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叶下珠
  • 3篇肝损伤
  • 2篇叶下珠复方
  • 2篇实验性肝损伤
  • 2篇鼠肝
  • 2篇四氯化碳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肝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复方叶下珠
  • 2篇肝炎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药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调查
  • 1篇四氯化碳所致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国际旅行...

作者

  • 7篇胡慧宁
  • 3篇黄彩凤
  • 3篇潘光合
  • 3篇谢志春
  • 1篇吴文旺
  • 1篇苏洁寒
  • 1篇谭机永

传媒

  • 3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医学文选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叶下珠复方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叶下珠复方 ( PUC)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皮下多次注射CCL4 ,促成小鼠肝纤维化 ,同时给予大、中、小剂量的 PUC,并以秋水仙碱做阳性对照药。给药 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 ALT)、谷草转氨酶 ( AST)、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丙二醛 ( MDA)、总蛋白 ( TP)、白蛋白 ( ALB)及肝组织中的羟辅氨酸 ( Hyp)含量 ,并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PUC各剂量组均可升高血清中 SOD含量及降低其它指标的含量 ,并且高剂量 PUC对升高 SOD和降低 ALT、AST、MDA、Hyp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 ,病理观察表明 PUC可减轻 CCL4所致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论  PUC有抗CCL4 所致的肝纤维化作用。
谢志春胡慧宁
关键词:叶下珠复方肝纤维化CCL4小鼠
南宁口岸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在南宁口岸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口岸丙型肝炎的传播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南宁口岸出入境体检人群中开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对检出的阳性标本再用ELISA或金标快速方法复检。收集2004年3 ̄12月抗-HCV检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5366人,其中外籍720人,中国籍4646人。共检出抗-HCV阳性31例,总阳性率为0.58%;男性25人,占阳性者总数的80.65%;女性6人,占阳性者总数的19.35%。男女性别比为4.2:1。外籍人员抗-HCV阳性10例,检出率为1.39%(10/720);中国籍抗-HCV阳性21例,阳性率为0.45%(21/4646)。抗-HCV阳性者中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共5例,占阳性总人数的16.13%(5/31),其中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例;梅毒阳性1例;HIV抗体阳性3例。〔结论〕(1)在国境口岸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出率低于我国人群一般水平;外籍人员阳性率高于中国籍人员阳性率。(2)应加强和完善口岸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对外籍人员的监测。
胡慧宁潘光合黄彩凤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丙型流行病学
复方叶下珠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复方叶下珠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有关机制。方法 对采用四氯化碳(CCl4)所致的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进行研究 ,检测小鼠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及肝组织中的羟辅氨酸 (Hyp)含量 ;并设联苯双酯 (BPD)和秋水仙碱分别为急、慢性肝损伤实验的对照药。结果 复方叶下珠可显著地降低血清中的ALT ,AST ,MDA含量及肝组织中的Hyp水平 ,并可提高TP ,ALB和SOD含量。 结论 复方叶下珠对CCl4所致的急、慢性肝损伤有防治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胶原蛋白的形成、促进蛋白合成等有关。
苏洁寒胡慧宁谢志春
关键词:复方叶下珠肝炎联苯双酯秋水仙碱动物实验
叶下珠复方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叶下珠复方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 CCl4诱导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 ,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叶下珠复方高、中、低剂量组 (分别含生药 6 0、 30、 15 g/ kg小鼠体重 ) ,西药在急、慢性肝损伤实验分别为联苯双酯和秋水仙碱 ,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AL 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 ,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所检测的各指标值 CCl4模型组和正常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叶下珠复方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 AL T和提高 SOD含量 ,在急性肝损伤实验中 ,复方大、中剂量对降低 AL T的效果与联苯双酯相似 (P>0 .0 5 ) ,但复方大剂量提高 SOD的效果优于联苯双酯 ;而在慢性肝损伤实验中 ,叶下珠复方大剂量降低 AL T和 SOD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 (P<0 .0 5 ) ,病理检查证实叶下珠复方各剂量组还可明显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结论 :叶下珠复方有很好的保护肝细胞作用。
谢志春胡慧宁谭机永
关键词:叶下珠复方四氯化碳小鼠肝损伤药理
复方叶下珠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叶下珠(Compound of Phyllanthus urinaria,PUC)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所致的小鼠急...
胡慧宁
关键词:复方叶下珠四氯化碳肝损伤
文献传递
来华外籍人员艾滋病知识调查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来华外籍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口岸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友谊关口岸对558名来华外籍人员进行现场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的3个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0.7% ̄89.7%;对其他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9.0% ̄79.1%;性别、年龄、学历、地域等因素影响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结论〕应进一步在口岸加强对入境的外籍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是男性、小学以下学历、大于40岁、来自亚洲和非洲的人员,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潘光合苏德彬陈康邦胡慧宁黄彩凤
关键词:外籍人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影响因素
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南宁口岸1990 ̄2005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等方法对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感染初筛,对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检测出入境人员100 945人次,检出HIV感染者43例,HIV感染率为4.26/万;2001年以后保持比较高的检出率,2004年高达9.34/万。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18例,占41.86%;中国大陆人员25例,占58.14%;男性38例,占88.37%,女性5例,占11.63%;20 ̄49人员占94.34%,40 ̄49岁年龄组的比例有所上升。3种传播途径均已出现,性接触传播占67.43%。〔结论〕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检出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在口岸地区应加强艾滋病的综合监测,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吴文旺胡慧宁潘光合黄彩凤
关键词:HIV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