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颂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前哨
  • 6篇前哨淋巴结
  • 6篇肿瘤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5篇预后
  • 4篇外阴
  • 4篇卵巢
  • 4篇宫颈
  • 3篇亚甲蓝
  • 3篇上皮
  • 3篇上皮性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3篇宫颈癌
  • 2篇上皮性卵巢癌
  • 2篇前哨淋巴结检...
  • 2篇子宫
  • 2篇外阴癌
  • 2篇外阴肿瘤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作者

  • 15篇袁颂华
  • 8篇梁立治
  • 7篇颜笑健
  • 4篇魏梅
  • 3篇熊樱
  • 3篇张昌卿
  • 2篇李道成
  • 2篇沈扬
  • 2篇李经略
  • 2篇杜佩妍
  • 2篇刘继红
  • 1篇唐虹
  • 1篇余冬青
  • 1篇张娟
  • 1篇刘穗
  • 1篇石小红
  • 1篇贾卫华
  • 1篇陈铃
  • 1篇黄健玲
  • 1篇尤昭玲

传媒

  • 3篇癌症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法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
2009年
余冬青黄健玲刘穗具春花袁颂华张娟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后绝经前妇女补肾法激素替代治疗妇产科手术剖腹产手术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AF1基因的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AF1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30例正常卵巢、3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5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AF1mRNA和WAF1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探讨。【结果】正常卵巢、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AF1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6%、40%(P=0.012),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6%、36%(P=0.001),卵巢上皮性癌WAF1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低于其它两组。卵巢上皮性癌中WAF1mRNA表达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WAF1蛋白低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晚有关(P=0.032),与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残余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WAF1mRNA与上述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结论】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相比较,卵巢上皮性癌存在WAF1基因转录抑制及蛋白表达低下,WAF1下调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有关;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较早期者WAF1蛋白表达低,提示WAF1蛋白低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梁立治颜笑健熊樱李经略张昌卿袁颂华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WAF1基因癌组织
恶性风险指数、超声特征及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恶性风险指数(RMI)、超声特征及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6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皮性卵巢癌52例,卵巢良性肿瘤44例,根据绝经状态、超声积分、肿块大小、CA125水平计算恶性风险指数,对卵巢肿块良恶性进行预测,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结果:RMI1、RMI2、RMI3界值为200,RMI4界值为450时,判断卵巢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58.0%~62.0%、特异性为84.1%~90.9%,YI值为0.50、0.48、0.47、0.51。各RMI之间的诊断效能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积分、CA125、绝经状态及肿块大小四个指标单独诊断卵巢癌的YI值为0.49、0.33、0.31及0.17。但通过计算RMI,可将特异性从77.3%提高到90.9%。结论:RMI是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的良好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仍然是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首选方法。
陈铃袁颂华石小红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恶性风险指数超声特征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7
2004年
背景与目的:近几年已开展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的研究,目前影响宫颈癌SLN的检出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本研究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SLN,分析影响SLN检出的因素。方法:41例宫颈癌Ⅰb1~Ⅱb期患者,术前90~400min在宫颈瘤周分4~6点注射亚甲蓝2~4ml,蓝染淋巴结即定为SLN,术后将SLN行多层切片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免疫组化,其余淋巴结作常规病理检查,根据SLN检出率、假阴性率来探讨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的影响因素。结果:41例中,31例成功定位出SLN共85枚,总检出率为75.6%,最常见部位为闭孔窝淋巴结。其中未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87.0%(20/23);已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61.1%(11/18)。27例注射亚甲蓝量为2~3ml的患者检出率仅为63.0%(17/27),显著低于注射量为3.4~4ml的患者(100%,14/14)。病理结果示:一共8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NL的注射剂量以3~4ml为宜。宫颈癌SLN定位个体差异较大,以闭孔窝最多见。
袁颂华梁立治刘继红张惠忠熊樱颜笑健魏梅张昌卿
关键词:宫颈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免疫组化
