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文鑫

作品数:30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胸腔
  • 21篇胸腔镜
  • 18篇切除
  • 15篇切除术
  • 13篇手术
  • 9篇肺癌
  • 8篇胸腔镜手术
  • 8篇胸腺
  • 8篇术后
  • 8篇腔镜手术
  • 8篇肺叶
  • 8篇肺叶切除
  • 7篇肺叶切除术
  • 5篇电视胸腔镜
  • 5篇肿瘤
  • 5篇重症肌无力
  • 5篇无力
  • 5篇细胞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机构

  • 27篇北京医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30篇田文鑫
  • 27篇佟宏峰
  • 25篇孙耀光
  • 24篇马超
  • 24篇吴青峻
  • 22篇焦鹏
  • 3篇王永忠
  • 3篇李简
  • 3篇黄文
  • 2篇马超
  • 2篇焦鹏
  • 1篇佟晓宁
  • 1篇李新
  • 1篇艾斌
  • 1篇欧阳小康
  • 1篇王征
  • 1篇吴清玉
  • 1篇李瑾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5篇中国肺癌杂志
  • 5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大医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瑞巴林在胸腔镜手术镇痛治疗中应用的研究
2019年
目的胸腔镜术后的镇痛治疗是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前提,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神经痛治疗药物,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胸腔镜术后应用普瑞巴林的镇痛效果,探析其对术后疼痛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67例全麻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口服普瑞巴林的试验组和不加用普瑞巴林的对照组。术后随访入组患者,评估其急性和慢性疼痛的程度与性质。结果普瑞巴林能有效地减少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与慢性疼痛的发生。
吴青峻于瀚博周婷孙轶瑶田文鑫李瑾黄川焦鹏马超佟宏峰孙耀光
关键词:普瑞巴林胸腔镜手术术后急性疼痛术后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两孔、三孔胸腔镜与开放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分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科单一术者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47例(两孔组),同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61例(三孔组),以及2007~2010年传统开胸手术49例(开放组)的资料。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站数、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孔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需副操作孔或中转开胸。两孔组与三孔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开放组比较,两孔组术中出血少[(154.0±107.5)ml vs.(254.7±192.2)ml,P=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8.5±1.9)d vs.(10.9±2.4)d,P=0.000],输血患者比例小(1/47 vs.8/49,P=0.017)。3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和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站数、病理阳性淋巴结数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能够达到三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且能避免多余切口对胸壁肌肉、肋间神经或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是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田文鑫佟宏峰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于瀚博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肺癌
胸腺瘤切除术后预后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影响胸腺瘤患者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201例胸腺瘤手术资料,男106例,女95例,年龄(52.5±14.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33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得生存预后的随访数据。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90.2%,5年无复发生存率86.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越大、非R0切除、TNM分期Ⅲ+Ⅳ期与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仅TNM分期Ⅲ+Ⅳ期是胸腺瘤5年总生存(HR=5.956,95%CI:1.656~21.419,P=0.006)和无复发生存(HR=10.381,95%CI:3.150~34.212,P=0.00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远期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2%。TNM分期是胸腺瘤术后5年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马超田文鑫孙耀光于瀚博李东航黄川佟宏峰
关键词:胸腺瘤胸腺切除术预后因素
单操作孔胸腔镜与传统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医院胸外科经单操作孔胸腔镜(单操作孔组)和传统三孔法胸腔镜(三孔组)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安全指标和疗效。结果本研究共入组MG 104例,其中单操作孔组51例,三孔组53例。两组均无中转开胸和围术期死亡,三孔组中1例术后当日因胸廓内动脉出血二次胸腔镜探查止血。单操作孔组手术时间稍长于三孔组〔(142.25±42.78)min比(125.85±37.76)min,P=0.04〕,两组术中出血量(50 mL比50 mL,P=0.249)、胸腔引流量〔(836.47±441.19)mL比(930.47±498.75)mL,P=0.312〕、胸管留置时间(3 d比3 d,P=0.114)、术后住院时间(6 d比7 d,P=0.619)、围术期总体并发症(27.45%比28.30%,P=0.923)、肌无力危象(11.76%比16.98%,P=0.449)、切口并发症(7.84%比9.43%,P=0.7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操作孔组术后第1、2、3天疼痛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三孔组(27.45%比50.94%,P<0.05)。全组随访率98.08%,中位随访时间24.2个月(11.2~38.1个月),两组术后1年有效率(90.20%比88.24%,P=0.75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良好,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肌无力危象、肺部并发症、切口并发症和术后疼痛仍是影响MG患者围术期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围术期应注意预防以上并发症,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
黄川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田文鑫于瀚博黄文王永忠佟宏峰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电视胸腔镜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以降低中转开胸发生率,准确把握中转开胸的手术指征。方法:2010年9月至2015年11月共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 230例。手术均通过2~3个小切口完成,按照手术常规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清扫术。如镜下操作遇到血管损伤性出血、肺门淋巴结粘连或转移等腔镜下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中转为开胸手术。根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胸分为胸腔镜组与中转开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中转开胸的相关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8例中转开胸,中转率4.7%,其中25例术中出血,23例淋巴结粘连或侵犯。56例开胸后顺利完成了肺叶切除,仅2例施行了全肺切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损伤出血、淋巴结干扰是导致中转开胸最常见的原因。结论:肺动脉损伤、淋巴结干扰是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及时准确地把握中转开胸的手术指征。
孙耀光焦鹏田文鑫佟宏峰马超吴青峻
关键词:肺叶切除胸腔镜检查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刀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机体应激激素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观察两种手术后机体应激激素水平变化的不同,反映两种手术对机体创伤以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大小。   方...
