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其应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 3篇角叉菜
  • 2篇心肌
  • 2篇血小板
  • 2篇角叉菜胶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顿抑
  • 1篇心病
  • 1篇心肌顿抑
  • 1篇心肌缺血
  • 1篇胸部
  • 1篇胸部爆炸伤
  • 1篇血小板数
  • 1篇血小板数量
  • 1篇血压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作者

  • 7篇裴其应
  • 3篇梅其炳
  • 3篇田巧莲
  • 3篇赵德化
  • 2篇李景峰
  • 1篇李桂云
  • 1篇刘维永
  • 1篇沙建慧
  • 1篇黄耀添
  • 1篇段维勋
  • 1篇王妍
  • 1篇王妍
  • 1篇贾勤惠
  • 1篇牛国保
  • 1篇裴其应
  • 1篇王莉莉
  • 1篇王跃民
  • 1篇顾建文
  • 1篇胡三觉
  • 1篇贾国良

传媒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3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呋喃丙吡啶对再灌注心肌顿抑兔血小板聚集和血压的影响
1997年
目的:探讨心肌顿抑发生后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以及钙通道拮抗剂呋喃丙吡啶对心肌顿抑兔的保护作用。方法:经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兔心肌顿抑模型。用药组缺血前用呋喃丙吡啶静脉给药。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15min血浆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达高峰(61.76%±9.22%),用药组同一时间点血浆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低(40.23%±5.39%,P<0.01)。对照组血压较缺血前明显下降(P<0.05),用药组:Ⅰ组(1mg·kg-1)血压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Ⅱ组(3mg·kg-1)缺血后舒张压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舒张压逐步回升。结论:心肌顿抑发生后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缺血前静脉应用呋喃丙吡啶治疗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贾勤惠贾国良梅其炳梅其炳王妍
关键词:心肌顿抑血小板血压
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3-甲酯-5-正戊酯抗角叉菜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997年
王莉莉裴其应梅其炳赵德化李景峰田巧莲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吡啶二羧酸血栓形成MN9202
一种新的体内血栓形成动物模型被引量:14
1993年
现有体内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制备,多需经过创伤性手术暴露致栓与待测血管,使得血栓形成过程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由于血栓形成部位较深,操作复杂,难以准确测量血栓形成的范围与程度,更不便于观察动态发展过程。
胡三觉田巧莲顾建文沙建慧赵德化晏培松朱新生裴其应
关键词:角叉菜胶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MN 9202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作用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0
1997年
目的:观察新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3-甲酯-5-正戊酯(MN9202)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血液流变学机制。方法:大鼠sc角叉菜胶5mg·kg-1复制血栓模型。给药后观察大鼠尾部血栓形成状况,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MN92020.1、1、10μmol·kg-1能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黑尾的形成(P<0.05,P<0.01),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r=0.9995);0.01,0.1,1,10μmol·kg-1能降低RBC聚集指数(P<0.05,P<0.01),增强RBC变形性(P<0.05,P<0.01),但不改变RBC电泳迁移率;大剂量的MN92021,10μmol·kg-1能降低切变率为150·s-1、50·s-1、1·s-1时全血粘度。结论:MN9202具有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性特征有关。
王莉莉裴其应梅其炳赵德化李景峰田巧莲
关键词:钙通道阻滞剂血栓形成角叉菜胶血液流变学
液压扩张对自体移植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前列环素(PGI_2)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观察用三种压力液压扩张对自体移植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设置低、中、高三种压力行自体静脉液压扩张后,移植于同名动脉。利用生物测定法观察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时间内前列环素(PGI_2)的变化。结果:40kPa(1kPa=7.5mmHg)扩张时,移植静脉PGI_2含量即受抑制,120kPa扩张后PGI_2含量不易恢复;组织学结果与PGI_2变化趋势平行一致。结论:临床上尽量选用低压扩张,避免用高压扩张;移植静脉内皮细胞功能没有实现真正的"动脉化",压力扩张不影响其移植通畅率。
钱济先黄耀添李桂云裴其应王军
关键词:静脉自体移植内皮细胞前列环素
急性心肌缺血时血小板数量和容积变化关系的分析
1989年
在麻醉开胸狗,观察了阻断冠脉后血小板数量(PC)和平均血小扳容积(MPV)的变化。结果如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两者呈非线件反方向变化,PC减少,MPV增加(P>0.05);而由PC和MPV计算的衍生指标,血小板临界容积(Platelet-crit, PCT)则和PC改变呈良好相关性,PC减少,PCT也降低(P<0.01)。这些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PC和MPV发生明显异常变化,PCT改变有助于证实这一点。
赵志青李艳裴其应牛国保王跃民减益民
关键词:血小板心肌缺血冠心病
家兔胸部爆炸伤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家兔胸部爆炸伤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及其对肺脏等脏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健康中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 5 ,30 ,6 0 ,180和 36 0min 5个时相点观察组 ,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肺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 .结果 :家兔爆炸伤后早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红细胞变形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30min以后上述指标明显升高 ,180min后达峰值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伤后 36 0min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基本一致 .结论 :家兔胸部爆炸伤后血液流变特性明显改变 ,血液粘滞性增加 ,从而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脏器功能损伤 .
侯晓彬易定华张金洲段维勋裴其应王妍刘维永
关键词:爆炸伤胸部血液流变学肺脏微循环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