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塔河油田H_(2)S-CO_(2)-O_(2)共存体系下伴生气管道选材和内涂层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研究伴生气管道常用3种管材在H_(2)S-CO_(2)-O_(2)3种气体共存体系下的腐蚀行为,可为塔河油田伴生气管道的腐蚀防控提供指导依据。基于塔河油田典型腐蚀工况,以20钢、L245NS钢和3Cr钢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高压釜试验对3种钢材典型H_(2)S-CO_(2)-O_(2)共存工况下的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得到20钢腐蚀速率最大,L245NS钢腐蚀速率次之,3Cr钢腐蚀速率最小,3种管材的腐蚀产物主要是Fe、FeS、FeCO_(3)和Fe_(2)O_(3)。对塔河油田4种典型内防腐涂层进行腐蚀前后增重法和附着力测试研究涂层的耐蚀行为,涂层2的抗腐蚀性能和附着力效果最好。考虑性价比,最后选用“L245NS+涂层2”作为塔河油田伴生气管线的防腐措施。
- 肖雯雯张文博林德云葛鹏莉许艳艳廖柯熹杨娜
- 塔河油田高含沥青质稠油致稠机理及降黏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以塔河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稠油基础性质研究,明确了沥青质含量高、H/C低、胶质沥青质质量比小、Ni、V等金属元素和O、N、S杂原子含量高是塔河稠油黏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致稠机理分析,为塔河油田降黏方式的选择及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场实施了掺稀降黏、井筒伴热降黏、油溶性降黏、水溶性乳化降黏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实现了塔河稠油井筒降黏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 任波丁保东杨祖国李婷婷何晓庆许艳艳
- 关键词:塔河油田稠油
- 塔河油田井筒沥青质堵塞解堵剂的研制被引量:4
- 2015年
- 塔河油田部分油井存在沥青质严重沉积堵塞井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高效沥青分散解堵剂,强渗透分散组分能够有效地渗透分散沥青质颗粒,油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沥青质颗粒表面增加稳定性,高效溶剂能够部分溶解沥青质。结果表明:沥青分散解堵剂能够有效地溶解分散沥青质,70℃下平均溶解效率为81.1%,高于其他市售药剂,现场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 丁保东杨祖国许艳艳邢钰程仲富欧阳冬李淑杰
- 关键词:沥青质沉积物
- 油气田设施防腐蚀内涂层服役效果的快速评价方法
- 2023年
-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图(EIS)中低频0.01 Hz阻抗和10 Hz相位角,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现场测试的便携式阻抗测试仪。在此基础上,辅以内涂层表观特征(脱落、鼓泡等)和力学性能(附着力等),建立了一套油气田设施防腐蚀内涂层服役效果快速评价方法。通过盐雾试验、附着力测试、常规电化学测试与现场便携式阻抗测试仪测试等,开展了室内和现场内涂层的检测评价。结果表明:该内涂层服役效果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相比于传统电化学评价检测方法,该内涂层服役效果快速评价方法检测效率显著提高。
- 张志宏张志宏肖雯雯许艳艳葛鹏莉李俊许艳艳
- 关键词:内涂层适应性
- 环氧黑陶瓷涂层在塔河油田的耐蚀性能研究
- 2022年
- 随着油田开采年限的延长以及服役环境的复杂化,内涂层的适用性遭受挑战。模拟环氧黑陶瓷涂层在塔河油田的服役工况条件,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工况环境,研究了涂层在气、油、水3相中的耐蚀性,并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涂层在H_(2)S主导、H_(2)S/CO_(2)共存和CO_(2)主导等6种模拟工况条件下的电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环氧黑陶瓷涂层具有较好的耐工况腐蚀特征,其交流阻抗值高于10^(7)Ω·cm^(2)。现场应用发现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抗阴极剥离性能。同时还对其失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其在现场工况条件下的服役寿命进行了初步预测。涂装缺陷成为了水及各种离子扩散的快速通道,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发生电化学腐蚀,导致界面的局部压力增大而使涂层发生起泡、开裂。采用拟合曲线的二次多项式预测环氧黑陶瓷涂层寿命为517 d。
- 许艳艳赵金龙关磊葛鹏莉肖雯雯蔡锐
- 关键词:内涂层耐蚀性
- 塔河油田高含硫伴生气管道腐蚀主控因素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有效地对塔河油田高含硫伴生气管道腐蚀穿孔的腐蚀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利用多相流瞬态模型计算管道流动参数,提出了Pearson相关系数与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确定影响腐蚀穿孔的关联性规则。结果表明:多相流瞬态模型揭示了管线温度、压力、流速、持液率沿程的规律;介质参数和流动参数对腐蚀的影响程度为:持液率(0.732)>温度(0.696)>压力(0.677)=CO_(2)分压(0.677)=H_(2)S分压(0.677)>气体流速(0.618)=气体壁面剪切力(0.618)>管道倾角(0.577);确定了腐蚀速率与H_(2)S分压、温度、持液率、流速和管道倾角之间的强关联规则;采用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试验验证了关联规则的正确性。
- 程晓军肖雯雯曾文广刘青山廖柯熹陈伟葛鹏莉许艳艳杨娜
- 关键词:腐蚀速率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