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文祺

作品数:22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嗜铬
  • 13篇嗜铬细胞
  • 13篇嗜铬细胞瘤
  • 13篇细胞
  • 13篇细胞瘤
  • 8篇肾上腺
  • 6篇基因
  • 4篇突变
  • 3篇血压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瘤
  • 3篇皮质
  • 3篇副神经
  • 3篇副神经节
  • 3篇副神经节瘤
  • 2篇血浆
  • 2篇遗传性
  • 2篇诊治
  • 2篇肾上腺皮质
  • 2篇肾上腺意外瘤

机构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袁文祺
  • 18篇王卫庆
  • 12篇宁光
  • 8篇苏颋为
  • 5篇周薇薇
  • 5篇崔斌
  • 4篇蒋怡然
  • 2篇姜蕾
  • 2篇郑旭磊
  • 1篇苏题为
  • 1篇祝宇
  • 1篇孟晋
  • 1篇张霞
  • 1篇戈岩
  • 1篇方文强
  • 1篇叶蕾
  • 1篇李彪
  • 1篇臧旺福
  • 1篇戴蒙
  • 1篇张军妮

传媒

  • 10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上海医学
  • 1篇医药与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家庭用药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与酚苄明在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准备及围术期血压控制效果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将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与酚苄应用于在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准备,比较两者对围术期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1978—2006年上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40例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根据术前的药物准备情况分为3组:组1,手术前未使用α受体阻滞剂进行术前准备;组2,酚苄明20~40mg/d,分2~3次口服,平均服用天数为(25.1±2.4)d;组3,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4~8mg/d顿服,平均服用天数为(10.6±3.9)d。连续挠动脉内监测血压,记录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分别为手术麻醉诱导前、麻醉后、探查肿瘤时、肿瘤切除后和手术结束时。结果麻醉前,3组间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2最低,组3次之,组1最高。麻醉后,3组收缩压都有下降,还是以组2最低,组1次之,组3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探查肿瘤时,三组收缩压均升高,依然是组2最低,组3次之,组1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组2与组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后,3三组收缩压均下降,组1与组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组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结束时,3组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3的最高与最低血压差小于组1(P值均<0.01),组3显著小于组2(P<0.01)。结论在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中,术前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可更好地控制术中收缩压的波动,而酚苄明对术前收缩压的控制更佳。
苏颋为祝宇孙福康袁文祺蒋怡然王卫庆宁光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酚苄明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围术期治疗
遗传性嗜铬细胞瘤的基因筛查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袁文祺王卫庆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基因筛查遗传性高血压患者世界卫生组织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的临诊应对
2011年
一45岁女性,因间歇性上腹痛行CT检查,发现肾上腺部位有3 cm大小的均质肿块.患者长期肥胖、有双向情感障碍、哮喘、3年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骨折史、记忆衰退或月经紊乱;除减肥外,无其他诉求.体检结果如下:血压118/5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8次/min、体重160 kg、身高170cm、体重指数55.4 kg/m2.患者肥胖、多血质、颈背部脂肪轻度增多;无其他皮肤改变、多毛或肌肉无力.多血质可能存在已久,近3年来容貌无变化.CT示肿块边缘规则,有点状钙化,但平扫CT值为11 Hounsfield Units(HU).
袁文祺王卫庆
关键词:肾上腺意外瘤临诊双向情感障碍体重指数糖尿病史月经紊乱
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嗜铬细胞瘤可分为遗传性和散发性两大类。基因突变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遗传性疾病,早期治疗。本文阐述了目前对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基因筛查的临床进展及其意义。
袁文祺王卫庆宁光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基因突变基因筛查
硫酸脱氢表雄酮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不全的诊断在临床上仍有困难。虽然基础血浆皮质醇水平容易测定,但用处不大,而快速ACTH试验价值亦有限。因此,胰岛素耐量试验(ITT)仍被认为是评价HPA轴功能状态的金标准。然而,ITT试验繁琐,要求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严密观察且有多项禁忌证。
袁文祺王卫庆审(校者)
关键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硫酸脱氢表雄酮血浆皮质醇水平
ERBB2、p-ERK、P—AKT、P—JNK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在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和31例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5例ERBB2表达阳性的嗜铬细胞瘤和5例ERBB2表达阴性的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AKT)、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分子的激活情况。结果提示ERBB2蛋白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P〈0.01)且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AKT途径以及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JNK途径导致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生。
张霞王峰袁文祺何欣戈岩苏颋为周薇薇崔斌宁光王卫庆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肽处理相关基因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鉴别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用GeXP(基凶表达谱分析)方法,对16例良性嗜铬细胞瘤、1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肽处理相关基因在恶性嗜铬细胞瘤组表达低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表达,其中QPCT、HSPA4L、RNF6、RNF128基因表达较低可能提示嗜铬细胞瘤的恶性潜能更大。
孟晋蒋怡然袁文祺周薇薇苏颋为崔斌王卫庆宁光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表达
临诊应对:新诊断的成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处理被引量:2
2009年
病例 患者男性,20岁,因重度乏力和体位性低血压在近3个月中进行性恶化而急诊入院。两个月前因发热、乏力及眩晕在家庭医生处就诊,拟诊为病毒感染,经数日盐水输注后,症状一度好转。既往史无特殊,体重偏轻(体重指数19.1kg/m。),尽管食欲良好,但近3个月内体重下降8kg。体检发现严重脱水及全身皮肤色素沉着,患者自诉后者已有3年;掌纹及关节处色素沉着明显,口腔黏膜处可见色素沉着斑片。
袁文祺王卫庆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皮肤色素沉着成人临诊体位性低血压色素沉着斑
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3
2010年
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细胞起源的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典型患者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伴有"头痛、心悸、出汗"三联症,亦可出现致命的心、脑、肾血管损害,尤其在麻醉诱导及手术时。术前合理地使用α受体阻滞剂、术中积极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术后完善复查及随访工作,使患者及家属获益。
袁文祺王卫庆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Α受体阻滞剂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2010年
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既往研究显示。如果对糖尿病肾病不予理会。任其自然发展下去,1型糖尿病约40%、20%的2型糖尿病会并发肾病乃至尿毒症。临床糖尿病肾脏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约25%的患者在6年内。50%的患者在10年内,75%的患者在15年内会发展为尿毒症。而从糖尿病肾病1期发展至晚期尿毒症。时间只需15年左右。
袁文祺王卫庆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晚期尿毒症持续性蛋白尿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