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皈燕

作品数:37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肿瘤
  • 8篇食管
  • 7篇细胞
  • 7篇放疗
  • 6篇食管癌
  • 6篇化疗
  • 5篇实验室
  • 5篇免疫
  • 5篇基因
  • 5篇教学
  • 4篇适形
  • 4篇肿瘤放射
  • 4篇肿瘤放射治疗
  • 3篇治疗学
  • 3篇三维适形
  • 3篇晚期
  • 3篇细胞肺癌
  • 3篇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机构

  • 36篇川北医学院附...
  • 9篇川北医学院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37篇皈燕
  • 15篇谭榜宪
  • 14篇谢力
  • 7篇侯敏
  • 6篇郭飞
  • 5篇李贤富
  • 5篇蒋琳
  • 4篇舒小红
  • 4篇柳弥
  • 4篇赵妍丽
  • 4篇马代远
  • 3篇杜国波
  • 3篇李秋梅
  • 2篇马晓洁
  • 2篇杨玲
  • 2篇吴敬波
  • 2篇李敏
  • 2篇刘慧
  • 2篇皈燕
  • 1篇张建武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射治疗肛周Paget's 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回顾性分析1例肛周Paget's病患者病史,患者反复肛周瘙痒不适6年,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肛周Paget's病,经放射治疗后病灶达到完全缓解,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转移,放射治疗是不可手术或不愿手术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吴婷婷孟雪皈燕谭榜宪
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反应的基线CT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研究
2024年
目的:建立并验证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前的增强CT对治疗反应性预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局部进展期ESCC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并按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14)和验证集(n=34)。单因素统计分析训练集治疗前相关指标与ESCC新辅助治疗后反应性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集通过Kappa检验验证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训练集治疗前cT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体积(GTV)及转移淋巴结体积(GVAMN)在有和无反应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GTV是治疗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Kappa检验显示在验证集,预测模型效能表现良好(Kappa=0.641)。结论:基于治疗前c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GTV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局部进展期ESCC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的反应性有重要价值。
郭文文谭邦国许敏皈燕马代远陈天武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局部进展期新辅助化疗治疗反应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乳腺癌相关lncRNA-miRNA-mRNA共表达及关键基因网络构建预测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潜在治疗靶点的筛选鉴定是肿瘤研究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RNA-Seq数据构建乳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mRNA共表达网络,并筛选验证其中的关键基因。方法对TCGA中1 213例乳腺样本RNA-Seq数据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提取其中113例乳腺癌及癌旁配对样本分析其中lncRNA、miRNA及mRNA的表达差异。利用WGCNA计算上述差异基因在1 100例乳腺癌样本中表达的相关性并构建共表达网络。通过排列网络中基因与基因连接的数量关系分别筛选出关键的lncRNA、miRNA及mRNA,并利用本地标本库乳腺癌样本对关键基因在癌和癌旁的表达进行验证。最后,结合TCGA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不同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在113例配对乳腺癌及癌旁样本中共发现4 582个差异基因,其中3 514个表达上调,1 068个表达下调。对上述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构建的共表达网络包括739个节点及17 375个连接,其中lncRNA 65个,miRNA 3个,mRNA 671个,占整个差异表达基因的16.1%。网络中的关键基因CDK1(P<0.001)、RP11-214F16.8(P=0.048)和MIR27A(P=0.02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癌旁组织。低表达RP11-214F16.8、MIR27A患者总体生存显著好于高表达患者,均P值<0.001;CDK1的表达与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尚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水平,P=0.061。结论乳腺癌相关lncRNA-miRNA-mRNA共表达网络为后续更深入研究乳腺癌关键基因及基因间的调控关系提供了参考和方向。通过共表达网络筛选关键基因是一种兼具高效性和生物学意义的方法。
侯敏蒋琳詹红梅皈燕赵妍丽马代远谭榜宪
关键词:乳腺癌关键基因MRNA
PMG-36e-CD::upp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009年
目的: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MG-36 e-CD::upp自杀基因重组质粒的方法。方法:用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分别提取表达型质粒载体PMG-36 e和自杀基因pORF-CD::upp,以质粒pORF-CD::upp为模板PCR扩增CD::upp基因,表达型质粒载体PMG-36 e与自杀基因CD::upp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与SalⅠ进行双酶切,T4DNA连接酶16℃恒温水浴过夜连接,转化入感受态JM109,筛选单克隆提取重组质粒PMG-36 e-CD::UPP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双酶切鉴定,PCR鉴定,及测序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MG-36 e-CD::upp经1%琼脂糖凝胶鉴定,分子量为5.5Kb,与其标准分子量大小一致;重组质粒PMG-36 e-CD::upp经双酶切鉴定及PCR初步鉴定构建成功;送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认证,同源性达100%。结论:重组质粒PMG-36 e-CD::upp可成功构建,可用于后续实验的表达研究。
皈燕吴敬波
关键词: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质粒构建
GSTP1、MTHFR基因多态性与PF方案治疗食管癌疗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1,GSTP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探讨GSTP1、MTHFR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患者PF方案(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疗效相关性。方法:从168例接受PF方案化疗的食管癌病例中采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GSTP1、MTHFR基因多态性,每两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一次,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68例食管癌患者PF方案化疗疗效评价(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3.0),CR 19例(11.3%),PR 60例(35.7%),SD 48例(28.6%),PD 41例(24.4),食管癌患者GSTP1基因野生型(AA)有效率为22.0%,杂合型(AG)+纯合型(GG)有效率为25.0%,MTHFR C667T基因野生型(CC)有效率为14.3%,杂合型(CT)+纯合型(TT)有效率为32.7%,MTHFR A1298C基因野生型(AA)有效率为17.3%,杂合型(AC)+纯合型(CC)有效率为29.8%,其中GSTP1基因野生型(AA)与杂合型(AG)+纯合型(GG)的OR=2.520,95%CI:11.237-25.191,P=0.012,MTHFR C6 6 7 T基因野生型(CC)与杂合型(CT)+纯合型(TT)的OR=1.933,95%CI:5.987-16.354,P=0.032,MTHFR A1298C基因野生型(AA)与杂合型(AC)+纯合型(CC)的OR=3.514,95%CI:19.018-27.332,P=0.511。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GSTP1基因及MTHFR C667T基因多态性与PF方案化疗后疗效相关,且杂合型及纯合型疗效优于野生型。结论:GSTP1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的疗效具有相关性,而MTHFR-A1298C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的疗效无明显相关性,故检测GSTP1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可预测PF方案化疗疗效。
皈燕谢力舒小红谭榜宪蒋琳侯敏
关键词:食管癌谷胱甘肽S转移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化疗疗效
