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靓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原油降粘剂组分的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为了明确原油降粘剂的主要组分,采取蒸馏、溶解-沉淀法及柱色谱法对原油降粘剂进行分离与纯化,用红外光谱法对其主要组分宫能团的结构进行了鉴定,推断其主要组分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用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进行了结构确认及定量分析,共聚物中3种单体;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的摩尔数比为37.1:25.8;37.1;重量百分比为41.1:28.8:29.8。用红外光谱对甲醇溶液部分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醚,分子量范围是800~16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钠,其余为助剂和水。
- 朱红关润伶申靓梅
-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
- 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6
- 2006年
- 在无水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混合体系中使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约为20 nm.用FALEX_6型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2%时就能明显降低摩擦系数,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摩擦系数下降至最低值,但当进一步增加浓度至1.0%时,摩擦系数开始有较大的增加趋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摩擦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磨斑直径(WSD)为最小值,抗磨效果最好.
- 王滨申靓梅朱红康晓红朱磊
- 关键词:铜纳米颗粒表面修饰摩擦学性能润滑油添加剂
- PEMFCs和DMFCs用球壳状空心Pt及Pt-Au电催化剂的研究
-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壳型结构的纳米材料在很多方面有着非常优越的性能,尤其在催化领域更是如此。本文利用置换反应制得具有球壳状形貌的Pt/Au粒子,考察将其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方面的潜力。用电镜照片显示了空心球壳状...
- 朱红张生生申靓梅康晓红张宁
-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
- 文献传递
- 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的原位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被引量:24
- 2006年
- 利用原位合成法室温下直接在基础油中成功制备了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将其长时间静置,不会发生纳米颗粒的团聚.TEM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大约为30nm.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于油酸的羧基与无机CuS纳米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使无机纳米颗粒的表面有一层有机修饰层,从而增强了其油溶性.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在基础油中能起到抗磨减摩的效果.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大,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都呈现下降趋势,当添加剂浓度为0.1%(w)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都达到最小值,但是进一步增加添加剂浓度,摩擦系数与磨斑直径又都开始增大.SEM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能起到抗磨减摩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其有利于在摩擦副表面形成牢固的润滑膜.
- 朱红王滨申靓梅康晓红郭洪范朱磊
- 关键词:原位合成CUS润滑抗磨减摩
- WC对Pt/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研究了碳化钨(WC)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Pt/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还原煅烧法制备得到了WC,将其加入常规Pt/C催化剂中,利用循环伏安作为表征方法,将加入前后的催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WC的加入,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在甲醇溶液中的催化过程发生了改变。
- 申靓梅吕桂琴
- 关键词:WC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WC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研究了WC对Pt类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还原煅烧方法制备得到WC混合物,将其加入常规Pt/C催化剂中,利用循环伏安作为表征方法,将加入前后的催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WC混合物的加入,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在甲醇溶液中的氢氧催化反应的受抑制情况得到缓解,且交换电流密度增大.
- 张生生申靓梅郭洪范康晓红朱红
-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WC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