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辉

作品数:31 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中肋骨条藻
  • 7篇赤潮
  • 6篇多胺
  • 6篇有机物
  • 6篇溶解有机物
  • 5篇亚精胺
  • 5篇荧光
  • 5篇精胺
  • 5篇腐胺
  • 4篇营养盐
  • 4篇荧光光谱
  • 4篇三维荧光
  • 4篇三维荧光光谱
  • 4篇光谱
  • 3篇东海原甲藻
  • 3篇原甲藻
  • 3篇平行因子分析
  • 3篇围隔
  • 3篇甲藻
  • 3篇长江口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临沂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海事局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 1篇术开发中心

作者

  • 31篇苗辉
  • 26篇赵卫红
  • 6篇王江涛
  • 5篇崔鑫
  • 5篇季乃云
  • 3篇韩笑天
  • 3篇刘艳
  • 3篇付敏
  • 3篇李彩艳
  • 2篇沈志良
  • 2篇颜天
  • 2篇张淑美
  • 2篇梁丛丛
  • 2篇张平
  • 2篇刘群
  • 2篇于仁成
  • 1篇李俭平
  • 1篇李金涛
  • 1篇王从敏
  • 1篇赵婷

传媒

  • 5篇海洋与湖沼
  • 4篇环境科学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AMBIO-...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3
  • 1篇198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营养盐条件下赤潮高发区围隔生态系内多胺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在东海赤潮爆发区域运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条件下围隔生态系内多胺浓度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选用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处海水,东海原甲藻是各围隔生态系内主要优势种,没有种群演替现象发生。两种营养盐添加方式下各围隔内精胺浓度维持较高水平,都呈现先波折下降后波折上升的趋势,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变化正好相反;各围隔内腐胺浓度水平较高,变化起伏较大,其中有两个实验组腐胺整体变化趋势与东海原甲藻生长趋势类似;所有围隔内亚精胺浓度最低,波动较小。2011年取用中肋骨条藻赤潮爆发处海水,所有围隔生态系内优势种都发生了从中肋骨条藻到东海原甲藻的演替。各围隔生态系内腐胺浓度最高,在中肋骨条藻生长初期腐胺浓度下降,随着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所上升,实验后期随着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又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各实验组精胺浓度较低,在中肋骨条藻消亡东海原甲藻出现的种群演替期间,都呈现出较大波动;各围隔内亚精胺浓度较低,在整个种群演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围隔生态系中补充营养盐,通过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间接影响围隔生态系内的多胺变化。
刘艳赵卫红苗辉
关键词:营养盐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多胺
海水中的红霉素与营养盐对微藻的复合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大量的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最终会进入海洋,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值得关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红霉素和营养盐对2种甲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1种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此来探究海水中红霉素与营养盐限制是否会对微藻产生复合影响,评估不同的营养状态下红霉素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盐限制会降低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对红霉素的耐受限度.本实验范围内(0~1 000μg·L-1),红霉素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高浓度的红霉素(≥100μg·L-1)会显著抑制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这3种微藻中中肋骨条藻对红霉素敏感性最高.
王娜赵卫红赵卫红
关键词:红霉素营养盐微藻生物量生理指标
2010年中国东海夏季游离态2-苯基乙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分布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010年6月东海海水中的腐胺、精胺、亚精胺、2-苯基乙胺四种游离态多胺。结果表明,腐胺的浓度最高,为5.16~62.28nmol/L,占总组成的比例为62%±15%;亚精胺的浓度最低,为0-6.98nmol/L,占总组成的比例为6%±5%。从大面分布看,四种多胺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浓度大都较高;从断面垂直分布看,2-苯基乙胺、亚精胺和精胺在大多数断面的中层浓度均高于底层浓度,腐胺在大多数断面的底层浓度高于表层浓度。夜光藻赤潮爆发处多胺的浓度相对较高。
李彩艳赵卫红苗辉
关键词:多胺腐胺精胺亚精胺
中肋骨条藻体内及培养液中的游离态多胺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中肋骨条藻藻体及培养液中游离态腐胺、精胺和亚精胺含量的变化,发现中肋骨条藻体内的游离态多胺主要为腐胺和亚精胺及少量的精胺。细胞中三者的含量在培养过程中一直增加,尤其是进入消亡期的腐胺和亚精胺含量骤增,这可能与胁迫条件下控制多胺合成的基因超表达有关。腐胺与亚精胺含量的比值与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775 1,p=0.049),可以反应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精胺与亚精胺含量比值的变化早于藻密度,反应出多胺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培养液中的游离态多胺主要为腐胺,其次是亚精胺和精胺。中肋骨条藻可以吸收水体的腐胺和精胺。指数增长期内,藻细胞代谢旺盛会向环境中释放腐胺,因进入消亡期藻体大量死亡,降解释放使水体多胺含量升高。
