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力

作品数:106 被引量:471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7篇细胞
  • 28篇造血
  • 28篇干细胞
  • 25篇白血
  • 25篇白血病
  • 24篇造血干
  • 23篇造血干细胞
  • 23篇干细胞移植
  • 17篇造血干细胞移...
  • 17篇急性
  • 16篇骨髓
  • 15篇多发
  • 15篇多发性
  • 15篇多发性硬化
  • 15篇体外
  • 14篇淋巴
  • 14篇流式细胞
  • 14篇免疫
  • 13篇流式细胞术
  • 12篇外周

机构

  • 101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5篇苏力
  • 59篇徐娟
  • 37篇赵弘
  • 37篇万岁桂
  • 37篇冀冰心
  • 32篇孙婉玲
  • 27篇孙雪静
  • 26篇田丁
  • 24篇惠吴函
  • 20篇刘聪艳
  • 13篇贺景娟
  • 11篇胡蓉华
  • 11篇郭轶先
  • 10篇董会卿
  • 7篇张晨伟
  • 7篇甄少波
  • 7篇李亚林
  • 6篇张维
  • 6篇张建
  • 6篇荆华

传媒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白血病.淋巴...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药物不良反应...
  • 7篇中国药物警戒
  • 6篇白血病
  • 4篇内科急危重症...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APBSCT治疗的41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31例,男性10例,年龄24~56岁,中位年龄36岁。所有患者连续5d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动员造血干细胞。应用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28例患者应用CliniMACS免疫磁珠系统分选CD34+细胞,将PBMC或CD34+细胞置-80℃冰箱冻存。患者采用BEAM[becenum(camustine);etoposide(teniposide);cytosine arabinoside;melphalan]预处理方案:卡莫司汀300mg/m2×1d;替尼泊苷150mg/m2×4d;阿糖胞苷200mg/m2×4d;美法仑140mg/m2×1d。预处理后经静脉回输低温保存复苏的自体CD34+细胞或PBMC。应用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评判患者APBSCT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程度,根据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3.0版评判APBSCT的不良反应。结果:2例患者失访。39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100个月,平均51个月,其中16例缓解,8例稳定,15例移植后复发且病情进展。100个月累计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55.5%。预处理后41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均<0.5×109/L,血小板均<25×109/L。经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37例发生腹泻;3例发生替尼泊苷过敏反应;26例发生感染,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9例,会阴肛门周围皮肤软组织脓肿2例,败血症2例,肺部真菌感染、静脉置管处皮肤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各1例;6例发生植入综合征;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是治疗继发进展型MS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使用期间应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苏力冀冰心董会卿惠吴函张普徐娟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安全性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安全性
2008年
目的: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纳入研究,给予G-CSF5μg/(kg·d)4~6d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血细胞分离机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绝对数,并观察应用G-CSF后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评定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结果:采集物中CD34+细胞为(2.68±0.89)×106/kg,单个核细胞为(2.98±1.19)×108/kg。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9~17d),血小板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d(11~21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在G-CSF动员过程中有17例患者(50%)出现肌痛及乏力症状,未用药物治疗症状消退。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EDSS评分增加0.5分,与动员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单用G-CSF动员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的临床要求。
徐娟冀冰心苏力孙雪静刘聪艳
关键词: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粒系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动员有效性
培门冬酶致肝脂肪变性1例被引量:5
2013年
病例:患者,女,41岁。因“皮肤苍白、乏力5个月,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月”于2010年10月27日入我院血液科。患者2个月前就诊于外院,经骨髓象及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ommonB型,给予DOPAP方案诱导化疗,具体为:
胡蓉华孙婉玲冀冰心苏力赵弘万岁桂徐娟夏长青
关键词:肝脂肪变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血液科骨髓象
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PCI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治疗。其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mL,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经冠状动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8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9例治疗组患者和22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静态及动态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结果细胞治疗组患者临床随访无明显副作用,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力增加。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示左室射血分数(术前27.00%±0.89%,术后6个月36.80%±0.58%,术后2年40.94%±0.58%,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术前1.55±0.05,术后6个月1.32±0.03,术后2年1.24±0.02,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显著改善,峰值射血分数(EF)与基础状态EF的差值(术前0.88%±0.54%,术后6个月15.06%±0.43%,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P<0.01)及WMSI和基础状态WMSI的差值(术前0.07±0.02,术后6个月0.19±0.02,术后2年0.15±0.01,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治疗前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与静态心肌核素显像提示梗死和缺血面积减小,存活心肌增加。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2年的临床观察无明显副作用,具备安全性,并显示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何冀芳赵虹魏嘉平李康李耘许立庆任文武温静周春燕韩涛田丁徐娟苏力张人玲刘丹马云川张建
