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雨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造影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CT
  • 3篇MRI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造影剂
  • 2篇手动
  • 2篇肿瘤
  • 2篇卵巢
  • 2篇肌病
  • 2篇肥厚
  • 2篇肥厚性

机构

  • 13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北京军区空军...

作者

  • 13篇田雨
  • 10篇王萍
  • 8篇梁鹏
  • 8篇樊红霞
  • 8篇祝红线
  • 6篇方红
  • 5篇于梅艳
  • 4篇时惠平
  • 4篇侯中会
  • 3篇毕永民
  • 3篇宋云龙
  • 3篇李相生
  • 2篇王春艳
  • 1篇董世博
  • 1篇任力
  • 1篇张红莉
  • 1篇熊明辉
  • 1篇张挽时
  • 1篇杨帆
  • 1篇杨桦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影剂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造影剂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40例患者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78例;手动触发组162例。根据BMI指数调节造影剂的用量与流率。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阈值设定为320HU,手动触发组根据患者心率情况,观察触发层面感兴趣区域的密度变化进行个性化手动触发。评价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手动触发能克服自动触发启动过早或过晚的问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能获得满意的增强时相,有利于320排CT取得更好的冠状动脉CTA图像。
祝红线李相生于梅艳方红王萍樊红霞田雨梁鹏侯中会许英浩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卵巢囊腺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囊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22个病变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囊腺瘤的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个病变中,病理证实浆液性囊腺瘤12个;粘液性囊腺瘤9个;混合性囊腺瘤(局灶交界性)1个。与病理结果相对照,MRI诊断良性囊腺瘤的准确率为100%(7/7),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1.8%(18/22)。结论 MRI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卵巢肿瘤定位、定性有很大的帮助,为卵巢囊腺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乔敏霞时惠平秦丹杨帆董世博田雨王萍庞明浩
关键词:MRI卵巢囊腺瘤病理
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和图像质量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分为3组。A组71例(心率<65次/min);B组19例(心率65~79次/min);C组10例(心率>80次/min)。请2位影像科主治医师双盲评价冠脉13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3组在年龄、体重和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1,3.95,2.18;P>0.05)。应用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高质量图像病例占93%~95%,各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1,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运用合适的触发时相则能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
祝红线李相生于梅艳王萍樊红霞田雨梁鹏侯中会张红莉
关键词: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OT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12例MRI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单侧卵巢肿块,3例呈类圆形,9例呈分叶状;实性肿块10例,囊实性肿块2例;平扫T1WI呈等信号9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明显低信号2例,等低混杂信号9例,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示病灶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11例,明显强化1例;12例均伴少量盆腔积液。结论 O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王冬梅宋云龙王萍田雨孙莉华
关键词:卵巢肿瘤泡膜细胞瘤MRI
多层螺旋CT不同延迟技术的血管成像的比较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技术启动扫描;第三组130例采取TestBolus技术,根据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设定延迟时间。结果:第一组图像质量优22例、良38例、差27例;第二组图像质量优62例、良44例、差3例;第三组图像质量优120例、良8例、差2例;TestBolus技术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经验值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智能组,腹主A组无显著差异(P>0.05),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用Test团注测试扫描技术设定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原始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
方红宋云龙张挽时毕永民纪旭东祝红线杨桦樊红霞王萍田雨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术延迟时间
磁共振T1rho成像在定量检测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T1rho成像技术在定量检测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名无腰痛症状的男性飞行人员行腰椎间盘MRI,同时采集矢状位常规T2WI及T1rho图像。将图像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髓核T1rho值测定。依据T2WI常规矢状位图像按Pfirrmann标准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分级,分析腰椎间盘髓核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椎间盘层面、年龄及飞行时长的关系。结果各椎间盘T1rho值与Pfirrmann等级呈负相关(r=-0.901,P〈0.01),PfirrmannⅠ~Ⅳ级间T1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892,P〈0.01);T1rho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09,P〈0.01),所有年龄组间T1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06,P〈0.01)。各水平椎间盘T1rho值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飞行时长组间T1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1,P〈0.01)。结论髓核T1rho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年龄及飞行时长均密切相关,与椎间盘层面无关;T1rho定量检测技术可能成为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有效检测工具。
张秀兰钱勇田雨毕永民
关键词:飞行人员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增强静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的方法,减小局部出血或皮下淤血的范围。方法观察组405例用自制梭形盐袋加压止血,对照组395例用棉棒加压止血。观察两组皮肤瘀斑、皮下血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皮肤瘀斑3例、无皮下血肿现象,有效率99.26%;对照组皮肤瘀斑29例、皮下血肿14例,有效率89.2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自制梭形盐袋加压止血能有效地减少出血或皮下瘀血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是磁共振增强检查中一种理想的止血方法。
方红宋云龙樊红霞祝红线王萍田雨梁鹏侯中会
关键词:磁共振拔针止血
磁共振含钆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应对措施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含钆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为临床抢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方法:对17930例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静脉注射钆造影剂0.2-0.6 mm/kg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793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7例,轻度不良反应25例,重度不良发应2例。结论:MR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须做好必要的检查前准备,完善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祝红线李相生王萍方红樊红霞田雨梁鹏侯中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MRI在肥厚性心肌病评价中的技术与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MRI在肥厚性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技术与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12例经临床、超声或MRI综合评价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的病例的磁共振成像征象,磁共振检查应用Siemens Avanto 15T扫描仪,全景成...
时惠平于梅艳樊红霞王萍田雨梁鹏
关键词:MRI肥厚性心肌病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留置针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留置针与非留置针在CT增强患者所需检查时间和门诊工作量进行量化比较,研究留置针在增强CT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100d(8Am^12N)门诊CT检查患者,其中A组50d为患者进入扫描间躺在检查床上后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CT扫描;B组50d为患者在等待进入检查室之前提前行静脉穿刺埋好静脉留置针,进入扫描间躺在检查床上后,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CT扫描;分析对比两组增强CT检查患者占用检查室时间和增强CT检查人数。结果 A组与B组增强CT检查患者占用检查室时间分别为(13.50±2.70)min/人、(7.71±1.55)min/人,增强CT检查次数分别为(18.66±3.74)人/8Am^12N、(32.22±6.78)人/8Am^12N,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B组提前埋好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优于A组,可提高检查仪器的使用效率,提高检查人数。
方红樊红霞王萍田雨梁鹏祝红线龚万沣王春艳
关键词: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