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俊霞

作品数:93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1篇针状焦
  • 15篇煤系针状焦
  • 14篇焦油
  • 13篇煤沥青
  • 12篇沥青
  • 12篇煤焦
  • 12篇煤焦油
  • 12篇焦油沥青
  • 11篇煤焦油沥青
  • 10篇热转化
  • 8篇缩聚
  • 8篇热解
  • 7篇电容
  • 7篇共缩聚
  • 6篇电容器
  • 6篇软沥青
  • 6篇炭素
  • 6篇炭素材料
  • 6篇热解特性
  • 6篇微观结构

机构

  • 74篇辽宁科技大学
  • 7篇中钢集团鞍山...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鞍山兴德工程...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 1篇中钢集团
  • 1篇鞍山兴德材料...
  • 1篇山东铁雄新沙...

作者

  • 81篇程俊霞
  • 57篇赵雪飞
  • 51篇朱亚明
  • 48篇高丽娟
  • 23篇赖仕全
  • 4篇鲁毅强
  • 4篇吕君
  • 4篇刘巍
  • 3篇王志有
  • 3篇高丽萍
  • 3篇王素秋
  • 2篇王翠苹
  • 2篇闫立东
  • 2篇刘书林
  • 2篇黄新宁
  • 2篇陈星星
  • 2篇赵春雷
  • 2篇杨清程
  • 2篇姚强
  • 2篇高强

