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记明
-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曲霉球的影像表现
- 2005年
- 目的:探讨影像对肺曲霉球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曲霉球12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右肺8例,左肺4例。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6例,均位于肺后部。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曲霉球的首选且有效的方法。
- 丁启星赵记明
- 关键词:曲霉球影像表现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病理证实
- 肝胆管及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的CT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本院1989年1月~2002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12例,对其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肝胆管囊腺肿瘤5例,其中囊腺瘤3例,囊腺癌2例;胰腺囊腺肿瘤7例,其中囊腺瘤4例,囊腺癌3例。钙化2例,腹腔及/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伴有其他脏器转移1例。结论: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延宏赵兴康王刚平单裕清赵记明姚卫江夏国亮徐延峰惠希增
- 关键词:肝脏胰腺
- 肺错构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 2005年
- 肺错构瘤是肺部常见的肿瘤,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4年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肺错构瘤,以探讨肺错构瘤的CT诊断价值。
- 杨首香赵记明丁启星
- 关键词:肺错构瘤CT纤维支气管镜
- 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理分析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病理明确诊断的81例GIST临床及CT等影像学资料。结果81例中,良性24例,恶性57例。肿瘤大小0.5~17.0cm,平均6.8cm。病灶位于胃50例,小肠22例,直肠结肠6例,肠系膜3例,4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良性GIST螺旋CT显示一般小于2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若大于5cm、腔外不规则或长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明显的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则多为恶性。结论CT是胃肠道间质肿瘤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消化道偏侧性狭窄伴溃疡、不规则腔外肿块、多灶性低密度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等征象对恶性GIST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 延宏单裕清赵记明赵兴康孔云朋王刚平许传礼孙卫红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 0.9%氯化钠溶液冲洗在CT门静脉三维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对提高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质量的临床价值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对比剂:A组按照1.5ml/b体重计算;B组按照1.0ml/kg体重计算,另注0.9%氯化钠溶液0.5ml/kg体重(注射完对比剂后按照相同速率注入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结果A组和B组重建门静脉赋分为优或良的百分比分别为53.3%和58.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结论低剂量的对比剂(1.0ml/kg)加0.9%氯化钠溶液冲洗与较大剂量对比剂(1.5ml/kg)可获得同等质量的重建图像。可作为手术前后评价肝脏门静脉血管情况的良好手段。
- 周志厚张传玉徐锐赵记明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诊断显像
- 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诊断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和CT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23例均行MRI检查,20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22例MRI表现T1WI和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T1WI为等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8例DWI表现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19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宽窗宽、低窗位,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另1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中8例CT和MRI可见蛛网膜下腔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和间质性脑水肿。结论颅内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MRI和CT表现,特别是皮样囊肿破裂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优于CT诊断。
- 赵记明秦永春徐锐李建龙
- 关键词:脑肿瘤皮样囊肿磁共振成像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
-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 CT、MRI 成像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 CT 平扫、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 CT 增强扫描,分析其 CT、MRI 征像特点及检查手...
- 王孟丽徐锐李建龙赵兴康赵记明
- 关键词:眶肿瘤海绵状血管瘤CTMRI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对颅底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颅底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再行薄层扫描,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成像,并比较其显像效果。结果在对前颅窝和中颅窝颅底骨折的CT诊断中,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分别为100.0%和95.0%,与常规CT扫描相比(分别为67.9%和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后颅窝颅底骨折的显示率,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为100.0%,常规CT扫描阳性显示率为88.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 姚卫江丁伟陈为志王兴强王孟丽李建龙单裕清赵兴康赵记明
- 关键词:颅底骨折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
- 目的:探讨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59例患者成功地进行CT检查,用MSCTA的4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分别进行成像,并与手术和(或)DSA做对照。结果:56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67...
- 徐锐赵记明李建龙马芳赵兴康延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A成像螺旋CT
- 文献传递
- 螺旋CT对大肠癌分期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估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大肠癌患者进行X线钡剂造影、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SSD、MPR、CTVE等),对其进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对其中有手术、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资料完整的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对大肠癌T分期的符合率为63.6%,其中T0-2分期符合率仅为28.6%(8/28),T3分期符合率为81%(56/69),T4分期为96%(26/27);N分期诊断符合率为12.7%;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8.2%。结论: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诊断肠腔内病变、病变的浸润及转移情况,并可进行大肠癌术前分期,尤其对于远处转移M分期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T分期和N分期的诊断,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延宏单裕清赵记明赵兴康孔云朋马芳
- 关键词:肿瘤结肠肿瘤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