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鸣放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贺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论形成李白人生理想的多元因素
- 2007年
- 唐代诗人李白,曾坦率地向世人昭示过自己的人生理想,要像古代的管仲、晏婴那样,成为国家的重臣,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其志向可谓宏大。《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李白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即是要"为辅弼"、"济天下"、"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功成名就之后,像范蠡、张良那样"浮五湖,戏沧州"。换言之,其人生理想定位是"功成身退"。(1)李白这种理想意识,
- 罗鸣放
- 李白日常行为与思维的“神话性”
- 唐代诗人李白,其诗歌表现风格的独特性以及思想表现的复杂性,历来是唐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李白生活在儒、释、道及先秦诸子思想影响等多元文化构成的盛唐时代,各种文化思想都会对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李白一生中所经历的家...
- 罗鸣放
- 创新文化视野中的高校教育工会精神被引量:1
- 2008年
- 当今时代作为一个创新时代正在形成创新文化。在创新文化氛围中的高校教育工会文化也就被打上了创新的烙印。创新的高校教育工会文化是现代创新文化的一部分,它与现代创新的精神结构、制度安排、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当代高校教育工会的自身变革,正体现了高校教育工会适应创新、引导创新的时代精神。在高校教育工会的创新过程中,现代创新文化的深层变革正在发生。创新时代与创新文化、创新高校教育工会之间具有一种内在互动的关系结构。
- 罗鸣放
- 关键词:创新文化高校教育工会
- 李白诗歌创作的神话思维特征及其体现被引量:1
- 2008年
- 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借助了古代神话的思维意识,并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将这种思维意识加以拓展体现,通过转换非现实的神话意象的内涵表现,把各种文化元素统合在自己的思维之中,又把统合过的文化元素发散到宇宙万物,跨越时空,思考生命的现实与未来。于是,各种表面上缺乏逻辑性联系,不可组接的意象之间便产生了超逻辑的链接,从而使人与宇宙万物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因缘,创造出一种新的自我的生命旋律和时空结构。
- 罗鸣放
- 关键词:诗歌神话思维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