传媒

  • 11篇炭素技术
  • 9篇辽宁科技大学...
  • 7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煤质技术
  • 4篇材料导报
  • 3篇应用化工
  • 3篇中国冶金教育
  • 2篇现代化工
  • 2篇炭素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辽宁化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冶金分析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燃料与化工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11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系针状焦生产用延迟焦化加热炉清焦技术的研究
2012年
针对延迟焦化生产中延迟焦化加热炉炉管结焦的现象,研究了现有清焦工艺,提出对于煤系针状焦延迟焦化加热炉采用传统的蒸汽-空气清焦工艺技术是可行的,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与操作要点。
王素秋程俊霞杨清程高强姚强
关键词:煤系针状焦焦化加热炉
煤系针状焦延迟焦化加热炉炉管结焦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对于煤系针状焦生产。延迟焦化装置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考虑都是核心部分。而延迟焦化加热炉则是延迟焦化装置的核心部分。在延迟焦化生产中,加热炉为焦化反应提供足够热量。物料在加热炉管中停留一定的时间,达到成焦温度.经转油线进入焦炭塔成焦。在该过程中,由于物料高残炭、高密度、高黏度,临界反应温度低的特性,经长期运行后物料在加热炉炉管内逐步结焦是不可避免的。
程俊霞徐新周广川王兵王素秋
关键词: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炉管针状焦结焦延迟焦化加热炉焦化生产
蒽油基沥青的合成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煤焦油的蒽油馏分为原料,通过空气氧化热聚合及蒸馏处理制备蒽油基合成沥青。正交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10℃、反应时间7 h、空气流量0.6 L/min条件下,可以获得软化点53℃、甲苯不溶物12.0%、喹啉不溶物0.32%、结焦值35.3%的蒽油基合成沥青。蒽油基合成沥青的红外光谱表征(FTIR)分析表明,空气氧化热聚合过程中发生了脱氢氧化缩聚反应,生成了含氧基团。对比分析蒽油和合成沥青的TG/DTG结果,合成沥青的最大失重速率与蒽油相比降低了0.83 mg/min,最大失重速率时的温度升高了53℃。
高丽萍赵雪飞赵春雷朱亚明程俊霞高丽娟
关键词:蒽油
煤沥青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2020年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煤液化沥青和精制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利用热重分析仪对3种煤沥青进行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研究,采用Flynn-Wall-Ozawa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处理法计算热解活化能,并通过Satava-Sestak方程拟合得到3种煤沥青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煤液化沥青的最大失重温度和热解残余质量均高于其他2种煤沥青,其热稳定性最好。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煤液化沥青和精制煤焦油沥青的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85.19,120.00,100.97 kJ·mol-1,指前因子lg A分别为9.15、11.97和10.87。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热解反应的最佳机理函数为[1-(1-α)1/2]2,反应模型为二维扩散,而煤液化沥青和精制煤焦油沥青热解的最佳反应机理函数为[-ln(1-α)]3,符合随机成核及其随后增长模型。
刘惠美徐允良朱亚明赵雪飞程俊霞高丽娟
关键词:煤沥青热解动力学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4
2022年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多孔炭材料。利用XRD、Raman、碘吸附值、氮气吸附-脱附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活化温度下多孔炭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后的多孔炭材料具有石墨微晶和无定形碳共存的结构特征,炭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当活化温度为750℃时,多孔炭材料PC-750的BET比表面积可达1 207 m^(2)/g,微孔率为86.74%,活化过程中,温度是控制炭材料形成微孔的关键因素。多孔炭材料PC-750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81.6 F/g,电流密度增大到10 A/g时,容量保持率可达到78.3%。交流阻抗测试显示,此材料内阻较小,是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
吕君朱亚明程俊霞赵雪飞陈玉莲
关键词:多孔炭电化学性能孔结构
煤系针状焦生产中混合油的粘流特性与分子结构间关联性的FTIR解析被引量:4
2020年
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中,延迟焦化工艺流程中混合油的性能在一个生焦周期内不断发生波动,如何稳定混合油的性能是确保针状焦质量均匀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混合油性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粘流特性的变化方面,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是混合油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混合油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本文以一个生焦周期内不同进料时间的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仪和旋转粘度仪为检测手段。从红外光谱波数范围700~900,1550~1650,2800~3000和3000~3100 cm^-1四个区域入手,引入6种分子结构参数。详细分析探讨了一个生焦周期内混合油分子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粘流特性的关联性。