关键词:骨髓细胞心肌梗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对心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置入]后2周内行择期介入治疗。84例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ml,提取BM-MNCs,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20ml的0.9%氯化钠溶液。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周(平均9.5d)时(择期介入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于发病6个月和1~5年时复查;并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临床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6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细胞治疗组WMSI、LVEF、ESVI、CI等指标及负荷状态下WMSI(△WMSI)、LVEF(△LVEF)均较对照组改善得更明显(P<0.01);5年超声心动图复查时,细胞治疗组EDVI、CI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BM-MNCs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长期保护作用。
赵虹何冀芳魏嘉平李康李耘任文武温静周春燕韩涛田丁徐娟苏力张建
关键词:心肌梗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具有单独10号三体核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主因"乏力、间断鼻衄半月,发热伴咳嗽、咳痰3天"于2009.4.14入院。入院查体:T 38.1℃,P 90次/分,R 20次/分,BP 140/100mmHg,H 170cm,W 150k...
刘聪艳赵弘孙婉玲苏力徐娟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
文献传递
脐血CD34^+细胞体外短期培养扩增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为寻找更有效的体外扩增脐血CD34 + 细胞的造血细胞因子组合 ,采集健康产妇脐带血 ,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 + 细胞。采用SCF、FLT3 L、TPO和IL 34种具有早期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进行脐血CD34 + 细胞短期无血清液体培养 ,观察培养前后有核细胞、CD34 + 细胞、CD34 + /CD38- 细胞、CFU GEMM、CFU GM和BFU E数量的变化。结果在 3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中 ,同时应用SCF、FLT3 L、TPO和IL 34种细胞因子培养 7d的扩增效果最好。突出的发现是在这种条件下CD34 + /CD38- 细胞亚群达到平均 1 97.9倍的扩增效果。提示 :SCF、FLT3 L、TPO和IL 34种细胞因子是脐血CD34 +
苏力田丁万岁桂刘聪艳徐娟
关键词:脐血CD34^+细胞造血生长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健康供者脾脏大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脾脏大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8例健康供者皮下注射rhG-CSF5μg/(kg.d),连续5d动员造血干细胞。在注射前和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7及30天对健康供者进行脾脏超声检查,测量脾脏大小(长径×厚度);同时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并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相对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供者脾脏的大小在注射前为(40.3±3.4)cm2,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7和30天分别为(48.2±6.1)、(47.8±6.6)和(39.2±5.0)cm2,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7天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供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在注射前为(3.4±1.0)×109/L,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和7天分别为(29.3±6.9)×109/L和(3.2±0.7)×109/L,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天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相对MFI在注射前为(57.1±43.5),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和7天分别为(96.8±51.3)和(66.9±30.4),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天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天脾脏的增大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及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r=0.603,P=0.000;r=0.436,P=0.023)。结论:rhG-CSF可使健康供者脾脏在短期内明显增大,这与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相关。
宋伟徐娟赵玥王萍金辉孙雪静苏力李涛冀冰心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健康供者脾脏中性粒细胞CD11B
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估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了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是否伴有糖尿病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对用药疗程及感染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8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有21例发生感染,其中2例患者因重症感染死亡。合并糖尿病ITP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14.709(95%CI,4.788-46.984,x2=25.107,P=0.000),老年ITP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4.754(95%CI,1.321-17.102,x2=5.85,P=0.017)。用药疗程与感染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505,P=0.000及r=0.515,P=0.000)。结论:ITP患者合并糖尿病和老年患者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用药疗程与感染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均密切相关。
徐娟赵弘苏力冀冰心惠吴函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LG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以淋巴细胞增多起病,病情进展缓慢,其中2例为T-LGLL,免疫表型特征为CD3+ CD4-CD8+ CD56-CD57+,1例为NK-LGLL,免疫表型特征为CD3-CD4-CD8-CD56+ CD57-.2例患者暂时不需要临床干预,1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及反复感染给予环孢素治疗.结论 LGL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各不相同.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及TCRVβ基因谱型分析、TCR基因重排等检测有利于明确诊断.
赵弘郑程程孙婉玲惠吴函孙雪静苏力万岁桂
关键词:免疫表型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