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金胜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通气
  • 1篇蛋白测定
  • 1篇有创
  • 1篇体位
  • 1篇通气机
  • 1篇前降钙素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卧位
  • 1篇无创机械通气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阻塞性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窘迫综合征
  • 1篇呼吸窘迫
  • 1篇呼吸窘迫综合...
  • 1篇机械通气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篇李全业
  • 2篇向斌
  • 2篇崔华永
  • 2篇裴金胜
  • 2篇张国培
  • 1篇仇正峰
  • 1篇仇正锋
  • 1篇黄红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侧卧位通气的疗效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侧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ARDS患者,监测初始仰卧位、侧卧位1小时后、转仰卧位1小时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侧卧位1小时PaO2(75±12)mmHg vs(65±11)mmHg,PaO2/FiO2(280±14)mmHg vs(200±20)mmHg明显升高(P<0.05),SpO2(96.5±2.2)vs(88.5±1.2)明显升高(P<0.05),且转仰卧位1小时仍能保持,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1小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2±1.8)ml vs(8.2±2.0)ml(P<0.05)。结论侧卧位通气可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对血流动力学、呼吸机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李全业张国培向斌崔华永仇正锋裴金胜
关键词:体位
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测定对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程度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感染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PCT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对32例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30例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2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血浆PCT和CRP水平的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测定。结果有创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无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0.42±0.19)ng/ml和(1.10±0.30)mg/L,有创机械通气组PCT和CRP值分别为(6.25±4.16)ng/ml和(46.86±18.59)mg/L;无创机械通气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35±2.12)ng/ml和(41.29±16.30)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有创机械通气组PCT水平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比较,有创机械通气组高于无创通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CRP联合测定可以预测有创与无创械通气COPD患者感染程度。
黄红李全业张国培向斌崔华永仇正峰裴金胜
关键词: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