川东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患者UGT1A1* 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毒副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了解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毒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384例接受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一线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中采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临床观察并评价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分级,统计分析UGT1A1*28基因表型与化疗毒副反应相关性。结果:全部384例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TA6/6野生基因型287例(74.7%),TA6/7杂合基因型73例(19.0%),TA7/7纯合基因型24例(6.3%)。化疗毒副反应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临床单因素分析显示UGT1A1*28基因纯合型TA7/7、杂合型TA6/7与3-4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胆红素升高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UGT1A1*28基因纯合型TA7/7及杂合型TA6/7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较UGT1A1*28基因野生型TA6/6患者高5.625倍(OR=5.625)。UGT1A1*28基因纯合型TA7/7和UGT1A1*28基因杂合型TA6/7患者发生腹泻的风险较UGT1A1*28基因野生型TA6/6患者高6.778倍(OR=6.778)。结论:UGT1A1*28基因纯合型TA7/7及杂合型TA6/7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后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重度腹泻的风险高于UGT1A1*28基因野生型TA6/6,为临床伊立替康用药选择、剂量调整、毒副反应的提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皈燕谢力舒晓红谭榜宪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伊立替康中性粒细胞减少
38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某医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及易感因素,为预防与治疗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83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进行分析,使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383例患者中36例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 40%;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发肿瘤类型以肺癌患者居多,占18. 5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2. 78%;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27株,占51. 92%,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0株,占38. 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5株,占9. 6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老年患者、原发肿瘤类型、既往放疗史、使用多疗程化学药物史、静脉插管及胸腹腔引流等侵入性操作、伴有基础疾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低下、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史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感染的高发人群,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率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干预,合理使用医疗技术和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董伟皈燕王碧娟谢小亭张波
关键词: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化疗
子宫颈癌术后4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技术的剂量分布方法收集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勾画PTV,小肠,直肠和左右股骨颈。分别设计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比较各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omformal index,CI)和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s,HI),小肠,股骨颈与直肠最大剂量和受照40Gy以上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以及调强技术靶区适形指数(CI)平均值分别为:0.32±0.31,0.35±0.27,0.61±0.33和0.83±0.42。均匀指数(HI)平均值分别:1.07±0.12,1.08±0.07,1.12±0.32和1.05±0.21。小肠最大受照剂量和V40平均值分别为5158±180,5145±153,5102±209,5078±214;78±13%,57±21%,34±24%,29±11%。直肠最大剂量各类计划间相差最大为140cGy,V40在IMRT计划中均值为45%,其余三计划全为100%。左右股骨颈最大受照剂量在四野盒式照射中最大,为5058cGy;在IMRT最小,为4762cGy;V40以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最小,平均为6%;四野盒式照射最大,平均为19%。结论从各指标上看,调强计划剂量分布最好,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次之;对与尚未具备条件开展调强的放疗单位开展三维适形放疗也将使患者受益。
皈燕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免疫治疗现状及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肺癌最常见的分型为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肿瘤极易转移至脑部,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以及生存质量。目前,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案是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取得了突破,一些联合免疫疗法已经获得临床批准。根据《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已有一定的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可应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免疫治疗犹如一把双刃剑,其实际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回顾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免疫疗法的进展,探究肺癌脑转移患者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陈旭澜李泞甫肖剑波杨明俊皈燕
关键词:非小细胞型肺癌脑转移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
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卡培他滨节律化疗与常规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以小剂量卡培他滨持续给药的节律化疗方式与常规化疗方式治疗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前者是否存在优势。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54例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31例给予小剂量卡培他滨的持续给药方式(口服卡培他滨1500 mg/m^2,1次/d,连服4周,休息1周,每5周为1个化疗周期)进行治疗,共完成2~12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个。23例给予卡培他滨单药常规化疗(卡培他滨1250 mg/m2,2次/d,连服2周,休息1周,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完成2~19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个。对至少接受过2个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38.7%(12/31),中位TTP为3.8个月,中位OS为7.1个月;卡培他滨常规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39.1%(9/23),中位TTP为3.0个月,中位OS为7.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大多为Ⅰ~Ⅱ度,患者能够很好耐受治疗,中途无需中断治疗。常规化疗组Ⅲ~Ⅳ度毒性反应明显,主要表现在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乏力、手足综合征等。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卡培他滨常规化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卡培他滨节律化疗方式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与常规化疗方式比较,对疾病控制及疗效相似,而不良反应较轻,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蒋琳谭榜宪赵妍丽刘芳杜国波侯敏皈燕柳弥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节律化疗卡培他滨老年女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