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
- 作品数:58 被引量:448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片段对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目的:评价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片段(NT-pro-BNP)对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在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连续收治的、住SICU时间≥5天的外科成年患者为研...
- 赵松李文雄郑悦隋峰张贵辰刘薇
- 关键词:外科危重患者BNP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液体平衡与胰瘘相关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48 h累积液体平衡量(cumulative fluid balance postoperative 48h,FB 48 h)与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连续收治的237例PD术后患者,收集并整理其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OPF将患者分为胰瘘组(POPF)和非胰瘘组(Non-POPF),采用单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OPF的危险因素,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去除混杂因素,最终确定POPF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FB 48 h将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FB 48 h≤0 m L·kg^(-1)·h^(-1))、少量液体正平衡组(0 m L·kg^(-1)·h^(-1)1 m L·kg^(-1)·h^(-1))等4个亚组,分析FB 48 h与POPF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12.7%)患者发生了POPF,其中B级POPF 24例(10.1%),C级POPF 6例(2.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OR=23.917,95%CI:3.775~151.526,P=0.001)、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313,95%CI:1.059~1.628,P=0.013)、罹患糖尿病(OR=9.120,95%CI:2.262~36.771,P=0.002)、入院时低白蛋白浓度(OR=0.876,95%CI:0.783~0.981,P=0.022)、术前高胆红素浓度(OR=1.008,95%CI:1.002~1.013,P=0.005)和FB 48 h(OR=4.870,95%CI:1.906~12.443,P=0.001)为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液体正平衡组患者C级POPF发生率显著高于少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和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结论 PD术后FB48 h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FB 48 h>1 m L·kg^(-1)·h^(-1)时,C级POPF发生率显著增高。
- 刘薇张进赵松李文雄郑悦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
-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SICU于2002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接受过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ICU的生存状况,评价早期HVHF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在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当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Cr水平以及住SICU期间的病死率。在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48小时内开始HVHF者为早期HVHF组,48小时后开始HVHF者为晚期HVHF组。比较两组在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当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Cr水平以及住SICU期间的病死率。结果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接受了HVHF治疗,早期HVHF组和晚期HVHF组的ICU病死率分别为40.0%(14/35)和63.6%(21/33)。在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当天,两组之间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血Cr水平无明显差别(均P>0.05),早期HVHF组的ICU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HVHF组(P<0.05)。结论早期HVHF降低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ICU病死率。
- 李文雄陈惠德王小文赵松郑悦宋扬
- 关键词:血液滤过休克预后
- 外科术后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外科术后30 d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非神经系统、非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5180例,建立研究队列并留取基线资料,分析患者术后30 d内AIS的发生情况。随访30 d后,将术后30 d内新发AIS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例组与对照组1∶4的匹配方法,根据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选取术后30 d未发生AIS的生存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AI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5180例患者中41例术后30 d内发生AIS,发生率为0.79%。共匹配对照组患者16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血管病史(OR=5.003,95%CI:1.586~15.783,P=0.006)、术中严重低血压(OR=30.104,95%CI:3.609~251.110,P=0.002)、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升高(OR=1.724,95%CI:1.071~2.776,P=0.025)以及术后24 h内FIB水平升高(OR=1.009,95%CI:1.001~1.016,P=0.019)是外科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4个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的AUC为0.922(95%CI:0.863~0.982,P<0.001)。结论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和列线图可以量化患者的发病风险。需仔细询问非神经、非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既往脑血管病等病史及术中情况,密切注意患者乳酸及FIB水平,警惕术后AIS的发生。
- 于凯赵松张进李俊聪韩玉珍郭方兴李文雄
- 关键词:术后急性缺血性卒中列线图重症监护室
- 外科危重病人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 目的分析外科危重病人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SICU1995年9月-2001年9月收治的787例危重患者的年龄、进食情况、腹部手术、APACHⅡ评分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与A...
- 王小文赵松陈惠德
- 关键词:外科危重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CC
- 目标性腹腔灌注压治疗对腹腔高压状态下肾保护的实验研究
- 目的:评价目标性腹腔灌注压(APP)维持对腹腔高压(IAH)状态下的肾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健康小香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两组动物均在全麻后收集单位时间的尿量,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
- 隋峰李文雄郑悦刘薇张贵臣王小文赵松
- 关键词:腹腔高压肾功能动物实验
- SICU病人肺部感染行立克菌星气管内滴药的初步探讨
- 1999年
- 1997年5月~1998年5月我院外科加强医疗科(SICU)对30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病人进行细菌学调查、立克菌星气管内滴药及其立克菌星对肺部细菌清除率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资料显示:立克菌星气管内滴药不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艾稀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G^-杆菌有很好的杀菌活性,而且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耐药的嗜麦芽假黄单胞。
- 刘景瑞王小文陈惠德赵松杜小铃王清涛曲寿山
- 关键词:立克菌星气管内肺部感染细菌清除率滴药丁胺卡那
- 危重症SARS患者救治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能否降低手术者的感染机会
-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tracheostomy,OT)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 王小文陈惠德李文雄邢晓燕赵松陈秀凯
- 关键词:PDT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操作时间危重症
- SpO_2-Allen's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观察SpO_2-Allen's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外科加强医疗病房(SICU)的50例清醒危重患者,于桡动脉穿刺前、桡动脉穿刺后3天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分别行Allen's试验和SpO_2-Allen's试验,检测尺-桡动脉吻合情况。结果桡动脉穿刺前行Allen's试验阴性患者为42例,而SpO_2-Allen's试验阴性患者为4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SpO_2-Allen's试验阴性患者均予以桡动脉穿刺,并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后3天及拔管后行SpO_2-Allen's试验与Allen's试验均阴性,提示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好。结论 SpO_2-Allen's试验简便、安全,假阳性率较低,且对患者配合度的要求低,SpO_2-Allen's试验可替代Allen's试验,且更适于病情危重、不能配合Allen's试验的患者。
- 甄根深李文雄王小文赵松张贵辰郑悦宋阳隋峰
-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
- 外科ICU黄杆菌科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黄杆菌科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析SICU 29例黄杆菌科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痰液标本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自动检测系统进行细菌学鉴定及药敏实验,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判定结果。结果83.4%患者年龄>60岁,96.6%合并基础疾病,发生VAP前住SICU和机械通气平均天数分别为(23.1±9.2)d和(15.7±5.9)d,患者合并有≥1种侵入性操作;所有患者均有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史;细菌药敏报告提示,黄杆菌科耐药性较高,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结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长时间住SICU、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2周是SICU患者发生黄杆菌科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
- 赵松王小文陈惠德李文雄陈秀凯郑悦宋阳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