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韵
- 作品数:41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沈光文《台湾赋》价值刍议——兼与清代三篇同题赋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沈光文的《台湾赋》是中国赋史上第一篇以宝岛台湾为题材的赋作,也是台湾赋体文学的开山之作,直接影响了清代林谦光、高拱乾、王必昌三篇同题《台湾赋》的创作。该赋广博宏富、百科全书式的题材特点为后世诸篇《台湾赋》所继承,而其讽喻精神则迥异于以歌功颂德为使命的清代三赋。该赋第一次将台湾的山水形胜尤其是少数民族生活呈现在世人面前,其鲜明的地理情怀与方志功能亦为后世《台湾赋》所秉承。此外,该赋不同于清代三赋以他者眼光观照台湾的创作视角,渗透着作者对台湾新家园的深情眷恋与皈依意识,堪称台湾乡土文学之滥觞。
- 袁韵
- 关键词:沈光文都邑赋台湾文学
- 叶嘉莹诗词讲授对古代文学教学的启示被引量:2
- 2018年
-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讲授深受海内外学子及诗词爱好者的欢迎,堪称教学艺术的典范,为当下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古代文学教学应借鉴叶先生的教学经验,夯实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根基,努力实现从以文学史为经到以文学作品为本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诗文诵读与诗文习作的训练,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与人格化育。
- 袁韵
-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艺术古代文学
- 论连横《台湾通史》的编纂思想被引量:3
- 2018年
- 2018年为台湾史学家连横诞辰140周年,其著作《台湾通史》成书100周年。本文从历史编纂学的视角,探讨《台湾通史》的历史编纂思想,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爱国史学家之纪念。《台湾通史》以爱国保种、弘扬民族精神为编纂宗旨,传衍了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表现了以民为本的进步史观。《台湾通史》既承袭了《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编纂体例,又有所创新,其对台湾1290年历史所作的纪录,有力地印证了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在近年来岛内"台独"活动猖獗的情况下,我们对《台湾通史》的进一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袁韵
- 关键词:连横《台湾通史》编纂思想《史记》
- 合作性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与职责重构
- 2009年
- 教师是整个合作性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策划者、组织者,是合作性教学运作过程的神经中枢,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决定整个合作性教学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合作性教学要求教师实现多重角色的转换与职责重构,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自学的引导者、研讨问题的设置者、探讨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发言的评点者。
- 袁韵
- 关键词:合作性教学教师教学模式改革
- 玉壶冰心——谈夏真的散文创作
- 2006年
- 在报告文学和小说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宁波作家夏真,近年来又将散文作为自己新的创作热点。夏真散文的总体艺术特征是:充满智性与理趣;爱,是夏真散文的创作源泉;体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本色与质朴风格,而“红杜鹃精神”正是夏真散文之所以成功的人格基础。
- 袁韵
- 关键词:散文智性理趣
- 《雷峰塔》的儒释道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12年
- 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以佛道教义观念为剧作构思的构架布局,丰富着人物的内涵,实行着情节的转换,而在表层的宗教外衣之下,又渗透着儒家文化精神的深刻影响,从而在主题意蕴上呈现出儒释道交融互补的文化特征。本文对《雷峰塔》传奇所蕴含的儒释道文化特征进行了剖析和阐发,以期进一步认识这部剧作的主题意蕴与民族审美特征。
- 袁韵
- 关键词:《雷峰塔》儒释道传统文化
- 论沈光文诗歌的诗史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沈光文(1612—1688),字文开,号斯庵,浙江鄞县人。崇祯九年(1636),沈光文以明经贡太学,明亡后毅然投笔从戎,在浙闽粤三省问关转徙、坚持抗清斗争十余年之久。1659年,沈光文挈家浮舟欲赴泉州,因遇飓风漂泊至台,成为大陆最早来到台湾的士大夫。
- 袁韵
- 关键词:沈光文诗史诗歌投笔从戎抗清斗争崇祯
- 沈光文与儒家文化精神
- 2020年
- 被誉为“台湾孔子”“台湾文化初祖”的沈光文对台湾儒学的奠基与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沈光文毕生坚守夷齐之节,彰显了以儒家忠义观念为底蕴的遗民忠义精神。作为明末最早入台并在台湾少数民族中推行汉文与儒学教育的士大夫,沈光文堪称台湾儒学最早的传播者与启蒙者。沈光文身为遗民而“不废当世之务”,体现了仁民爱物的儒者胸怀与儒家“三不朽”的价值追求,无愧为儒家文化精神的践履者与传承者。
- 袁韵
- 关键词:沈光文儒家文化台湾儒学
- 文学与人生的融通——读《刘禹锡诗传》
- 2021年
- 《刘禹锡诗传》以诗歌评析与人物传记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鲜明的文体创新意识。“诗”与“传”的结合,究其实,也就是文学与人生的融通。在当下的网络化阅读环境中,这种文体形式有裨于引导读者告别碎片化阅读,进入关于文学与人生的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整体性阅读”。诗传在淡化学究气息、强化文学色彩的同时,也拉近了它与普通读者的距离,使其在学术价值之外,亦具文学普及的积极意义。
- 袁韵
- 关键词:刘禹锡诗传文学传记整体性阅读
- 论全祖望在沈光文接受史上的贡献被引量:1
- 2019年
- 清代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是沈光文接受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为沈光文作品的搜集、保存以及沈光文事迹的评介、宣扬作出了重要贡献。《沈太仆传》是继季麒光《沈光文传》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篇沈光文传记,该传对沈光文生平事迹的叙述更为细致、生动,增补了此前沈光文传所缺载的信息,揄扬了沈光文的遗民气节,奠定了沈光文"台湾文献初祖"的崇高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沈光文接受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
- 袁韵
- 关键词:沈光文全祖望接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