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接触模型被引量:47
- 2010年
- 目的应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并结合接触理论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模型。方法以正常自愿者全腰椎节段螺旋CT扫描图像的基础,利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生成全椎体的骨性有限元模型,补充建立终板、关节突软骨、椎间盘及韧带等结构,建立全腰椎有限元分析模型。引入接触理论处理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面-面接触问题。结果所建模型几何外型较真实,组织结构更完整,外观表现更细腻。生理载荷下的模拟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更加吻合。结论利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可以提高有限元模型建立的速度和准确度,引入接触理论可提高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 苏晋赵文志陈秉智李斌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腰椎
-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四股腘绳肌腱重建中髁间窝成形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采用四股胭绳肌腱重建的临床疗效及髁间窝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治疗56例陈旧性ACL损伤患者,其中45例应用髁间窝成形术。56例患者术前Lachman试验(+),MRI证实ACL损伤,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KT-1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结果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3.0±4.2)个月,术后Lachman试验(-)53例,(±)3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6.0±7.3)分增加至术后随访时的(93.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0,P<0.01)。术后KT-1000关节测量仪测定患者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0mm、平均移动度(2.0±0.6)mm,与术前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0mm、平均移动度(3.0±1.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胭绳肌腱重建ACL,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可早期康复锻炼。术中应用髁间窝成形术,可减少术后撞击综合征,且骨隧道定位准确,提高了手术疗效。
- 任广军谢幼专苏晋孙磊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 生长因子参与应力作用下骨重建被引量:7
- 2010年
- 背景:生长过程中与成熟后的骨骼在应力的作用下可以不断地重新塑造其形状、重建其骨质。不同的生长因子参与调节应力下骨重建过程。目的:了解生长因子在应力影响骨重建中的产生与表达的作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数据库1970-01/2009-12、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90-01/2009-12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09-12收录的骨重建应力作用生长因子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生长因子对于骨重建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生长因子对于骨重建相关文献28篇。应力可在骨骼局部产生剪应力,骨细胞等可感受剪应力并做出反应,生成骨形态发生蛋白、前列腺素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信号分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以及其他信号传导效应,实现骨骼的重建。但是目前人们对应力作用细胞的传递机制还不太清楚,对应力与骨生长重建关系的力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不明确。
- 王力赵文志李斌苏晋
- 关键词:应力骨重建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组织工程
- 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应力改变。方法将接触问题引入生物建模,建立正常全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C5/6椎间植骨融合和C5/6人工间盘植入,分析两种状态下其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的应力改变。结果(1)所建立模型包含了韧带、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结构,而且真实细腻,准确度高;(2)椎间植骨融合术后邻近椎间隙运动范围增加,相应椎间盘应力明显增大,上位节段髓核与纤维环的应力约增加70%,而下位节段髓核与纤维环应力约增加40%;(3)人工间盘植入后颈椎运动范围除仅后伸受限(P(0.05)外,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不超过10%。结论植入的颈椎人工间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椎体节段的应力,且有利于改善颈椎的活动度。
- 李斌赵文志陈秉智苏晋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颈椎生物力学植骨融合
- 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生物力学分析
- 目的:1)应用Mimics和Hyper Mesh软件建立L1~L5有限元模型,并与体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2)利用所建模型模拟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三种后路手术方式,分析椎板不同切除范围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
- 苏晋
-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腰椎椎管狭窄症生物力学分析
- 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骨折并肋间神经痛被引量:9
- 2014年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原发性、转移性肿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观察单侧PVP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肋间神经痛患者的疗效。1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的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骨折住院病人19例,骨折后疼痛时间持续3~18个月,椎体压缩60%以上。
- 任广军仇发美苏晋孙磊于承海陈刚
- 关键词:肋间神经痛
- 椎板不同切除范围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模型,模拟三种后路手术方式,分析不同椎板切除范围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综合利用三维重建自编软件和Hyper Mesh软件,建立腰椎(L1-L5)有限元模型并与前人所作体外实验数据比较,验证本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椎板开窗减压术,比较减压节段的运动范围及相应椎间盘的应力改变。L3-4、L4-5节段后部结构切除后,腰椎运动范围与椎板切除大小成正比,纤维环应力最大变化发生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运动时,而在侧屈运动时无明显的变化。腰椎运动范围的增加与腰椎后部结构的切除程度有关。在彻底减压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腰椎后部结构,可以减小术后椎间盘应力,减轻关节突等结构的进一步退变。
- 苏晋赵文志陈秉智李斌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腰椎椎板后路手术
- 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13
- 2010年
- 背景:有限元分析作为数值计算中的一种离散化方法,具有实验时间短、费用少、对身体无任何破坏、力学性能测试全面及可重复实验等突出优点。以往研究多将其集中应用于腰椎模型,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及损伤机制复杂,稳定性差等原因,颈椎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多,并且研究只局限于单椎体和运动节段。目的:建立更为真实、有效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1名既往无颈椎病史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颈椎进行CT扫描成像,应用CAD造型软件Solid-Works2003、HyperMesh软件和ANSYS11.0软件,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方法,对颈椎周围组织赋予不同的材料特性,引入接触理论和非线性结构计算方法,建立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在所建模型上加载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生理活动,并与生物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所建模型共有97705个节点,372896个单元。所建立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方向的运动范围,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高度一致。证实建立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细腻有效,具有良好的生物逼真度,可应用于临床生物力学分析。
- 李斌赵文志陈秉智苏晋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颈椎生物力学有限元三维模型数字化骨科技术
- 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与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有限元分析法是用于结构分析的矩阵方法,将一个由无限个质点构成并且有限个自由度的连续体划分成有限个小单元所组成的集合体。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可对颈椎在生理、病理以及不同治疗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四项基本原则(解剖轮廓、材料特性、边界条件和模型验证)及其实现方法,展望了有限元法应用于颈椎生物力学研究的前景。
- 赵文志李斌陈秉智苏晋何盛为张路
- 关键词:颈椎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
- 单侧椎体成形术中带侧孔的骨水泥填入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带侧孔的骨水泥填入器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椎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带侧孔的骨水泥填入器,采用单侧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椎体转移瘤30例(42椎体),通过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月,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20±6)min,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0±0.6)ml,VAS术前(7.5±1.3)分,术后(3.4±1.3)分(P〈0.01)。术后cT及x线片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双侧均匀分布,1节椎体发生椎间盘外漏,1节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在单侧椎体成形术中带侧孔的骨水泥填入器的应用,骨水泥扩散面积大,注射压力小,渗漏率低,通过调节侧孔方向使骨水泥双侧均匀分布。
- 于承海任广军孙磊王国宾苏晋谢幼专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脊椎穿刺丙烯酸树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