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占鹏

作品数:124 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0篇家蚕
  • 30篇蚕品种
  • 22篇家蚕品种
  • 18篇基因
  • 14篇选育
  • 12篇琥珀
  • 11篇致死
  • 10篇平衡致死系
  • 9篇性连锁平衡致...
  • 9篇雄蚕
  • 8篇杂交
  • 8篇饲养
  • 8篇病毒
  • 7篇基因表达
  • 7篇斑纹
  • 6篇雄蚕品种
  • 6篇转育
  • 5篇多角体
  • 5篇多角体病毒
  • 5篇育种

机构

  • 119篇云南省农业科...
  • 9篇西南大学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3篇安康学院
  • 3篇红河学院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重庆大学
  • 1篇黄冈职业技术...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24篇董占鹏
  • 54篇廖鹏飞
  • 51篇刘增虎
  • 41篇刘敏
  • 37篇黄平
  • 36篇杨伟克
  • 36篇李涛
  • 33篇陈松
  • 28篇白兴荣
  • 27篇罗顺高
  • 26篇吴克军
  • 23篇钟健
  • 22篇李琼艳
  • 15篇朱水芬
  • 15篇杨海
  • 12篇田梅惠
  • 11篇陈安利
  • 11篇沈正伦
  • 10篇范永慧
  • 9篇罗坤

传媒

  • 20篇蚕业科学
  • 9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中国蚕业
  • 6篇云南农业科技
  • 5篇第十二届家(...
  • 4篇昆虫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蚕桑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北方蚕业
  • 2篇蚕学通讯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广西蚕业

