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华
- 作品数:79 被引量:3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被引量:8
- 2009年
- 基于碱性条件下甲醛对没食子酸-过氧化氢发光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顺序注射与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甲醛浓度与发光强度在1.0×10-7~2.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3,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0×10-8mol/L。对1.0×10-6mol/L的甲醛进行11次连续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每小时可实现连续测定140次以上。方法的回收率为92.0%~108.0%,对环境标准样品中甲醛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 宋月高春英乔琳范世华
- 关键词:甲醛顺序注射分析化学发光
- 顺序注射-气体扩散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无机碳和有机碳被引量:2
- 2008年
- 提出了一个测定环境水中无机碳(IC)、有机碳(TOC)含量的顺序注射气体扩散光度分析方法。在线气体扩散分离二氧化碳后,分别测定总碳(TC)和无机碳的含量,利用其差值求出有机碳的含量,确立了最佳实验条件。通过在H2SO4试剂中添加5×10-3mol/LKMnO4来消除SO2和H2S的干扰。碳量在5~1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9μg/mL。对含碳40μg/mL的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测定一个试样仅需要0.1 mL酸和0.2 mL指示剂,显著地降低了试剂的消耗。方法用于环境水中碳的测定,回收率在92.8%~107.2%之间。
- 王夕云刘晶范世华
- 关键词:顺序注射气体扩散无机碳有机碳分光光度法
-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中的抗坏血酸被引量:12
- 2006年
- 基于在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抗坏血酸产生化学发光反应.HCHO的存在能使发光强度增强的原理,建立了顺序注射技术与化学发光分析联用测定痕量抗坏血酸的新方法。对进样顺序、体积、流速和浓度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150μL进样体积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9~2.0×10mol/L.检出限(3σ)为5.0×10^-10 mol/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1.0×10^-7mol/L.n=11)。采样频率为80样/h。应用该法测定雏生素C针剂和片剂中的抗坏血酸.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 徐小娜王乃芝范世华
- 关键词: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抗坏血酸
- 流动注射冷蒸气发生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汞被引量:1
- 2003年
- 以气体扩散膜为分离装置 ,流动注射进样冷蒸气发生法测定了土壤中的汞。试验了载流种类、流速、浓度 ,还原剂的浓度、流速 ,载气及其流速等分析参数对测定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 Cr( )对汞的响应信号有负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0μg/L ,检出限为 0 .0 1μg/L,在 2μg/L、5μg/L含量水平测定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 1 .5%和 0 .54 %。回收率在 91 %~ 1 1 0
- 范世华金静
- 关键词:流动注射环境样品汞痕量分析
- 气体扩散耦合双道顺序注射进样光度分析法测定氨
- 将气体扩散分离技术同双道顺序注射进样联用,测定了不同样品中的氨态氮.氮含量在0.0~8.0 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0.11 μg/mL.对环境水、牛奶、尿液样品分析回收率在90%~110%之间,RSD<...
- 刘晶范世华
- 关键词:顺序注射分析气体扩散分光光度法
- 文献传递
- β-环糊精增敏顺序注射荧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西维因
- 2009年
- 西维因(Carbaryl,甲萘威)属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然而这类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可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建立快速测定西维因的方法有重要意义。目前,西维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气相和液相色谱分析法。
- 马睿赵冠超江勇张悦范世华
- 关键词:西维因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顺序注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荧光
- 辽河平原土壤中铬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1989年
- 本文探讨了辽河平原地区不同土类的土壤中铬的自然背景值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母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粘粒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辽河平原土壤中铬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其算术平均值为52.1ppm,含量范围在25.6—101.6ppm之间。不同土类中的铬与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性粘粒(0.01—0.001mm)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本文还从元素的化学性质方面初步讨计划论了铬与土壤中其它金属元素的关系。
- 范世华郭雷张桂兰于学敏
- 关键词:土壤铬背景值
- Ce(Ⅳ)-吐温40-色氨酸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实验观察到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能够增强Ce(Ⅳ)和吐温40的化学发光反应,其发光强度的增加与色氨酸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色氨酸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采用顺序注射技术进样,将试样和试剂的消耗降至微升范围内,明显提高了分析速度。考察了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和可能的反应机理,此反应的发光体为Tween40的中间氧化产物。在试样体积70μL、吐温40浓度为5%、试剂Ce(Ⅳ)体积80μL、浓度为1.0mmol/L、检测流速为1.8mL/min的条件下,线性范围为2.0×10-7~1.4×10-5mol/L;检出限(3σ)为8.8×10-8mol/L;对6.0×10-6mol/L色氨酸进行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啤酒和血清中色氨酸含量测定的回收率为91.2%~102%。
- 高春英范世华
- 关键词: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色氨酸
- 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方法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基于在酸性介质中NO-2与H2O2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过氧亚硝酸,在碱性环境中猝灭为过氧亚硝酸根离子产生化学发光的原理,改变通常的顺序注射进样方式,将储存管和反应管合并,以三乙醇胺为吸收液,采用液相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了大气中痕量的氮氧化物。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1×10-7~1×10-4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1×10-7mol/L。对浓度为5×10-5mol/L的试液重复测量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 7%。样品回收率在85%~104%之间,分析频率为80样/h。
- 王洋范世华
- 关键词:化学发光顺序注射氮氧化物亚硝酸根离子相对标准偏差酸性介质
- 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几种流动注射校正方法
- 1991年
- 流动注射分析作为一种高速自动化的溶液连续流动分析技术,从其创始人在哥本哈根的实验室建立这门崭新的分析技术到现在,虽然仅十余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异常惊人。这门崭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使得许多传统的分析方法产生了新的突破,引起了国内外分析化学界的注目,在农业、环境保护、医学及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 范世华方肇伦
- 关键词:原子光谱分析流动注射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