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外科住院部乳腺癌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在以"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引导下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辅以心理护理,对照组(30例)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同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同组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联合心理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术后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
- 邵敏
- 关键词:思维导图心理护理乳腺癌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 乳腺癌22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加强心理疏导,密切观察病情,督促患者功能锻炼和出院注意定期复查.结果: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是乳腺癌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邵敏
-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PICC置管恶性肿瘤形成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血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形成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PICC置管恶性肿瘤50例为参照对象(非血栓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制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有:贵要静脉穿刺、合并糖尿病、既往血栓史、置管史、使用抗凝药物、D-二聚体指标> 0.5mg/L、置管侧肢体肿胀、卧床时间大于72h。无血栓组的血栓形成风险得分、95%CI均小于血栓组,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分级情况可以分为1级、2级、3级。结论针对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区分血栓形成的危险患者,能够根据风险评估,开展针对性处理,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率。
- 阴唯唯段晓侠张静李茹邵敏
- 关键词:肿瘤血栓
- 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的构建及运行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构建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及其运行效果。方法将2021年10~12月就诊的4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1~3月就诊的4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予以护理,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PICC相关并发症调查表、肿瘤患者PICC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比较2组干预效果,统计2组患者PICC带管化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PICC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生理、社会/家庭、情感、附加关注评分和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以上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较干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以上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邵敏李传辉段晓侠马靖靖王磊李茹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