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威

作品数:16 被引量:33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净初级生产力
  • 4篇保护区
  • 4篇初级生产力
  • 3篇样区
  • 3篇植物
  • 3篇羌塘
  • 3篇羌塘高原
  • 3篇高山植物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净初级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工程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基于GIS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16篇祁威
  • 13篇张镱锂
  • 8篇刘林山
  • 4篇于海彬
  • 4篇王兆锋
  • 4篇丁明军
  • 4篇摆万奇
  • 3篇高俊刚
  • 3篇吴雪
  • 2篇周才平
  • 2篇胡忠俊
  • 2篇李士成
  • 2篇赵志龙
  • 2篇邓祥征
  • 2篇郑度
  • 1篇王兆华
  • 1篇张帆
  • 1篇张雪艳
  • 1篇战金艳
  • 1篇丹利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Journa...
  • 1篇自然地理学创...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地区四种高山植物的空间遗传格局被引量:1
2014年
青藏高原地区景观特征影响着高山植物的现代遗传格局。基于叶绿体DNA(cpDNA)变异数据,运用GIS空间插值方法和Monmonier算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4种高山植物长花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西川红景天(Rhodiola alsia)、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在4种高山植物的遗传景观格局中,高值区域主要位于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地区,每种植物的地理隔离也位于这个地区;Partial Mantel test检测表明,地理隔离均显著影响4种植物种群的基因交流,验证了长期地理隔离造成的种群分化是产生该地区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
于海彬张镱锂刘林山祁威
关键词:地理隔离GIS青藏高原
生态工程建设对青藏高原羌塘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基于表征生态系统功能状况的NPP变化系列数据,本文以青藏高原羌塘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样区对比法选取自然保护区内、外10组对比样区,将研究时段按照自然保护区建立及新生态工程实施划分成三个阶段,通过时空尺...
祁威摆万奇张镱锂吴雪李兰晖周才平丁明军
关键词: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工程实施对羌塘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为了有效评估生态工程建设对青藏高原典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基于表征生态系统功能状况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系列数据,采用样区对比法系统分析了羌塘和三江源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及2004/2005年实施的新生态工程的效果。研究表明:(1)1982–2009年间,在10组对比样区中有9组保护区内样区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2004年后新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良好,有8组对比样区生态状况转好;(3)在所有高寒草地类型中,新生态工程对高寒草甸类型样区的保护效果最为显著。
祁威摆万奇张镱锂吴雪李兰晖丁明军周才平
关键词: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羌塘
区域城镇化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城镇作为具有异质性、多宜性和资源有限性特征的地域,在保障资源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三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持。合理调控城镇资源配置是优化资源利用,保障产业转型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亟待构建城镇化效...
张帆战金艳贾斯琪祁威
关键词:DEA模型空间自相关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进展与方法探究被引量:17
2018年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影响与代价评估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与减碳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卫星最新观测到的全球CO_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针对温控1.5℃和2℃阈值情景,探讨了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与地表温度时空关系,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状况下主要国家碳排放空间评价以及温控1.5℃和2℃阈值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和减碳社会经济代价评估等问题可采取的技术模型方案,并提出了构建新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本文构建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拟为国家制订各项应对碳排放和减碳战略与对策、减缓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转型、提升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邓祥征丹利丹利叶谦王兆华刘宇张雪艳张帆祁威王佩白羽萍
关键词:全球变化碳排放减碳气候变化经济学
青藏高原特有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多样性分布格局被引量:43
2018年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种子植物,但对该地区特有植物的区系特征以及多样性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植物志(书)以及在线数据库,整理了只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分析了它们的科属特征、区系成分以及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共有特有种子植物3,764种,隶属113科519属,多数为草本植物(76.3%);包含10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毛茛科、列当科等15个,属有马先蒿属(Pediculari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紫堇属(Corydalis)等7个;从属的区系成分来看,温带成分占主导(67.5%)。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多样性格局呈现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而且多数物种分布在高原的中海拔地带。理解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特征及多样性格局对探讨高原植物区系的演化历史和物种保护有重要启示。
于海彬张镱锂张镱锂陈朝刘林山
关键词:植物区系高山植物青藏高原
基于能值分析的北京区县尺度的新陈代谢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正经历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并逐渐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然而,北京面临着资源消耗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能值理论,从区县尺度对...
祁威邓祥征褚茜赵春红张帆
关键词:能值分析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七套土地覆被数据在羌塘高原的精度评价被引量:18
2017年
基于羌塘高原8个一级土地覆被类型(包括10个二级土地覆被类型)的6851个样本点,采用混淆矩阵方法,从总体精度、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角度评价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s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ver(IGBPDIS)、Global Land cover mapping at30 m resolution(Globe Land 30)、The MODIS Land Cover Type product(MCD12Q1)、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 Land Cover(CCI-LC)和Global Land Cover 2000(GLC2000)等七套土地覆被数据产品在羌塘高原的精度。结果表明:(1)七套数据产品的一级类型和二级类型总体精度普遍偏低,在相对较高的Globe Land 30和CCI-LC数据中,一级类型总体精度分别为55.09%和53.92%,二级类型分别为46.55%和46.23%;(2)草地、裸地和荒漠三个主要一级类型生产者精度最高的数据对应为:GLC 2000(46.19%)、MCD12Q1(39.20%)和IGBPDIS(84.44%)。而三个主要一级类型的用户精度均低于50%。其他覆被类型中,雪被与冰川类型用户精度最高的数据为CCI-LC(92.80%),漏分比例为19.90%;(3)羌塘高原特殊的高原环境与土地覆被分类系统构成原则和标准是影响遥感解译数据精度的主要原因。
刘琼欢张镱锂刘林山刘林山祁威
关键词:遥感解译羌塘高原青藏高原
羌塘高原核心区2013-2014年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基于羌塘高原核心区布设的19套土壤温湿度仪器和3个自动气象站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羌塘高原核心区不同站点在1 cm、10 cm、20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站点1 cm、10 cm、20 cm深度土壤的日均温在-16.27~17.18℃之间波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幅逐渐减小。(2)站点间的日均温差最大不超过12.82℃,主要受海拔与纬度的影响。昼夜变化呈现升温快,降温慢的特征。(3)不同深度的土壤平均最冷月均温为-12.69℃,最暖月均温为13.15℃,土壤日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幅在30℃左右。在土壤冻结/消融过程中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很高,表层更加明显,且消融过程变异性比冻结过程更强。(4)在月尺度上土壤1 cm日平均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强,可达到0.99以上。研究将有助于填补该地区土壤温度数据的空白,对认识该区域冰冻、消融交替过程中土壤热量迁移的连续变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祁威张镱锂张镱锂王兆锋刘林山王兆锋
关键词:羌塘高原土壤温度青藏高原
羌塘高原高寒湖盆区土壤属性分异特征研究——以查日那足山麓至湖滨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分析典型资料匮乏的高寒区——羌塘高原中部查日那足山麓湖盆区8个点位0~5 cm、5~10 cm、10~20 cm三个深度层次的22个土壤样品,分析改区域的土壤属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发现:(1)研究区土壤p H值平均为8.9;有机质、全磷、全钾等养分含量低;钙、镁含量高;钠、钾、铁等元素含量低。(2)从湖滨到山麓,土壤中大于2 mm砾石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细土物质平均粒径逐渐变大;土壤有机质、氮、钠、微量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钙和镁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波动较大。(3)土壤碳氮比稳定在5∶1左右;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钙镁与其他指标呈显著负相关;钾、钠与除钙、镁外的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王兆锋张镱锂刘林山赵志龙祁威
关键词:土壤形成羌塘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