年份

  • 6篇2024
  • 7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6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活体植物饲养琥珀蚕幼虫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体植物饲养琥珀蚕幼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大棚中种植假柿木姜子树,修剪株高为100‑150cm,树下部距离地面30‑40cm的分枝修剪;S2,大棚周围设置2.00米高的80目防虫网,大棚中的假柿...
胡昌雄杨伟克刘增虎李琼艳李涛董占鹏
变温饲育对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明在云南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大,且平均气温较低的自然温度条件下饲养家蚕的可行性,以现行家蚕品种菁松×皓月正反交为材料,参照自然气象数据设置变温(13~28℃)饲养条件,以家蚕恒温(26~27℃)饲养为对照,研究变温条件下家蚕幼虫的发育情况及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家蚕幼虫行为随温度变化表现不一,在较低温度时不活泼、食桑缓慢或停止活动,偶尔有个体出现轻微吐液现象;随温度升高,家蚕幼虫逐渐恢复活跃性和取食速度,吐液现象消失,能完成蜕皮、老熟结茧等生命活动。变温处理各个龄期较恒温处理长1~2d,全龄经过时间延长约10d;13~28℃变温处理对家蚕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均有不良影响。
廖鹏飞陈安利李琼艳罗顺高陈世良董占鹏
关键词:自然温度变温家蚕
溴虫腈对家蚕起蚕不同性别的毒力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吡咯类杀虫剂溴虫腈对家蚕不同性别的毒力差异。[方法]以家蚕卵色限性品种卵2为供试材料,采用浸叶法测定溴虫腈对家蚕雌、雄2~5龄起蚕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溴虫腈对该品种雄蚕各龄期起蚕的LC50都高于同一龄期的雌起蚕,不同龄期中溴虫腈对3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的毒力最大,然后依次为2、4、5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结论]家蚕起蚕雌雄性别对溴虫腈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对溴虫腈的耐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指导蚕桑安全生产、专养雄蚕和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了参考。
李涛陈松刘敏田梅惠刘增虎杨海董占鹏
关键词:溴虫腈家蚕性别毒力
家蚕突变型第2煤色(so^2)的遗传学研究
2009年
家蚕第2煤色(so2)发掘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保存的16-111系统,其主要特征为:幼虫体表污灰色,蛹色黝黑.其它性状均正常.遗传分析结果:第2煤色(so2)对正常型为隐性,单基因突变;是相似性状突变型煤色(so)的等位基因,对煤色(so)为显性.因此,家蚕第26号染色体上该基因座的3个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so2>so.
代方银童晓玲董占鹏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突变
一种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限性卵色和致死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的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对现行家蚕品种进行遗传改良获得新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是快速育成优良雄蚕品种的技术途径之一。建立了一种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限性卵色和致死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的方法:通过雌回交把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用于原种雌雄鉴别的限性卵色基因w3和控制一代杂交组合性比的2对隐性胚胎期致死基因l1、l2导入现行优良家蚕品种,即用现行品种的雌性与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雄性杂交,再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雌性与杂交后代回交,以后多次用现行品种的雌性回交,再多代自交固定后育成具有现行品种优良经济性状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采用该方法,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限性卵色基因与胚胎期致死基因导入现行优良家蚕品种云蚕8A和云蚕8B中,并按云蚕7×云蚕8的组配方式配制雄蚕一代杂交组合,其雄蚕率达100%,与原杂交组合相比,虫蛹率、解舒率、干茧出丝率分别提高2.33、5.53、2.60个百分点,茧丝洁净达95.4分,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创制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育种材料。
廖鹏飞陈安利朱水芬黄平杨伟克罗顺高祝新荣杨继芬陈世良董占鹏
关键词:雄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回交改良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初探被引量:3
2014年
来自不同地域或蚕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对Bm NPV流行株系鉴定是病害监测与防控的重要基础。以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Bm NPV-T3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序列与其他6个Bm NPV株系进行同源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BLAST比对,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Polh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相似度达到99.94%;再以Bm NPV-T3株的143个开放阅读框序列为参照,对不同Bm NPV株系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双序列比对,发现不同株系重复阅读框基因(bro)家族成员的组成、序列及拷贝数存在差异,且分布位置呈现多样性。初步认为,高度保守的polh基因可用于Bm NPV病毒的鉴定,而相对保守的bro家族基因可作为Bm NPV病毒株系分子鉴定的依据。
唐芬芬邵榆岚钟健张永红黄平董占鹏廖鹏飞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多角体蛋白基因
家蚕斑纹双限性品种云限1号的选育
2013年
[目的]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系统筛选和配合力测试,采用795、H05、日新A和云蚕7A为亲本,根据家蚕杂交育种原理,组配成斑纹双限品种云限1号。[结果]经实验室鉴定、蚕种繁育和农村试验发现,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雌雄鉴别容易、繁育系数高。综合各地各季的试养成绩,云限1号的虫蛹率为93.09%~99.07%,万头产茧量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万头茧层量高于对照3.84%~6.40%,张种产茧量高于对照0.69%~13.31%,茧丝长约1 100 m,洁净在92分以上。[结论]云限1号的经济性状与云南省现行品种菁松×皓月相当,符合蚕桑生产对家蚕品种的需求。
廖鹏飞朱水芬黄平董占鹏刘敏白兴荣罗顺高钟健陈松
关键词:家蚕品种选育
一种便于观察昆虫生物学指标的饲养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观察昆虫生物学指标的饲养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上端开口的饲养箱,饲养箱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盖体,饲养箱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饲养箱内的底部贴近一侧壁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内可拆卸连接有能够抽...
杨伟克范永慧王永生董占鹏李涛胡昌雄刘增虎
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琥珀蚕血淋巴SOD及CAT活性的变化被引量:7
2017年
为研究琥珀蚕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规律。对5龄琥珀蚕第3天幼虫分别进行38℃高温和4℃低温胁迫处理3 h,以室温26℃饲养作对照,在处理停止后0、3、6、9、12 h取血淋巴,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8℃高温处理,引起琥珀蚕血淋巴SOD和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停止后3 h分别达到1个峰值86.30 U/m L和108.15 U/m L,随后逐渐减弱,最终与对照组持平。4℃低温胁迫,SOD活性也是在处理停止后3 h出现1个峰值59.30 U/m L,随即开始逐渐减弱,在12 h接近对照组;而CAT酶活性先下降,并低于对照,在3 h出现1个最低值11.09 U/m L,随后开始升高,在6 h达到1个峰值88.68 U/m L,随后再逐渐下降并接近对照。
杨伟克唐芬芬刘增虎董占鹏钟健
关键词:血淋巴高温处理过氧化氢酶
春秋兼用雄蚕品种镇781×红平6的育成被引量:1
2021年
为适应市场对细纤度蚕丝的需求,以健康性较强的限性斑纹品种2033为母本,中细纤度的多丝量品种781为父本,定向转育成限性斑纹品种镇781;以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为供体,含多化性血缘的细纤度品种7532为受体,采用雌回交法育成红平6。两者组配成雄蚕品种镇781×红平6,其雄蚕率达98%以上,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比,实验室鉴定的龄期经过减少约1 d,虫蛹率(91.00%)、茧层率(25.68%)、茧丝长(1352.97 m)和干茧出丝率(43.93%)分别增加3.77百分点、4.00百分点、26.04%和6.33百分点,茧丝纤度(2.43 dtex)细16.54%,净度(95.85分)提高1.52%;农村鉴定的龄期经过缩短约0.5 d,虫蛹率94.30%、全茧量1.63 g、茧层率25.91%、茧丝长1371.5 m、茧丝纤度2.54 dtex、净度95.3分。镇781×红平6是一对健康好养、产丝量高、茧丝纤度细和茧丝质量好的雄蚕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秋期推广饲养,可生产用于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
廖鹏飞陈安利罗顺高李继娅李琼艳刘敏范永慧吴克军黄俊荣董占鹏
关键词: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春秋兼用雄蚕品种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