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亚静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手术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相干
  • 2篇相干光
  • 2篇黄斑
  • 2篇病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术
  • 1篇炎症
  • 1篇眼表
  • 1篇眼眶
  • 1篇眼眶肿瘤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许亚静
  • 4篇刘伦
  • 3篇高健
  • 3篇廖荣丰
  • 2篇龚健杨
  • 2篇赵冰莹
  • 2篇郑洁
  • 1篇顾正宇
  • 1篇付安琪
  • 1篇李阳

传媒

  • 7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回顾性观察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4例(24只眼),初始3个月,每个月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以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注射治疗。随访6个月,常规眼科检查、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等,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2、3、6个月,各时间点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1、2、3、6个月,各时间点CRT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6个月,BCVA与治疗前基线BCV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08,P=0.000)。治疗后6个月BCVA与治疗前CRT(r=0.334,P=0.111)、治疗后6个月CRT(r=0.295,P=0.162)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在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视力预后与治疗前基线视力呈正相关。
高健赵冰莹许亚静郑洁付安琪刘伦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内科合并症用药问题及其相关对策被引量:9
2010年
白内障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这些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疾病。对于这类特殊人群,需要在白内障围手术期评估处理相关的手术风险,同时需要考虑合并用药的问题及其处理对策。为此,本文将主要根据这几种疾病及其常用药物与白内障手术的相互影响进行综述,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许亚静廖荣丰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手术
原发性眼眶肿瘤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组织学来源,为原发性眼眶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并有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按照病理诊断进行分类,并制成图表,统计分析各类病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眼眶肿瘤共72例,血管源性肿瘤33例(45.8%),涫腺源性肿瘤16例(22.2%),炎症性肿瘤7例(9.7%),眼眶囊肿2例(2.8%),神经源性肿瘤6例(8.3%),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例(5.6%),纤维、脂肪和间叶肿瘤3例(4.2%),其它未明确诊断的1例(1.4%)。其中良性肿瘤58例(80.6%),前三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24例(33.3%),泪腺多形性腺瘤8例(11.1%),血管瘤7例(9.7%);恶性肿瘤13例(18.1%),前三位依次为腺样囊性癌7例(9.7%),淋巴瘤2例(2.8%),恶性淋巴瘤2例(2.8%)。眼眶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多见于41-60岁,其中41-50岁中年组多达20例,占总体例数的27.78%,该年龄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8例。结论眼眶占位性病变中血管性病变最常见,其后依次为泪腺病变和炎性假瘤,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有利于医生及时的给予正确的诊疗。
许亚静龚健杨廖荣丰
关键词:眼眶肿瘤年龄临床症状
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检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检测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RPC)血流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改变,以期发现更早期DR。方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受试者,以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36只眼)为糖尿病组(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26例(35只眼)为对照组,完成视盘OCTA检查,采集视乳头周围区域及每个扇区的血流密度以及RNFL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PC平均血流密度为54.00±2.31,观察组为52.83±3.2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下区及下颞区RPC血流密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其它扇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NFL层厚度为120.20±9.60,观察组为113.69±9.2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上区、鼻下区、颞上区、上颞区内RNFL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下鼻区、下颞区、颞下区、上鼻区内RNFL层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DR临床前期阶段,存在眼底视盘RPC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下降的迹象。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前,早期出现眼底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征象,是更早期发现DR的靶向研究方向。
许亚静高健刘伦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去乙酰化酶Sirtuin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8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对DR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的研究是该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对哺乳动物细胞内沉默调节蛋白Sirtuins的研究进展迅速,并发现Sirtuins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及年龄相关性疾病有关。在肿瘤、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研究中,Sirtuins已成为一大热点,Sirtuins与多种DR相关机制,包括缺氧、氧化应激、炎症等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对Sirtuins在DR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理解DR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高健许亚静刘伦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氧氧化应激炎症
基于OCT分型的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5G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疗效评估和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不同分型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经25G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经眼底检查、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确诊为IMEM的患者68例(7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PV)联合黄斑前膜剥除及内界膜剥除术(ILM)。根据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OCT形态的不同,经过定量测量后将所有IMEM患者分为3型:分别为凹陷型、平坦型及隆起型。每型为1组,检查3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对比患眼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CMT的变化情况,分析各分型IMEM术后不同时间点视力与黄斑厚度的变化趋势,比较各分型IMEM术后视力和黄斑厚度的改善程度。结果组内比较:除凹陷组术后第3个月平均logMAR BCVA外,余各组患者在手术后3次随访的平均logMAR BCVA与术前比较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患者在手术后3次随访的平均CMT与术前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术后第6个月与术前平均logMAR BCVA变化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与术前平均CMT变化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型IEME患者术后视力均提高,CMT均降低。不同分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和厚度改善无明显差异。
郑洁许亚静李小凤刘伦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共27例(27只眼),按照最小量巩膜扣带6步法流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预后情况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其中痊愈患者19例(70.4%),好转1例(3.7%),未愈7例(25.9%),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4.1%,未见明显玻璃体混浊、眼内出血、感染、白内障、高眼压等并发症。结论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由于创伤小,模式化手术流程有利于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术者间差异,手术成功率较高,故适合初学者掌握,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但由于本组病例量有限,其实际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赵冰莹许亚静龚健杨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
基于TFOS DEWSⅡ标准的单纯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干眼的相关研究
2020年
目的参照最新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干眼疾病工作组第二次会议(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眼部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改变,研究SLE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7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参照TFOS DEWSⅡ标准对患者进行干眼检查,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的基础上;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干眼患者进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等评估。分析SLE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眼表检测参数及干眼发病率的差异,并对SLE干眼进行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更易发生干眼(41%vs.23%,P<0.05)。SLE组的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睑板腺开口分级、角膜荧光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干眼可分为3型: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混合型。结论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弥补了传统诊断标准的不足,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干眼进行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更大比例的SLE参与者符合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干眼风险增加。
顾正宇许亚静李阳廖荣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