FTIR谱图分析显示混合油主要是以带有部分脂肪侧链的缩合芳香环结构组成的。随着生焦过程的进行,混合油分子中脂肪侧链的支链化程度(I1)不断降低、芳香度(I2)有所增加。而芳环的缩合度参数I3以及芳环上的取代情况(I4,I5,I6)的变化较小,这说明混合油的缩合程度随生焦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混合油中多组分复杂芳香类物质的共存,导致了分子间易发生缔合,使得混合油的初始表观粘度值很大。混合油的粘流活化能Eη随着生焦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理论上缩合芳环和烷基侧链对粘流性质的影响最大,但是将I1,I2,I3与Eη进行分析时发现回归曲线的拟合优度R2仅可达到0.71。实际上,混合油本身支链化程度(I1)低,支链长度短,忽略I1对粘流活化能的影响时,对I2,I3与Eη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的回归曲线的拟合优度R2反而降低。综合考虑所有的分子结构参数与Eη进行回归分析时,回归曲线的拟合优度R2可以达到0.98,混合油的分子结构参数与粘流特性之间的关系模型为:Eη=703.59-55.88I1-7.83I2+5.73I3-1866.70I4-694.85I5-83.16I6。由此可见,粘流特性是混合油这一复杂体系�
程俊霞朱亚明高丽娟赖仕全赵雪飞
关键词:煤系针状焦混合油分子结构参数
一种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中混合油性质的监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快速、准确评价混合油性能,影响针状焦质量稳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中混合油性质的监控方法,属于针状焦生产技术领域。该监控方法包括:1)确定标准热失重曲线对应的标准温度...
程俊霞赵雪飞高丽娟朱亚明赖仕全王莹
文献传递
我国煤系针状焦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我国煤系针状焦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努力,目前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回顾总结了我国煤系针状焦制备技术所经历的3个主要发展阶段:实验室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煤系针状焦工业化技术壁垒突破和圆梦国产化阶段、煤系针状焦技术深度发展阶段。同时,详细介绍了各发展阶段煤系针状焦技术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依次从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的3道主要工序:预处理工序、延迟焦化工序和煅烧工序入手,充分讨论了目前各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预处理工序以溶剂萃取法为基础,开发出了3种特色预处理工艺技术,总体上实现了精制沥青收率高、喹啉不溶物(QI)脱除效果理想的原料预处理操作。延迟焦化工序发展了零循环比和可调循环比的2种不同工艺技术,其根本区别是进入焦炭塔的物料不同,而具体操作工艺的差别在于零循环比工艺采用恒温、变压、短生焦周期操作方式,可调循环比工艺采用变温、变压、长生焦周期操作方式。2种工艺技术中,多数煤系针状焦生产企业选择了可调循环比工艺;煅烧工序以回转窑煅烧工艺为主,罐式炉煅烧工艺为辅;前者加工周期短、产能理想,但是炭质烧损大,收率低,且对含有较多粉料的生焦煅烧不友好,因此近2 a罐式炉煅烧工艺技术重新受到关注。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煤系针状焦技术现状,打破现有煤系针状焦产品质量欠佳及“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强调注重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础研究以及不断完善生产工艺过程的策略来提高我国煤系针状焦产品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了未来我国煤系针状焦技术发展趋势是开发两段焦化工艺,实现操作简单、人为干预少、工艺参数控制精度高、环境友好及副产品附加值高的先进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针状焦产品质量“品质高端化”�
程俊霞赵雪飞朱亚明赖士全高丽娟
关键词:煤系针状焦预处理延迟焦化煅烧
水溶性沥青/石墨等温包覆过程的lnln分析法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水溶性沥青作为天然石墨的有效改性剂,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无定型碳形成"核-壳"型结构的C/C材料。在氮气保护下,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沥青包覆石墨复合材料的炭化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活化状态及络合参数。结果表明:水溶性沥青包覆石墨非等温干馏过程是该复合物的热解、缩聚过程;在快速升温条件下,包覆材料热解发生反应滞后,利于观察高温状态的中间态激活过程;lnln分析法研究复合材料包覆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9.266 kJ·mol^(-1),等温分解反应的平均活化自由能ΔG~≠、活化焓ΔH~≠和活化熵ΔS~≠分别为96.816 kJ·mol^(-1),2.497 kJ·mol^(-1)和-298.875 J·mol^(-1)·K^(-1);ΔH~≠和ΔG~≠的正值表明它们发生反应需要引入热量并具有非自发分解反应,ΔS~≠小于零,表明相应的激活态沥青在石墨表面包覆的排列程度高于初始状态,高温恒温可导致形成芳香核缩聚,通过逐渐热分解对石墨进行"包覆",炭化后可形成"核-壳"型结构的复合材料。这些结果有助于优化水溶性沥青包覆石墨炭化反应条件及反应炭化炉设计。
郑晓君高丽娟赵雪飞朱亚明程俊霞
关键词:石墨包覆
通用型沥青基炭纤维纺丝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软化点为294℃、喹啉不溶物为28.35%的各向同性沥青为原料,以通用型沥青基炭纤维的丝径与抗拉强度为评价指标,选择原丝制备过程中的纺丝温度、纺丝压力和拉伸速率工艺参数,运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对纺丝工艺进行优化组合,探究了最佳的纺丝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纺丝温度及纺丝压力对炭纤维丝径与抗拉强度的显著性影响大于拉伸速率的显著性影响。在纺丝温度为383℃、纺丝压力为0.26 MPa、拉伸速率为319 m/min的条件下进行熔融纺丝,将纺制的原丝经过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后,获得的炭纤维丝径为15.6μm,其抗拉强度达到631 MPa。
丁帅朱亚明赵雪飞赖仕全程俊霞高丽娟
关键词:抗拉强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