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庆 作品数:11 被引量:7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岩石孔隙对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发生分子间交联,当体系发生大范围分子间交联前分子线团尺寸较小,与岩心配伍性良好,而交联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难以注入岩心;静态条件下,体系能够在岩心内成胶,但成胶强度明显低于在磨口瓶内的强度,且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而增大;动态条件下,体系的阻力系数与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几乎相等,说明该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动态条件下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原因是流动会干扰交联聚合物溶液体系中交联基团的运移、取向和定位,降低交联体系在适当位置形成交联的概率。 刘进祥 卢祥国 周彦霞 胡淑琼 薛宝庆关键词:岩石孔隙 配伍性 动态成胶 聚合物配注系统滋生胶状物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聚合物配注系统中过滤器和管线内壁存在黏性胶状物,它是注入水中微生物在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产物,不仅会对井筒附近区域储层孔隙造成堵塞,与聚合物溶液接触后还会引起聚合物溶液性质变化,甚至会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采集杏树岗油田聚合物配注系统内滋生胶状物,经剪切后与聚合物溶液混合,形成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利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胶状物对聚合物溶液性能以及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胶状物"加入聚合物溶液后,导致聚合物分子聚集态网络结构出现缺陷、部分分子链发生断裂,进而引起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黏弹性变差。与"高分"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内渗流阻力较大,传输运移能力较差。随胶状物注入量增加,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由此可见,胶状物存在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存在影响,少量胶状物进入油藏有利于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随油藏非均质性加剧、平均渗透率增加,胶状物对聚驱开发效果影响程度降低。 薛宝庆 卢祥国 苏运行 王广关键词:胶状物 渗流特性 驱油效果 物理模拟 渤海油田聚合物凝胶渗流特性及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渤海油藏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原油粘度高和注入水矿化度高等特点,导致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亟待采取强化液流转向措施来扩大波及体积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近年来,在SZ36-1和LD10-1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 薛宝庆关键词:渤海油田 参数优化 文献传递 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配方优选及其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2015年 以大庆喇嘛甸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成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药剂费用且固定聚合物质量浓度(2200 mg/L)的条件下,在适当浓度范围内,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和碱浓度降低,驱油剂视黏度增加,界面张力逐渐增加;与碱/表/聚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液流转向能力较强,但当表面活性剂加量过高(2.0%)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5%增至5.0%时,聚/表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表面活性剂加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22.5%;"产出/投入"比由6.7降至0.8。当表面活性剂加量在0.5%~1.5%时,二元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较好。碱加量由0.4%增至1.2%时,聚/碱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由14.2%降至9.9%。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优选配方为聚合物质量浓度2000 mg/L,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1.5%。 王荣健 薛宝庆 卢祥国 张云关键词:二元复合驱 驱油效果 表面活性剂 大庆油田 BZ28-2S油田Cr^(3+)聚合物凝胶渗流特征及其调驱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渤海BZ28-2S油田具有油藏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溶剂水矿化度较高和原油黏度较低等特点,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窜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亟待采取调剖技术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针对BZ28-2S油藏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及其井网特点,以黏度、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配方优选和调驱注入参数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目标油藏储层和流体条件下,交联剂Cr^(3+)与聚合物分子链间可以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具有"分子内"交联结构特征、独特渗流特性和与储层适应性良好的Cr^(3+)聚合物凝胶体系。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在段塞相同条件下,Cr^(3+)聚合物凝胶调驱效果较好。从技术经济效果考虑,推荐Cr^(3+)聚合物凝胶体系组成:C_P=1 200~1 600 mg/L,m(Pol):m(Cr^(3+))=180:1~270:1,段塞尺寸为0.075~0.125 PV,预计采收率增幅1.6%~2.5%。在室内研究基础上,2012年12月开始在渤海BZ28-2S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目前矿场调驱施工正在进行之中,截止到2013年5月,由于调驱时间较短,部分油井已经见效。 