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旭芳
- 作品数:50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三种干预方法在VSD治疗慢性创面中保持管道通畅的效果研究
- 目的:探讨三种干预方法在VSD治疗慢性创面中保持管道通畅的效果.方法:入选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5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注射器冲洗、间歇性冲洗、持续封闭式冲洗三个实验研究小组,每组各45例.分别...
- 王青周琴邹小梅石雪芹焦晓春陈媛王雪罗旭芳魏林立
- 关键词:VSD慢性创面
- 系统心理干预在女性颜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女性颜面部烧伤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一定依据和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女性颜面部烧伤患者62例,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
- 李双双周琴何飞胡雪慧张敏孙静邹小梅薛姣罗旭芳
- 关键词:女性颜面部烧伤系统心理干预
- 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护理救治中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 目的:提高护士对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抢救的护理能力.方法:通过对以往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护理救治中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的制定.结果:成批烧伤患者护理救治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形成完整的护理救治体系.结论:对护士进行成批烧伤患者入院...
- 罗旭芳周琴邹小梅王立娜魏林立
- 关键词:烧伤护士培训抢救质量
- 一例高压电致全身多处毁损伤患者的护理被引量:4
- 2016年
- 患者男,50岁,2014年10月14日工作中被10kV高压电击伤昏迷,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行补液、抗感染、气管插管等急救治疗,具体情况不详。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伤后11h转院,急诊以20%TBSA Ⅲ~Ⅳ度电击伤伴浅昏迷收入本院。体格检查:体温36.1℃,心率134次/min,呼吸频率34次/min,血压102/56mmHg(1mmHg=0.133kPa),脉搏血氧饱和度0.91,PaO262mmHg。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偶有躁动,四肢湿冷。
- 邹小梅周琴罗旭芳赵燕李双双司艳宁王立娜
- 关键词:高压电击伤伤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毁损全身急救治疗
- 新型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的制作与使用
- 烧伤感染主要来源于创面[1],使用翻身床可减轻因创面而引起全身严重感染,并减轻翻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有利于保护创面,促进创面结痂,避免创面加深,促进创面愈合[2],因此加快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愈率,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工...
- 卢迎周琴邹小梅罗旭芳王立娜李双双
- 关键词:烧伤翻身床
- 一例罕见高压电击伤致颈部毁损伤患者的护理
- 邹小梅周琴罗旭芳赵燕李双双司艳宁王立娜
- 一种新型翻身床的双下肢固定架
- 翻身床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治疗床,可以使创面暴露,促进干燥、避免长时间受压,协助烧伤患者更换体位,但是传统翻身床在医生换药及下肢外展方面比较耗费人力及存在危险隐患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翻...
- 司艳宁周琴王立娜王冬娟罗旭芳闵盼
- 分区温控床的制作与使用
- 2016年
- 烧伤休克期及创面感染期是患者需要渡过的两大难关,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烧伤后48~72 h内易发生休克,体液大量渗出,导致创面敷料、床单等潮湿,给病菌的繁殖和生长提供适宜的局部温湿环境[1];创面感染是烧伤患者最主要且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感染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感染期创面会有不同程度的渗液、渗血、渗脓液等,故烧伤休克期及创面感染期均需采用红外线烤架照射患者体表,起到保暖、保持创面干燥、保痂、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魏林立周琴罗旭芳邹小梅赵燕王冬娟
- 关键词:烧伤创面
- 新型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的制作与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正确处理患者的创面是治愈烧伤的关键环节,任何时期都不容忽视,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目的是移除致伤物质,减轻伤害,清洁创面,减少污染,防止感染,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为预防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打好基础[1]. 而翻身床主要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保痂、促进创面干燥,尤其对于特殊部位的烧伤,便于创面的交替暴露,减少了翻身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可用于术后术区的局部减压,帮助术后恢复,避免患者主动或被动翻身时伤口裂开,减少翻身时拖拉造成皮肤破损等并发症,以及骶尾部压疮的治疗护理及压疮术后的减压[2-4].
- 卢迎周琴邹小梅罗旭芳王立娜李双双
- 关键词:烧伤翻身床
- 一种新型抗菌多用贴的制作与应用
- 2016年
- 在临床一部分患者由于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皮肤病或其他原因等,致体表皮肤不同程度大面积损害,补液治疗时难以避开创面,经常经创面穿刺置管;颈部烧伤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经常经创面行气管切开术。创面上存在大量变性坏死组织和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病原菌容易繁殖,致使创面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及呼吸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通常采用纱布或无抗菌性的敷贴,这种敷贴或纱布没有抗菌效果,容易致导管相关性感染;没有黏附性,易滑脱;纱布表面粗糙,不利于气管切开口更换敷料,而且纱布易粘创面,更换时易损伤创面,使创面加深,增加患者痛苦。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设计了一种抗菌多用贴,具有结构简单、透气性好、能促进创面愈合和方便使用的特点,为临床护理带来很大方便。
- 邹小梅周琴魏林立闵盼赵黎君孙多罗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