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霞 作品数:24 被引量:16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人工合成具有白菜或甘蓝细胞质的甘蓝型油菜 被引量:4 2010年 为比较甘蓝型油菜不同细胞质基因组的遗传效应及其与核基因的相互作用,对12个白菜(2n=20)与1个芥蓝(2n=18)的正反交种间杂种分别进行子房和胚培养,人工合成白菜和甘蓝细胞质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白菜×芥蓝的正交子房培养杂种苗平均诱导率2.32%,甘蓝×白菜的反交胚培养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1.16%。不同杂交组合之间,杂种苗诱导率差异大,但相同亲本正反交杂种获得的难易趋势相似。将单倍体杂种小苗在含0.01%秋水仙碱的MS培养基中预培养处理10d的染色体加倍效果最好,加倍率达59.32%。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类似于栽培甘蓝型油菜,无论正交或反交合成的甘蓝型油菜,其农艺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但更接近于母本。合成油菜花粉育性在40.53%~88.95%之间。 李俊 罗莉霞 王转 李均 陈坤荣 任莉 方小平关键词:种间杂交 胚抢救 子房培养 甘蓝型油菜种子无机磷含量变异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2002年 以微量比色法对 10 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种子无机磷含量进行初步检测 ,发现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之间种子无机磷含量存在一定变异。大部分品种的成熟种子中无机磷含量为 0 .2~ 0 .4 μg/ g ,有 2个品种的无机磷含量达到 0 .7μg/g ,1个品种超过 1.1μg/ g。 赵建军 许泽永 方小平 罗莉霞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种子 植酸磷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以白菜(Brassica rapaL.,2n=20,AA)为母本,芥蓝(B.oleraceaL.,2n=18,CC)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新合成甘蓝型油菜(B.napusL.,2n=38,AACC)株系35个。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新合成甘蓝型油菜的花粉母细胞(PMCs)内染色体在早双线期聚集成两个染色体群,具有较为明显的界限;随后逐渐形成单个二价体,直至终变期产生全部19个二价体,或一些四价体和二价体;在个别PMCs内19个二价体呈9∶10的分开排列;在后期Ⅰ/末期Ⅰ以及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较为正常。在讨论中提出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构变异可能主要来自于A、C基因组内部染色体间交换的假说。 李俊 方小平 罗莉霞 李均 胡琼 李光明 张春雷关键词: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 白菜和甘蓝细胞质油菜(Brassica napus)人工合成研究 对芥蓝(2n=18)×白菜(2n=20)的种间杂种分别进行胚培养和子房培养,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子房培养正交白菜×甘蓝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2.32%,胚培养反交甘蓝×白菜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1.16%。不同杂交组... 李俊 方小平 罗莉霞 王转 李均 任莉关键词:种间杂交 子房培养 文献传递 甘蓝型油菜C染色体组定向转基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型油菜C染色体组定向转基因的方法,其步骤是:A、甘蓝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首先是农杆菌菌液制备,其次是外植体制备,第三是将外植体置于农杆菌液中进行遗传转化,第四是除草剂抗性检测,第五是PCR分子检测;... 方小平 李均 王转 罗莉霞 李俊文献传递 甘蓝型油菜C染色体组定向转基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型油菜C染色体组定向转基因的方法,其步骤是:A.甘蓝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首先是农杆菌菌液制备,其次是外植体制备,第三是将外植体置于农杆菌液中进行遗传转化,第四是除草剂抗性检测,第五是PCR分子检测;... 方小平 李均 王转 罗莉霞 李俊文献传递 白芥×甘蓝F1代及BC1代单体异附加系的GISH分析 被引量:17 2006年 以白芥(SinapisalbaL)为母本,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获得了不育及半不育的两种F1植株,再以半不育的F1植株作母本,甘蓝作父本进行回交,获得了BC1植株.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结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u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FISH)技术,鉴定出不育F1植株有21条染色体,其中9条来自甘蓝,12条来自白芥,属含1套甘蓝染色体及1套白芥染色体的预期杂种;半不育F1植株有30条染色体,其中18条来自甘蓝,12条来自白芥,属含2套甘蓝染色体及1套白芥染色体的非预期杂种,其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最多出现3个C-S三价体,减数分裂后期Ⅰ白芥染色体出现不同的分离比例.GISH分析结果表明,从BC1植株中鉴定出了1株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其有丝分裂中期相有19条染色体,18条来自甘蓝,附加的1条来自白芥;减数分裂中期Ⅰ显示9个甘蓝的二价体及1个白芥的单价体,有时白芥的单个染色体与甘蓝的染色体形成了可能的三价体.