邹剑 王荣健 薛宝庆 卢祥国关键词:渗流特性 调驱效果 物理模拟 Cr^(3+)与聚合物在岩心内静态成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在SZ36-1和LD10-1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和聚合物凝胶调驱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为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油藏中的各种复杂环境和条件可能会对其交联反应存在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交联剂Cr^(3+)与聚合物在岩心内静态成胶效果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交联剂Cr^(3+)与聚合物分子间可以在岩心孔隙内发生交联反应,其成胶效果受到岩心渗透率及其类型(是否含胶结物)、岩心含油饱和度、黏土矿物类型和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渗透率影响程度较大;随岩心渗透率增大即孔隙尺寸增大,岩心内成胶效果变好;随含油饱和度降低,岩心成胶效果变好;随黏土含量增加,岩心内成胶效果变差,而且在三种岩心黏土类型中,伊利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高岭石,再其次为蒙脱石;岩石颗粒胶结愈疏松,成胶效果愈好。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外油田利用弱凝胶进行深部调剖技术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具有指导作用。 孙鹏宵 徐国瑞 刘文辉 张云宝 薛宝庆 陈欣关键词:交联反应 物理模拟 黏土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和渗流特性影响研究——以渤海SZ36-1油田为例 被引量:2 2014年 聚合物类调驱剂流经多孔介质时,不可避免地与储层填隙物接触,因水动力学捕集、机械捕集、表面吸附和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滞留,这种物理化学作用不仅会影响注入流体的渗流特性,而且会对交联聚合物成胶性能产生影响。以岩石矿物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理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砂岩储层中主要黏土矿物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黏土矿物类型和含量对聚合物凝胶黏度、吸附量和渗流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土等三种黏土矿物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聚合物溶液和凝胶的黏度,原因在于它们表现出的较大吸附能力差异,其中蒙脱土吸附量较大,其次为高岭土,再其次为伊利土,晶层结构差异是产生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黏土矿物对交联聚合物溶液吸附量较小。在进行聚合物浓度取样检测时,容器上层液聚合物浓度通常要比下层液低,但整体水平差异不大。进一步分析发现,黏土矿物吸附作用导致聚合物在孔隙中滞留增加,孔隙过流断面减小,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此外,黏土颗粒在多孔介质内运移和捕集也会造成渗流阻力增大。 刘文辉 徐国瑞 张云宝 李翔 陈欣 薛宝庆关键词:黏土矿物 调驱剂 渗流特性 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内成胶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39 2013年 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和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和多孔介质内静态成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内成胶机理。结果表明,随溶剂水矿化度增加,交联反应速度加快;放置时间越长,岩心内交联反应增强并趋于稳定;剪切时间延长,聚合物分子定向排列趋势加剧,岩心孔隙内成胶效果变差;渗透率较低条件下,岩心孔隙内交联反应以"分子内"交联为主;随岩心渗透率增加即孔隙尺寸增大,岩心内成胶效果变好,发生"分子间"交联概率增大。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表明,在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溶液中,交联反应首先发生在同一分子的不同支链间,即"分子内"交联,形成局部性网状聚集态,然后扩展到不同聚合物的分子链间,即"分子间"交联,形成区域性网状聚集态。 刘进祥 卢祥国 刘敬发 胡淑琼 薛宝庆关键词:两性离子聚合物 交联聚合物 矿化度 交联反应 多孔介质 聚合物配注系统滋生微生物对其溶液性能影响 2014年 聚合物配注系统中过滤器和管线内壁存在黏性胶状物,它是注入水中微生物在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产物,它不仅会对井筒附近区域储层孔隙造成堵塞,与聚合物溶液接触后还会引起聚合物溶液性质变化.通过采集杏树岗油田聚合物配注系统滋生胶状物,从中提取微生物,对其进行培养后得到微生物菌液.在此基础上,通过向聚合物溶液中添加微生物菌液来模拟微生物对聚合物分子链降解作用,并利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驱油效率和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微生物含量增加,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减小;随微生物含量增加,聚驱采收率增幅减小;随聚合物浓度增加,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降解作用增强,采收率增幅下降. 杨东 赵树成 薛宝庆 卢祥国关键词:聚合物驱 微生物 物理模拟 聚合物分子聚集态对液流转向效果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 2014年 对4种调驱剂聚合物纳米球、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Cr3+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微观聚集态、驱油效果及其液流转向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浓度相同时,调驱剂的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Cr3+聚合物凝胶>HPAM溶液>聚合物纳米球(约2 m Pa·s)。水驱至含水40%后转注0.38 PV调驱剂,采收~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Cr3+聚合物凝胶(14.5%)>HPAM溶液(10.2%)>聚合物表面活性剂(6.8%)>聚合物纳米球(-5.1%)。液流转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调驱结束时,Cr3+聚合物凝胶、HPAM溶液、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纳米球调驱后的低渗透层采收~增幅分别为:24.7%、16.5%、10.3%、3.1%,低渗透层分流~分别为:20.8%、12.4%、9.7%、3.2%。聚合物分子聚集态是影响黏度及液流转向效果的主要因素。聚合物纳米球、HPAM溶液、Cr3+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水动力学半径Rh(0.267、0.066、0.079和0.771μm)均小于0.46R(R为岩石孔喉半径),理论上难以形成稳定封堵,其聚集态分别为颗粒状、线网状、局部网状和区域性网状。Cr3+聚合物凝胶在岩石孔喉内的滞留量和流动阻力最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黏度较高,但与岩石的孔喉配伍性较差,易在注入端面发生堵塞。 王荣健 卢祥国 刘进祥 薛宝庆关键词:调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