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灶肺栓塞诊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小灶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本院78例肺栓塞患者(其中小灶肺栓塞12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纤维蛋白原(nB)、B型脑钠肽(BNP)]及影象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灶PE发生率为15.4%,D-二聚体〉500μg/L8例(66.7%),BNP〉194ng/ml10例(83.3%),FIB〉4g/L11例(91.6%)。结论小灶肺栓塞容易误诊,联合D-二聚体、BNP及FIB可提高微小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率。
- 李永旺智永超董剑马义丽夏振伟李洪涛
- 关键词:D-二聚体动脉血气B型脑钠肽
- 中青年人原因未明的胸痛伴心电图异常的临床诊断
- 1993年
- 25例原因未明的胸痛伴 ECG 异常的中青年人,年龄23~49岁,男18例,女7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及/或心内膜心肌活检(EMB),23例(92%)获得诊断。结果提示,部分冠心病与心肌病之间相互交叉误诊并非罕见,应引以重视。
- 曲乃路赵驰赵波陈淑敏马洪武董剑许广沅赵长青赵瑾瑶
- 关键词:胸痛心电图心肌病
- 运动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疗法的评价及其预后意义
- 2007年
- 董剑韩雪苗伟力
- 关键词:PCI术心电图运动试验
- 肺栓塞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评价肺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5月人院并确诊的29例肺栓塞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9例肺栓塞患者中,低氧血症79.3%,D-二聚体〉500μg/L 84.2%,心脏超声典型改变的51.9%,增强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敏感性为95.8%和100%。接受溶栓治疗的14例中无一例死亡,接受抗凝治疗15例中死亡1例。结论:肺栓塞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需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马义丽智永超田晓虹董剑武晓东李洪涛李永旺邓根群
- 关键词:肺栓塞诊断显像血栓溶解疗法
- 疑难个案病例
- 结合病人的病史,高血压家族史,及系统辅助检查,可排除肾性、内分泌性如甲状腺、肾上腺性、高钙血症等,及主动脉狭窄,神经性疾病等继发性高血压因素,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高心病,左心功能不全,CAG排除冠心病,心绞痛为高血压心肌肥...
- 董剑
- 关键词:疑难病例原发性高血压
- 麦角新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通过左右冠状动脉选择性地注入马来酸麦角新碱激发冠状动脉痉挛,经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价冠状动脉痉挛的有无及程度。方法:对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痉挛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显著器质性狭窄者,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先后注入0.02mg的马来酸麦角新碱,3分钟后用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价冠状动脉的痉挛。结果:9例患者中5例阳性,显示了麦角新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判定的价值。结论:此方法对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指导用药;虽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但只要技术熟练,操作谨慎是切实可行的。
- 孙喜琢赵驰陈叔敏张静董剑汪浩智永超于光孟兆清姜秋红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麦角新碱心绞痛
- 尼莫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临床疗效观察
- 1992年
- 我们应用口服国产尼莫地平(NMP)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提示NMP控制心绞痛发作总有效率为88.%;ECG心肌缺血改善率为80.6%,对高血脂病人有降血脂作用,对合并高血压者有降压作用。NMP副作用轻微,长期服用安全范围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董剑张敏荣曲乃路
- 关键词:尼莫地平心绞痛冠心病
- 发生在不同年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差别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造影的特点,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剃。方法:本文搜集了自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确诊AMI并于发病12小时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分析造影提示的梗塞相关血管病变、其他血管病变的性质和特点,同时分析短期预后。结果:本研究共有118个病人入选。按年龄共分两组:其中>50岁为第1组,≤50岁为第2组。其中>50岁占81.4%,余下的年龄≤50岁。冠脉相对正常的病变第2组比第1组更多见,P<0.05,差别显著。以固定狭窄≥50%为标准计算,分析LM、LAD、LCX、RCA4支主要血管受累情况,第1组平均受累血管(2.3±0.9)支,第2组为(1.9±0.8)支,P<0.05,2组之间差别显著。共死亡6例,均为第1组。结论:本文研究提示AMI年轻病人病变程度轻于相对年长人群,且短期预后好。
- 马义丽智永超孙喜琢田晓虹董剑武晓冬李洪涛邓根群李永旺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
- 盐酸替罗非班对严重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严重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无法行PTCA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心病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可明显缓解严重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尤其是高敏C-反应蛋白〉9mg/ml的患者,而出血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结论替罗非班为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有效、安全的药物。
- 李永旺智永超董剑夏振伟马义丽李洪涛
- 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被引量:1
- 1996年
- 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用尿激酶行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10例.血管再通为8/1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同时PTCR较静脉溶栓适应证拓宽;在直接造影观察下,若PTCR疗效不满意可立即采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进一步治疗;PTCR使完全闭塞血管的再现,又为进一步PTCA标明了导引钢丝的推进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下直观血栓溶解状态,可决定溶栓、抗凝药物的及时恰当使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本疗法确有用药剂量小、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等优点.
- 陈淑敏赵驰张静孙喜琢董剑汪浩于光孟兆清周庆涛
- 关键词: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