田文鑫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激激素非小细胞肺癌
文献传递
8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的疗效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停跳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OP—CAB)在8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CABG)8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14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6±2.7)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OP—CAB组5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CAB)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移植桥血管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P—CAB组患者的术后24h引流量、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0d死亡率和术后输血量分别为(325.6±85.3)ml、1.72%(1例)、15.52%(9例)、5.17%(3例)、1.72%(1例)、3.45%(2例),1.72%(1例)和(1.90±0.78)U,与ON—cAB组患者的(645.8±65.5)ml、3.53%(3例)、29.41%(25例)、8.24%(7例)、3.53%(3例)、7.05%(6例),4.71%(4例)和(4.58±0.56)U比较,均明显减少;且OP—CAB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4.5±45.4)min、(2.54±0.55)d、(8.45±0.56)d,较ON—CAB组患者(315.2±68.3)rain、(4.32±0.60)d、(13.29±0.64)d,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P-CAB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血管重建手术方法。
孙耀光佟宏峰欧阳小康焦鹏吴青峻马超田文鑫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肺切除术后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四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肺切除术后间质性肺病(IL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术期ILD急性加重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北京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例肺切除术后IL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要点。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60~74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2例为特发性肺纤维化,2例为干燥综合征继发ILD。4例术前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多发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网格影及索条影;4例均于术后2~3 d出现呼吸困难,其中2例行胸部CT表现为在原有肺纤维化基础上双肺新增大片状磨玻璃影、网格影及索条影,4例痰涂片、痰培养结果均未提示肺部感染。3例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早期、足量治疗成功,1例治疗后好转但减量后再次加重后死亡,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肺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出现呼吸困难应警惕ILD急性加重,早行胸部CT和呼吸道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ILD急性加重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常需机械通气,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治疗期间应谨防病情反复。
黄川马超吴青峻焦鹏田文鑫孙耀光佟宏峰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切除术急性加重
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与右侧胸腔入路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安全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与经右侧胸腔入路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的手术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实施的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手术251例(包括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胸腺囊肿以及前纵隔占位病变),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入路(人工气胸组165例)和经右侧胸腔入路(右侧胸腔组86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均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右侧胸腔组相比,人工气胸组手术持续时间[(108.6±45.2)min和(127.6±42.1)min,t=-3.628,P=0.000],术中出血量[(37.9±131.7)ml和(107.4±284.8)ml,t=-8.215,P=0.000],术后引流量[(379.0±285.5)ml和(646.6±373.34)ml,t=-6.277,P=0.000]和引流管留置时间[(2.2±1.0)d和(3.1±1.0)d,t=-7.275,P=0.000]均明显减少,但在膈神经损伤(1/165例比0/86例,P=1.000),肌无力危象(3/89例比2/66例,χ^(2)=0.014,P=0.906),手术中转开胸(3/165例比2/86例,P=1.000)的发生率等方面,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手术显露好,安全性高。该术式具有创伤更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更适用于不能双腔插管、不耐受单肺通气和肺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性患者。
孙耀光田文鑫于瀚博吴青峻焦鹏马超佟宏峰
关键词:胸腔镜胸腺切除术
改良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CABG术后竞争血流的研究
2014年
建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改良Langendorff灌注新西兰白兔模型,通过超声血流检测仪测量桥血管内的即时血流量(TTBF),研究冠状动脉在不同狭窄程度时(0、30%、60%、>90%)的竞争血流对桥血管血流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平均灌注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桥血管内TTBF程度为0时最小,>90%时最大,并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桥血管内的TTBF增加(P<0.01)。CABG术后,桥血管内的血流量由于竞争血流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其竞争血流增加,而桥血管内的血流量也随之减少。
佟晓宁佟宏峰吴清玉田文鑫
关键词:竞争血流桥血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