赵卫红王军李彩艳苗辉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腐胺精胺亚精胺
盐度胁迫下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在实验室内不同盐度梯度下培养常见的两种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s.l.)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根据logistic生长模型获得了终止生物量Bf和最大生长速率μmax,并测定了藻体中过氧化物酶(POD)、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结果表明,高、低盐度胁迫下,两种藻均会积累MDA,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增强,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同时,两种藻都会提升多胺含量,通过多胺的调节作用来缓解胁迫的伤害,促进生长,但是在提升的多胺种类和形态上,两种藻存在着差异。高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多胺尤其是游离态多胺的含量来缓解伤害,东海原甲藻则依靠结合态的亚精胺和游离态的精胺的调节作用。低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游离态腐胺的含量,而东海原甲藻体内各形态的多胺都会上升。
朱晓文赵卫红苗辉
关键词:赤潮藻盐度多胺
长江流域的氮收支被引量:13
2003年
根据1997~1998年长江河口的现场调查和长江上游至河口雨水采样、历史资料以及文献提供的资料,对长江流域总氮(TN)、溶解无机氮(DIN)的各种来源和长江口氮的输送进行初步估算和分析。长江口各种形式氮的输出通量主要由径流量所控制,1998年特大洪水年长江口硝态氮(NO_3-N)、DIN和T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每年1438×10~3t或795.1kg/km^2、1746×10~3t或965.4kg/km^2和2849×10~3t或1575.3kg/km^2。研究表明长江和长江口TN和DIN主要来源于降水、农业非点状来源、化肥和土壤中的氮流失、点状工业废水来源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它们分别占长江口氮输出通量的56.2%和62.3%、15.4%和18.5%、17.1%和14.4%,均以中游输入量最大。
沈志良刘群张淑美苗辉张平
关键词:长江流域输出通量总氮氮循环氮沉降
浮游生物对海洋中碳及其微量金属转移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
1989年
在海洋环境污染为人类所关注的今天,海洋环境学家不仅想知道有害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而且更迫切地要知道这些微量金属如何从溶解态转化为颗粒态?如何从水体转移到底质? 过去几十年中,海洋化学家对这些问题作了许多探讨。
詹滨秋苗辉任建伟
关键词:浮游生物微量金属
不同氮源对外源多胺在东海原甲藻生长作用中的影响
2014年
为探究多胺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消亡期的藻液培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探究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介质中,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不同;在以硝酸盐和尿素为氮源补充时,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补充复杂的有机氮源情况下,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需要结合水体中的其他物质综合考虑。
梁丛丛赵卫红苗辉
关键词:多胺氮源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赤潮
海洋围隔实验中的游离态多胺
2013年
在江苏南通附近海域进行围隔实验,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围隔海水中游离态多胺的浓度。结果表明,围隔实验组中精胺的平均浓度最高,为17.13 nmol/L,亚精胺的平均浓度最低,为2.08 nmol/L;高盐度条件可提升环境中多胺浓度,对腐胺浓度影响最大;一次性添加硝酸盐氮(NO3—N)和磷酸盐磷(PO4—P)对环境中多胺的浓度水平有促进作用,其中对精胺和亚精胺的浓度影响最明显。一次性添加氨氮(NH4—N)和PO4—P与连续性添加相比,两者都可使环境中多胺浓度升高,与只添加NH4—N的情况相比,添加NO3—N和NH4—N更有利于提高环境中的亚精胺浓度水平。
刘艳赵卫红李彩艳苗辉
关键词:围隔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
苏北浅滩养殖筏架附生绿藻入海过程在黄海绿潮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8年
本研究采用现场定量观测为主的研究方法,在2017年5月期间对苏北浅滩竹根沙收紫菜养殖筏架作业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对养殖筏架绠绳附生绿藻自然脱落和收筏架作业过程人为刮落附生绿藻,以及收筏架作业前后入海的漂浮绿藻生物量进行定量观测。结果表明:筏架绳附生绿藻自然脱落率低,为3.58%±0.78%;收筏架作业过程中绠绳上刮落绿藻生物量为(12±3)kg湿重/根,由此估算2017年整个苏北浅滩刮落的生物量估算可达到万吨湿重;收筏架作业后海域漂浮绿藻生物量是作业前的7.6倍。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收筏架作业过程中人为刮落绿藻是目前筏架附生绿藻最主要的入海方式。刮落绿藻是海水中漂浮绿藻的主要来源,其生物量对南黄海绿潮的规模大小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绿潮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张清春孔凡洲颜天孔凡洲颜天苗辉于仁成
关键词:绿潮绿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