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为白芥基因渗入、基因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魏文辉 张苏锋 李均 王力军 陈波 方小平 王转 罗莉霞关键词:甘蓝 白芥 单体异附加系 “稻-稻-油”生产模式下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选育与推广现状分析 2024年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31%,进口依赖度高。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广泛,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扩种油菜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推广“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是扩种油菜的重要途径。适宜“稻-稻-油”生产模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和湖北等省的双季稻区,约有187万hm^(2)的潜力面积。根据温光资源条件,3个适宜区域即温光资源宽松区、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温光资源约束区均要求油菜品种生育期在180 d左右,10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收获,才能适宜南方双季稻接茬。从2013年到2022年国家油菜品种试验情况来看,共有75个油菜新品种参加早熟组试验,平均生育期为169.3—185.3 d,平均单产1 635.90—2 228.55 kg·hm^(-2),其中,有22个品种增产显著。截至2023年5月底,登记生育期在190 d以内,适宜在“稻-稻-油”模式区域种植的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共有72个,均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在品种推广应用上,经相关省份调查,阳光131、丰油730、沣油320、沣油847、赣油杂906、圣光127、湘油420、景油69、沣油112、华油杂652、赣油杂1009等11个品种在“稻-稻-油”生产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面积,在2022年的推广面积均为135 hm^(2)以上。现有品种的生育期能够基本满足温光资源宽松区的要求,但在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约束区生育期仍然偏长。聚焦油菜扩种增产增效,未来还需要强化政策资金保障,组织开展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培育联合攻关,提高温光资源宽松区品种的产量,缩短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约束区品种的生育期。同时,还需加强短生育期油菜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做好早稻、晚稻和油菜品种的搭配,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展油菜种植农业保险、增加� 李荣德 何平 罗莉霞 史梦雅 侯乾 马振国 郭瑞星 成洪涛关键词:冬油菜 选育推广 GUS基因和NPTII基因在转基因花生后代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9 1999年 对β- 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T1- T3 代植株中的活性测定和NPT II基因在T3 代植株中的活性和PCR检测表明:T1 代的GUS基因为1 ∶1、3∶1 等分离, T2 和T3 代GUS基因符合3 : 1 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的植株数增加,1 : 1 分离单株比例逐渐减少。从T3 代中就可选择到GUS基因纯合的单株,得到了4 株遗传性稳定的单株,说明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后代的遗传应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实验证明,位于同一质粒上的GUS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 II)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中表现为连锁遗传。 方小平 许泽永 张宗义 晏立英 陈坤荣 罗莉霞 陈金香 R.G.Birch R.G.Dietzgen关键词:GUS基因 NPTII基因 花生体细胞胚胎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28 2000年 以花生成熟种胚为外植体 ,在 MS附加不同激素 ( 2 0 mg/ L 2 ,4 -D或 5mg/ L Picloram)的培养基上黑暗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无明显差异。在 MS+5mg/ L Picloram培养基上 ,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与品种类型有关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高于普通型花生品种。体胚在MS+1 0 mg/ L BA培养基上小苗再生达 36.3%~ 77.8%。再生小苗在 MS+0 .3mg/ L NAA培养基上生根后 ,移栽温室能正常生长并开花。 晏立英 陈坤荣 罗莉霞 许泽永 张宗义 方小平 陈金香 RGBirch RGDietzgen关键词:花生 体胚诱导 植株再生 外源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