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东
- 作品数:18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情况及流行因素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的因素,总结控制疫情的经验,以利更好地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方法研究2007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02例麻疹病例的人群分布、月份分布、传播情况、预防接种史、以及麻疹的基因分型。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儿童,以6—8月龄小儿发病者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仅占6.48%;主要传播场所为医院和诊所,占56.55%;基因分型主要是H1a型,另有2株核蛋白基因变异率达2.6%。结论2007年武汉市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与婴幼儿麻疹抗体免疫力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以及对麻疹病人忽视及时隔离而导致的传播,另外麻疹基因发生变异对麻疹暴发流行的影响尚需密切观察与监测。加强对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监测,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控制麻疹的传播。
- 徐德翠朱泽荣韩晓群田德英3胡旭东
- 关键词:麻疹
-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F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I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增强(P<0.05)。结论干扰素α可能通过控制病毒载量能减轻免疫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
- 胡旭东程海林田德安曹荣夏冰柏涛甘洪颖黄少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 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情况及流行因素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的因素,总结控制疫情的经验,以利更好地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方法研究2007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收治702例麻疹病例的人群分布、月份分布、传播情况、预防接种史、以及麻疹的基因分型。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儿童,以6~8月龄小儿发病者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仅占6.48%;主要传播场所为医院和诊所,占56.55%;基因分型主要是H1a型,另有2株核蛋白基因变异率达2.6%。结论2007年武汉市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与婴幼儿麻疹抗体免疫力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以及对麻疹病人忽视及时隔离而导致的传播,另外麻疹基因发生变异对麻疹暴发流行的影响尚需密切观察与监测。加强对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监测,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控制麻疹的传播。
- 徐德翠朱泽荣韩晓群田德英胡旭东
- 关键词:麻疹
- γ干扰素血清浓度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选择性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采用监测γ干扰素(IFN-γ)血清浓度指导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治疗前检测的IFN-γ血清浓度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半定量积分(SSS)进行相关分析,并依据IFN-γ血清浓度水平及是否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将受试者分为A组(高IFN-γ血清浓度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组(高IFN-γ血清浓度)及C组(低IFN-γ血清浓度)。所有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均给予优化抗结核方案(2HTE(S)Lfx/4HT)治疗。结果患者IFN-γ血清浓度与SSS评分呈正相关(r=0.6158,P<0.05),HBV-DNA定量与SSS无相关性(r=0.3265,P>0.05)。A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及IFN-γ血清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肝功能损害程度、HBV-DNA定量及IFN-γ血清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1);HBV-DNA定量明显低于C组(P<0.01),但肝功能水平及IFN-γ血清浓度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HBV-DNA定量及IFN-γ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1);乙肝再激活率较C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IFN-γ浓度能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对于高IFN-γ血清浓度的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损害率及损害程度,而对低IFN-γ血清浓度患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仍有较高的安全性,在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困难的条件下,IFN-γ血清浓度有望为此类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是否选择抗病毒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程海林胡旭东宋斌夏冰柏涛田德安
- 关键词:肺结核Γ干扰素
-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24例被引量:6
- 2011年
- 腹水的发生是肝脏疾病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有腹水者病死率较无腹水者明显升高。顽固性腹水又称难治性腹水,其特点是腹水量多,超过3个月,经休息、限钠等措施无自发性利尿反应,对利尿药效应差,对水钠不耐受,是肝病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大量的腹水压迫,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和肾功能。大量腹水长期存在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预后极差。近来,我们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24例顽固性腹水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郭晓红胡旭东
- 关键词: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特利加压素自发性腹膜炎难治性腹水
-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迈普新)联合阿德福韦醇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eAg阳性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迈普新治疗。结果:治疗52周时,治疗组肝功能(TBil,ALT,ALB)及PTA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Ⅳ-C)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32.5%(13/40),对照组为12.5%(5/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转化率治疗组为17.5%(7/40),对照组为5.0%(2/4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迈普新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 胡旭东程海林曹荣徐德翠黄少平李宏杰柏涛
- 关键词:胸腺肽Α1阿德福韦酯乙型肝炎肝硬化
- 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的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治疗组)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BiL、ALT及AST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P<0.05)。结论: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退黄、降酶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黄少平柏涛甘洪颖夏冰
- 关键词:苦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病毒性肝炎黄疸
-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共41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行肝脏炎症活动半定量评分(SSS)。结果异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 SSS 均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 IFN-γ浓度水平与 SSS 呈正相关(r =0.7162,P <0.05)。异常组在抗结核治疗前 IFN-γ血清浓度及 SSS 较对照组高,而在年龄、性别及 HBV-DNA 定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IFN-γ浓度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其对肝脏潜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选择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
- 程海林胡旭东龚凤云甘洪颖田德安
- 关键词:肺结核乙型肝炎病毒Γ干扰素
- 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熊去氧胆酸(UDCA)与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UDCA组采用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TUDCA组采用T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体质量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UDCA组和TUDC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0.0%,P<0.05)。3组患者的丙胺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而UDCA组与TUDCA组的下降幅度相当(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DCA与TUDCA联合多烯磷酸胆碱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二者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
- 曹荣胡旭东柏涛程海林甘洪颖黄少平王英夫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2组均使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苦黄治疗,1个月后观察总有效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59.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BiL、ALT、ALP、γ-GT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是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效果较好的组合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黄少平柏涛甘洪颖王英夫
-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