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心态
  • 2篇三方博弈
  • 2篇文学
  • 2篇戏剧
  • 2篇博弈
  • 1篇新式学堂
  • 1篇心态剖析
  • 1篇形貌
  • 1篇叙事
  • 1篇学说
  • 1篇学艺
  • 1篇艺术
  • 1篇语词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场
  • 1篇语义场理论
  • 1篇政府
  • 1篇儒林
  • 1篇儒林外史
  • 1篇时事剧

机构

  • 13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3篇赵霞
  • 1篇孙之梅

传媒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人民音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末戏剧改良运动背后的三方博弈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初,"新政"、"改良"运动层出不穷,作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戏曲的教化功能与社会作用也愈发为人重视。清廷、改良派与革命派几乎同时发力,从社会上层的政策制定到戏剧刊物的发行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剧改良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改良者们发掘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全新的时代意义。他们力图逾越旧有藩篱,开创启迪民智的崭新局面。上述三方在参与过程中各怀目的,方法迥异,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博弈,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值得反思。
赵霞
关键词:戏剧改良清廷改良派革命派博弈
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兴起背后的三方博弈
2017年
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自19世纪后半期经历漫长酝酿与基础建设过程,最终在20世纪20年代渐趋繁盛,在20世纪30-40年代蔚为大观。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民间与教会从各自迥异的诉求出发,无意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女子高等教育向前发展。同时,三方又要在尽可能达到自身目的的前提下与其他力量保持动态制衡关系,其间不免互相渗透、被动认可与部分妥协,由此,三方便在瞬息万变的历史迷局中展开一场激烈的博弈,其中透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
赵霞
关键词:女子高等教育政府教会博弈
慷慨论交廿七年——论南社领袖陈去病与苏曼殊的交往
2016年
虽同为南社成员,但在苏曼殊众好友之中,南社领袖陈去病并没有显现得十分突出。实际上陈去病在20世纪初的一系列带有明确革命目的性的文化活动对苏曼殊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大影响,不仅如此,由于对彼此高洁品格的钦慕与生活中的融洽相处,陈、苏二人私交甚深。在苏曼殊去世之后,陈去病更是践行后逝之责,为营葬苏曼殊竭尽心力。从时代与个人双重角度入手,文章呈现二人书生意气的迥异性格和平淡友谊背后的真挚情感便。
赵霞
关键词:苏曼殊交往
将文化融入文学——论专题研讨式教学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应用
2017年
作为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红楼梦研究》本身具有典型性意义。囿于中华文化与作品文本密切的联系,如何权衡二者在课程中的比重成为一大难题。专题研讨式教学无疑成为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通过展现课程特点,详尽阐释教学的应对策略与具体步骤,同时总结在使用专题研讨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实际操作,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调整,在做到将文化融于文学的授课目的之余,亦有以小见大、完善教学方法之功。
赵霞
关键词:文化文学《红楼梦研究》
《儒林外史》中的过继叙事
2022年
过继叙事作为一个独立的叙事单元,长期存在于明清通俗小说之中。《儒林外史》中也有过继叙事,对小说文本产生了重要意义。一方面,过继叙事具有拓展新的情节空间、引发新的叙事走向以及连缀叙事结构等小说叙事价值。另一方面,过继叙事在揭示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描摹众生世相等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儒林外史》中较多且成功的过继叙事,可能与吴敬梓的过继经历有关。
王凯赵霞
关键词:《儒林外史》
柳亚子“迷楼宴集”心态透析被引量:2
2013年
1920年底,由柳亚子发起、一众南社成员参与的"迷楼宴集"活动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纵酒狂欢,在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南社成员在政治选择上再一次陷入了迷茫境地,作为一个高度依附于政治的松散社团,这一时期的南社同样处于内外交困的尴尬境地,个性张扬、率性而为的柳亚子正是借助宴集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表达着内心对于精神净土的追寻。而这种由时代背景与个人性情交织产生的复杂情绪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迷楼宴集期间参与者创作的作品之中,作品所体现出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同样值得做更深层面的剖析。
孙之梅赵霞
关键词:心态
南社人兴办女学的诉求与困境——从苏苏女学说起
2015年
兴办女学在20世纪初蔚为大观,其中由南社人创建或参与的女学数量众多,苏苏女学即为典型代表。透过这所民办女学堂的创建宗旨与经历,可以清晰地看到南社人对女学教育不同于改良派的全新诉求,也可以在体味其艰难维持之余,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多方面原因。由于苏苏女学身上所体现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由此也可获取到探查20世纪初民间办学与女子教育概况的独特视角。
赵霞
关键词:女学诉求
庚子国变题材视野下的近代戏剧创作
2024年
庚子国变后,相关戏剧作品亦蜂拥而出。创作者身份的特殊,戏剧改良的推动与庚子国变的助力,造就了这一批作品的独特风貌。作品的形貌、作者的情怀、表达的直白,无不昭示着庚子国变题材视野下的戏剧作品的特殊,透过表象亦可探究作品风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创作者的独特心态。
赵霞
关键词:庚子国变戏剧创作创作心态
从学堂到民间——论中国近代歌词创作的层级性差异
2015年
中国的歌诗传统源远流长,表现内容与形式也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出现程式化的倾向。进入近代,由于时代的剧变,带来的是上至意识形态下到风俗传统颠覆性的变化,大量文人开始将关注的目光下移,在小说与戏曲形式之外,选择了受众面更广、表现方式更为灵活的俗文学艺术样式——时调。时调作为一种底层群众喜闻乐见的俗文学艺术形式,已历千年,是小调类民歌里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类型。近代时调所肩负的时代意义陡然增加,一改前朝“写淫媟情态,略具抑扬而已”的低俗格调,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和启蒙意味。
赵霞
关键词:歌词创作戏曲形式层级性文学艺术形式小说界革命新式学堂
论南社时事剧创作的新变与回归
2017年
南社时事剧在晚清时事剧创作中颇具典型意义,其所表现出对传播媒介的双向依赖、对作品创作形式的侧重与调整、在受众群体定位时的目光所及、与活报剧因素的交叉缠绕都成为近代以传统戏剧表达当局政事的鲜活代表。经历辛亥后的短暂失语,以欧阳予倩为代表的南社人从戏剧本体出发,树立大格局意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戏剧创作理念上的回归与升华。南社时事剧创作新变与回归的历程,恰可视为中国近代俗文学艰难成长的缩影。
赵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