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卫卫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滑坡
  • 2篇值模拟
  • 1篇地应力
  • 1篇断层
  • 1篇断裂带
  • 1篇蠕滑
  • 1篇逆断
  • 1篇逆断层
  • 1篇破坏特征
  • 1篇裂带
  • 1篇龙门山
  • 1篇龙门山断裂
  • 1篇龙门山断裂带
  • 1篇滑坡群
  • 1篇发震
  • 1篇白虎
  • 1篇崩塌
  • 1篇UDEC
  • 1篇变形规律研究

机构

  • 4篇长安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作者

  • 4篇苏卫卫
  • 2篇李鹏
  • 2篇苏生瑞
  • 1篇高雄飞
  • 1篇王琦
  • 1篇张子然
  • 1篇张莹
  • 1篇黄宇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规律和力学机理物理模拟试验——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揭示叠瓦状逆断层在地质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为地震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再现了叠瓦状逆断层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模型内部位移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得出了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1)除下伏断层的下盘局部斜向下外,整个构造区的变形以沿断层带斜向上为主;断层带同侧,变形量深部大于浅表层;水平向变形随与挤压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伴有瞬间的跳跃性增大。2)研究区除在断层上盘的浅层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外,其余都处在压应力状态,深部应力及其释放量都大于浅层;应力不是线性的增大或减小,而是随挤压端位移的增大沿某个趋势上下震荡。地应力在下伏断层带附近更容易发生聚积和释放,在变化时间上深部先于浅层。浅层地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规律;深部地应力的释放在上覆断层两侧出现了跳跃性的减小,而下伏断层的两侧先出现瞬时的增大,然后才逐渐减小。3)浅层变形量和应力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和同步性,但均滞后于深部应力的变化。
苏生瑞李鹏王琦苏卫卫张莹
关键词:龙门山地应力
震裂-滑移式崩塌形成机制及变形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以四川省S303线卧龙至巴郎山段K70+340~K70+388处崩塌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力学分析和UDEC离散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震裂-滑移式崩塌形成机制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该类型崩塌主要发生在有陡倾结构面的顺层岩质斜坡;地震波对斜坡岩体主要为拉剪破坏,并呈现出坡顶和坡面处拉应力大于坡体内部的规律;地震力对斜坡的影响表现出顶部较下部、坡面较坡内变形快、变形量大的特点;随地震波加速度的幅值的增大,斜坡动力响应也越强烈,崩塌体的位移也越大;震裂破坏过程可以归纳为6个阶段,即(1)地震作用下岩体的损伤和拉张裂缝的形成;(2)拉张裂缝的拓展和软弱滑移面的贯通;(3)崩塌体整体震散和局部岩块的滑移;(4)局部岩块失稳,产生岩体的坠落、弹射、抛射和滚落现象;(5)岩体整体产生坠落、弹射、抛射和滚落;(6)崩塌体趋于稳定。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地质灾害的分析提供新方法,而且对震区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鹏苏生瑞黄宇苏卫卫高雄飞
关键词:崩塌UDEC数值模拟
基于蠕滑机理的黄土-红层接触面滑坡的动态趋势研究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红层接触面滑坡广泛分布,此类滑坡主要受控于降雨条件下饱和红层顶面强风化壳的蠕滑作用。本文以岩土体蠕变理论为基础,揭示了黄土-红层滑坡的蠕滑机理,并通过室内直剪蠕变试验得到滑带土Burgers蠕变参数与应...
张子然苏卫卫张留俊李同录
关键词:蠕滑
非发震断裂控制滑坡分布规律及破坏特征研究——以白虎岩滑坡群为例
本文从滑坡治理遇到的难题入手,首先统计分析了安康市岚皋县境内断裂带两侧的滑坡分布规律,后期对岚皋县白虎岩滑坡群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的特征做了详细的调查,发现了火石庙滑坡变形破坏受到断裂带控制这一因素后,进一步对控制火石庙...
苏卫卫
关键词:数值模拟破坏特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