宫颈腺癌105例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宫颈腺癌是除鳞癌外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预后欠佳,近几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卵巢转移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197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05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前16年内患者中位年龄50岁,后16年内患者中位年龄46岁。按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8.24%、49.48%、21.2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预后较单纯放疗、手术加化疗、手术加放疗加化疗预后佳(P=0.0014)。68例行双侧卵巢切除,3例卵巢转移,转移率4.41%。结论:宫颈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预后较鳞癌差。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相关因素。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放射治疗。中晚期患者卵巢转移率高,但对早期宫颈腺癌的年轻患者,仍可考虑保留一侧正常卵巢。
魏梅梁立治袁颂华颜笑健杜佩妍沈扬
关键词:腺癌宫颈预后卵巢转移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研究及淋巴结微转移检测
本文采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在操作方法上摸索,了解影响SLN检出的因素及宫颈癌盆腔引流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Real-timeRT-PCR检测盆腔淋巴结中CK19和SCCAmRNA表达来检测微转移,比较两者何者更佳。...
袁颂华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亚甲蓝微转移细胞角蛋白鳞癌抗原
文献传递
使用亚甲蓝检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使用价廉的亚甲蓝注射液检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优化操作方法。方法:FIGO分期为Ib1-IIa期的拟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入选,开腹前10~360min,2~4mL1%亚甲蓝注入77例患者的宫颈肿瘤周围(另4例注入4mL专利蓝),切除后见到的蓝染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结果:亚甲蓝的注射剂量达4mL时,SLN的检出率可达93.9%(46/49)。当注射时间距手术开始>60min以上时,SLN的双侧检出率较注射时间<30min的患者明显升高(78.1%vs.47.1%P<0.05)。4例使用专利蓝的患者,其中3例检出单侧SLN且均出现褪色现象,而亚甲蓝蓝染的淋巴结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均无褪色迹象。检出SLN的112侧盆腔淋巴结中,SLN最常定位在闭孔窝(65.2%,73/112),其次是髂外血管区(30.4%,34/112),髂内动脉(26.8%,30/112)。3例假阴性患者均有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亚甲蓝对早期宫颈癌而言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示踪剂,其理想的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分别为4mL和术前60~90min。
易丹妮唐虹袁颂华梁立治
关键词:宫颈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
外阴Paget's病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背景与目的:外阴Pagets病(VulvarPagetsdisease,VP)是一种罕见疾病,其误诊率较高,且治疗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外阴Pagets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64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中心诊治的8例外阴Page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66.5岁,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5年。病理分类以上皮内Pagets病为主(5/8),其次为浸润性Pagets病(2/8)和Pagets病伴发腺癌(1/8)。8例患者共行10次手术,主要术式为外阴广泛切除术(6/10)。随访中1例Pagets病伴发腺癌患者死于肿瘤,1例上皮内Pagets病患者死于其它病因,5例长期无瘤生存,1例复发。结论:外阴Pagets病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对病变广泛、高龄、随诊条件差者选择外阴广泛切除术,较少出现复发。
熊樱梁立治颜笑健袁颂华魏梅
关键词:外阴肿瘤手术治疗
定量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中鳞癌抗原表达对判断转移及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中鳞癌抗原(SCCA)mRNA表达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意义。方法标本取自36例早期宫颈癌拟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中宫颈瘤周注射亚甲蓝检出前哨淋巴结。共178份样...
袁颂华梁雪芳贾卫华黄健玲魏梅邓玲梁立治王小云曾益新
关键词:分子诊断鳞癌抗原
文献传递
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并划分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1980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 1日收治以手术或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 78例。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建立预后指数 (prognosticindex ,PI)方程 ,根据预后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 ,计算不同危险组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 :患者 5年生存率为 61 1%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理分期 (FIGO分期 )、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P <0 0 5。预后指数PI =1 0 89(FIGO分期 ) +0 970 (病理分级 ) +1 3 67(浸润深度 )。根据PI值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3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 0 %、77 74%、0 ,P <0 0 0 1。 3组的 5年生存率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PI值计算简单 ,可根据PI值对患者进行合理化分层 ,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颜笑健梁立治李道成沈宏伟袁颂华
关键词:鳞状细胞病理学子宫内膜肿瘤外科学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