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全身麻醉
  • 3篇麻醉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地平
  • 1篇地佐辛
  • 1篇心血管反应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反应
  • 1篇血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反应
  • 1篇依托咪酯
  • 1篇异氟烷
  • 1篇异氟烷麻醉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模型

机构

  • 6篇武警山西总队...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朝旭
  • 6篇赵戈
  • 3篇陈强
  • 2篇李宏峰
  • 1篇朱虹
  • 1篇白玲
  • 1篇任倩倩
  • 1篇原大江
  • 1篇王军
  • 1篇李红伟
  • 1篇王海霞
  • 1篇陈丽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敏感的脑组织需要及时恢复血流再灌注,缺血后再灌注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进一步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怎样抑制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成为焦点.依托咪酯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中表明: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提示依托咪酯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张朝旭朱虹陈强赵戈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依托咪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后再灌注
七氟烷与异氟烷麻醉对老年肺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麻醉对老年肺部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Ⅰ组)和异氟烷麻醉组(Ⅱ组)。患者术前1 d、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 d、3 d和7 d,用MMSE量表进行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判定,用Z计分法。患者术前1 d、术后1 h和1 d各抽取静脉血5 ml,用于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术前1 d(评分Ⅰ组:28.2±2.2,Ⅱ组:27.9±1.7)比较,Ⅰ组、Ⅱ组出麻醉恢复室时(评分Ⅰ组:25.2±2.2,Ⅱ组:24.9±1.9)、术后1 d(评分Ⅰ组:22.7±3.0,Ⅱ组:21.8±3.2),评分降低(P<0.05);出麻醉恢复室时,Ⅰ组发生POCD 12例(40.0%),Ⅱ组发生13例(32.5%),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7 d两组分别发生POCD为9、5、0例和9、5、1例。Ⅰ组、Ⅱ组在3 d和7 d认知功能基本恢复;Ⅰ组、Ⅱ组术后1 h和1 d时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术后早期均发生POCD,提示七氟烷和异氟烷麻醉对早期POCD发生率的影响无差异。IL-6、TNF-α升高是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肺部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POCD的机制之一。
张朝旭赵戈陈强
关键词:全身麻醉认知功能障碍七氟烷异氟烷
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拔管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拔管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30-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三组(n=30),并给与不同处理:对照组(C组),曲马多组(tramadol,T组),地佐辛组(dezocine,D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2 ml、曲马多1 mg/kg、地佐辛0.1 mg/kg。于诱导前(T0)、拔管时(T1)和拔管后10 min(T2)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T1时患者的呛咳程度、躁动评分,T2时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副作用的发生例数。结果三组MAP和HR于T1时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1),T组和D组T1、T2时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C组(P<0.01),T组T1、T2时的MAP和HR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呛咳程度和躁动评分T组和D组明显优于C组(P<0.01),T组和D组呛咳程度和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T组和D组镇静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1),D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T组(P<0.01),T组和D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副作用明显少于T组(P<0.01)。结论地佐辛能有效、安全地预防LC全麻拔管期躁动。
赵戈原大江李宏峰张朝旭
关键词:地佐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
尼卡地平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术中出血,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供清晰的术野,但注药后可引起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1-3]。尼卡地平属新型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药,可选择性地舒张血管平滑肌,迅速降压的同时伴有反射性心率增快。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观察尼卡地平预防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王海霞陈丽李红伟张朝旭赵戈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心血管反应尼卡地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对照试验术中出血
丙泊酚与东莨菪碱合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东莨菪碱合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实验药品均采用腹腔注射,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丙泊酚组(100 mg/kg)、东莨菪碱组(0.8mg/kg)、丙泊酚+东莨菪碱组(100 mg/kg+0.8 mg/kg)。观察翻正反射。随机选取每组8只大鼠在注射丙泊酚12 h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另外6只进行跳台测试。用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丙泊酚组和丙泊酚+东莨菪碱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测试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东莨菪碱组第1-4天潜伏期均延长(P<0.05-0.01),且第5天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而丙泊酚组则在第1-2天潜伏期延长(P<0.01),第3-4天的潜伏期和第5天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东莨菪碱组比较,丙泊酚+东莨菪碱组第1-2天潜伏期延长(P<0.05),第3-4天的潜伏期和第5天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东莨菪碱组和丙泊酚组第1-2天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5-0.01),第3-4天东莨菪碱组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5),而丙泊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东莨菪碱组相比,丙泊酚+东莨菪碱组第1天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第2天潜伏期略缩短(P>0.05),错误次数增多(P<0.05),第3-4天不论是错误次数,还是潜伏期均相似(P>0.05)。结论单独使用丙泊酚和东莨菪碱均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两药合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只呈短暂协同作用,而远期无影响。
赵戈张朝旭李宏峰任倩倩白玲
关键词:丙泊酚
氯胺酮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和氯胺酮联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临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1
2014年
氯胺酮(ketalar)是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分离麻醉”、不抑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1,2],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镇静、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很多小儿手术时间短,不需肌肉松弛,全身麻醉时往往不需要气管插管,因此氯胺酮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但其缺点,苏醒时间长[3,4]、分泌物增多、心率增快、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谵妄等给麻醉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表明,氯胺酮与其他镇静麻醉药复合应用可以减少氯胺酮的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本文就小儿手术采用氯胺酮、氯胺酮-丙泊酚和氯胺酮-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张朝旭王军赵戈陈强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小儿麻醉氯胺酮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诱导小儿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