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玉良

作品数:21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癫痫
  • 6篇儿童
  • 5篇脑电
  • 4篇电图
  • 4篇预后
  • 4篇睡眠
  • 4篇睡眠结构
  • 4篇脑电图
  • 3篇患儿
  • 2篇多项睡眠图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视频脑电
  • 2篇视频脑电图
  • 2篇癫痫儿童
  • 2篇疗效
  • 2篇干预
  • 1篇蛋白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机构

  • 11篇梅州市人民医...
  • 9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21篇石玉良
  • 18篇杨玉先
  • 17篇魏统国
  • 12篇叶红涛
  • 10篇钟伟
  • 8篇张志益
  • 4篇池晓群
  • 3篇钟思玲
  • 2篇冯淼玲
  • 2篇叶红
  • 2篇徐昆明
  • 1篇曹裕民
  • 1篇邹友权
  • 1篇苏宝寿
  • 1篇张煜华
  • 1篇徐招柱
  • 1篇许伟
  • 1篇张煜华
  • 1篇李芳芹
  • 1篇杨王先

传媒

  • 4篇癫痫与神经电...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山西妇幼卫生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癫痫儿童合并孤独症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征象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的相关危险因因素及该症的早期征象。方法对本院43例癫痫伴孤独症患儿(A组)与50例不伴孤独症的癫痫患儿(B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临床表现。结果癫痈合并孤独症患儿较一般癫痫患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增多,孤独症早期表现明显,大多数癫痫伴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在2岁前就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同龄儿童有明显不同。结论多种因素与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相关。加强儿童保健,减少围产期及发育期存在的一些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孤独症的伴发。强调对癫痫合并孤独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杨玉先叶红涛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石玉良杨玉先魏统国曹裕民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血管内皮功能
儿童原发性癫痫药物治疗105例随访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儿童原发性癫痫药物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及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结果。方法对62例初诊时长程脑电图有痫样放电的原发性癫痫儿童(初治组)行临床及VEEG随访2年。对43例症状已完全控制3年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经治组)行撤药前VEEG检查,并行2年的临床及VEEG随访。结果初治组77.4%(48/62)的患者临床疗效与VEEG变化相一致,19.4%(12/62)的患者临床疗效好于VEEG,3.2%(2/62)的患者VEEG好于临床疗效。经治组8例(18.6%)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2例(4.7%)在停药的1年后复发。其中5例减药前VEEG有痫样放电波,随访中全部(100%)复发。结论抗癫痫药物控制临床发作有效,VEEG往往亦有改善,VEEG的变化与临床疗效间可不完全一致。减停药前以及随访复查中VEEG有痫样放电波者,复发的风险高。停药后的第1年内是临床复发的高风险期。建议在抗癫痫治疗中、减停药前均应作VEEG复查,并于停药后继续作临床及VEEG随访1~2年为妥。
杨玉先叶红涛池晓群张煜华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儿童原发性癫痫复发
乌司他丁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静脉滴注,每8 h给药1次,连续治疗7 d。检测对照组人群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5、7 d时血清D-二聚体、BNP水平,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2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3、5、7 d时血清D-二聚体、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于治疗1 d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27±0.46)mg/L、(161.78±45.98)ng/ml],治疗7 d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67±0.76)mg/L、(109.67±31.78)ng/ml];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28.57%,28/98)。结论:乌司他丁干预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BNP水平,并可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是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石玉良杨玉先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乌司他丁D-二聚体脑钠肽
脑电图对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早期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EEG监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0例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EEG监测及头颅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中并发脑炎(进展组)21例患儿中,13例在临床出现脑炎征象前EEG检查即已发现有异常,异常率达61.9%,而病程中未并发脑炎者(非进展组)中EEG仅9.31%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脑电异常的手足口病患儿作头颅MRI检查仅发现3例有信号异常,阳性率仅为13%。对2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包括入院时即发现有脑炎者8例))作EEG监测,并追踪其病情转归,发现死亡组EEG异常程度更明显,EEG为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尤差(P〈0.05)。结论:EEG检查能反映脑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EEG监测有助于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发现。EEG出现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差,连续多次EEG追踪监测对疾病转归预测可能更有帮助。
叶红涛杨王先池晓群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
关键词:手足口病脑干脑炎
小儿脑脊膜膨出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1994年
脑脊膜膨出是先天性颅裂.脊柱裂畸形,发生率约为新生儿1%.我院从1984年—1992年收治小儿脑脊膜膨出62例.均采用一般手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石玉良苏宝寿
关键词:小儿脑脊膜膨出手术治疗
经颅多普勒预判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大型动静脉畸形(ARM)的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检测指标,为预判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提供判断依据。方法对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70例大型AVM病人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动态TCD观察,按照术后是否发生NPPB而分为NPPB组(12例)和对照组(58例),每组内又按AVM供血动脉系统不同分为A[颈内动脉(LCA)单纯供血]、B[椎/基底动脉(VA/BA)单纯供血]、C(LCA和VA/BA双重供血)三类,将对照组和NPPB组的各项TCD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NPPB组中的12例病例均为ICA系统主要供血,其中A类的40例中有6例出现术中NPPB;而直径超过6例的巨大型AVM的10例(C类)中,由ICA主要供血的6例均发生术后NPPB。TCD检查结果显示12例NPPB病人术前大脑中动脉(MCA)和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150cm/s,收缩期峰值〉190cm/s,脉动指数(PI)〈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大脑后动脉(PCA)和VA/BA术前、术中较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或仅略微增加。结论对于由ICA系统单纯或优势供血的大型、巨大型AVM,如果术前检测ACA和MCA的Vm值〉125cm/s。应高度警惕NPPB的发生。而TCD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能很好的预判NPPB的发生,改善病人预后。
许伟石玉良邹友权
关键词: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经颅多普勒动静脉畸形
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及MRI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钟伟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
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97例,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A组33例采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试验B组32例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5 000 U,1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1次/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和静脉窦再通率比较发现,试验A组最高,其次为试验B组,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试验A、B组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试验A、B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疾病恢复率最高,病死率最低,其次为试验B组,而对照组疾病恢复率最低,病死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颅外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疗效显著,药物通过可增强血栓吸收、提高静脉窦再通率、降低颅内压和改善疾病预后,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石玉良杨玉先叶红涛魏统国钟伟钟思玲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尿激酶颅内静脉窦血栓
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磷脂酶A2(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05—2013-05在我院进行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然后随机在人群中抽取80例健康正常者为对照组。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磷脂酶A2水平含量,采集所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点,观察组的磷脂酶A2(PLA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开始会有一个上升趋势,在第7天到达最高点21.02±4.58,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的重要参考指标,为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故其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魏统国杨玉先石玉良钟伟冯淼玲徐昆明
关键词: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