与PD-L1、ARID1A表达存在相关性,这为晚期胃癌患者的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选择。 张蒙 琚璐 王瑞芬 管雯斌 孙也淇 王立峰关键词:胃肿瘤 以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成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小儿以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成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4例以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成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PNET的临床资料、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法.结果 4例均为婴幼儿,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4岁;男3例,女1例;3例肿瘤位于大脑,1例位于脑干.显微镜下4例肿瘤均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即同时具有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围绕中空的腔隙排列成真菊形团,也可伴血管周围假菊形团;部分区域在丰富的神经毡背景中可见大量原始未分化的神经上皮细胞.3例伴有神经胶质分化,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部分或灶性阳性;3例伴室管膜分化,显示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部分阳性.4例中有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1例伴沙砾体样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围成菊形团的肿瘤细胞和原始神经上皮细胞成分波形蛋白阳性,GFAP部分或灶性阳性,EMA部分阳性,突触素阴性;神经毡区域突触素阳性;Ki-67阳性指数20% ~ 60%.结论 以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成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PNET是发生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非常罕见且预后极差,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遗传学改变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鉴别的关键. 王瑞芬 管雯斌 吴湘如 张文竹 江波 马杰 王立峰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儿童软组织BCOR重排肉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BCOR重排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色EnVision法检测BCOR、SATB2、Cyclin D1、Fli-1、CD99、CK、desmin、NKX2.2等表达。应用FISH法检测BCOR基因易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岁,均为无痛性肿块,镜下肿瘤细胞为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呈片状、束状、漩涡状排列,细胞大小均匀,间质见丰富的树枝状毛细血管网,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3~18个/10 HPF。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OR、SATB2、Cyclin D1、Fli-1、CD99均呈弥漫阳性,CK、desmin、NKX2.2、CD45、WT1、S-10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60%。FISH检测BCOR分离探针阳性,EWSR1和CIC分离探针阴性。结论联合免疫组化检测BCOR、SATB2、Cyclin D1的表达,对BCOR重排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行BCOR基因重排检测。 张颖 管雯斌 王瑞芬 刘一 姜瑞琪 虞文伟 王立峰胰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胰母细胞瘤(panceratoblastoma.PBL)是发生于胰腺的极为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大多数医师对其缺乏认识,临床工作中易造成误诊。 侯妮 管雯斌 王瑞芬 虞文伟 乔萌 闫玉 孙也淇 王立峰关键词:胰母细胞瘤 病理学分析 恶性上皮性肿瘤 胃癌相关纤维母细胞中miRNAs的表达及对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胃癌相关纤维母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中多种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CAFs中miRNA-214的表达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胃黏膜正常纤维母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和胃CAFs,采用RT-PCR检测NFs和CAFs中多种miRNAs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CAFs与胃癌细胞MGC-803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分析CAFs中miRNA-214对MGC-803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NFs相比,18种miRNAs在CAFs中的表达均有差异。其中miRNA-214在NFs和CAFs中的表达差异最显著,且在CAFs中低表达。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上调CAFs中miRNA-214的表达水平明显抑制胃癌细胞MGC-803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人胃癌微环境中CAFs和NFs的miRNAs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其中miRNA-214在CAFs中的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CAFs中的miRNA-214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在胃癌进展中发挥抑制作用。 闫玉 王瑞芬 乔萌 王立峰关键词:胃肿瘤 迁移 儿童髓母细胞瘤108例临床病理分析 王瑞芬 闫玉 管雯斌 乔萌 王立峰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eosinophilic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kidney,EV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EV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EVT中,2例女性,1例男性,患者年龄32~70岁,平均47岁。肿瘤最大径2~2.8 cm,平均最大径2.4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胞质嗜酸性、颗粒状,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见大小不等的空泡,核分裂象罕见,核仁明显。免疫表型:CD117、FH、SDHB和p504s均阳性,CD10部分阳性(1/3),CK7局灶阳性(2/3),CK20个别阳性(2/3),CA9、TFE3、MelanA和HMB-4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5%。结论EVT是一种新定义的肿瘤实体,较少见,生物学行为惰性,识别这种具有独特特征的实体肿瘤将更好地分类肾肿瘤。 梁春梅 管雯斌 王瑞芬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Ⅰr型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Ⅰr型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8—2022年确诊的2例Ⅰr型PPB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4岁;例2女,3岁,均因咳嗽入院检查。CT均示囊性病灶。大体检查:例2为肺段组织,切面见多房囊性区域,范围7.2 cm×6.6 cm,囊壁灰红色,光滑,壁厚0.1~0.2 cm。组织学形态:2例均呈多房囊性结构,囊壁衬立方上皮,囊壁间质见温和的梭形细胞,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局灶含铁血黄素沉积,软骨岛形成,囊壁坏死及钙化。免疫表型:囊壁内衬上皮DICER1散在阳性,p53阴性,间质梭形细胞DICER1、结蛋白、MyoD1、myogenin、p53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5%(例1)及2%(例2)。2例均行DICER1基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热点突变。例2行DICER1全外显子测序,未见突变。结论Ⅰr型PPB是非常罕见的儿童肺原发恶性肿瘤,因认识不足,容易误诊为其他肺部囊性病变。Ⅰr型PPB多预后较好,少数病例可进展为Ⅱ/Ⅲ型。 李灿 管雯斌 王克洲 杨舒琰 王瑞芬关键词:梭形细胞 组织学形态 免疫表型 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